基于书院文化和杏林文化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杏林书院”为例

2014-01-18 08:43李忠杰王兴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杏林医护书院

张 平,李忠杰,孙 斌,王兴立

基于书院文化和杏林文化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杏林书院”为例

张 平,李忠杰,孙 斌,王兴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回顾了中国传统书院文化、杏林文化和以此为主体的书院制建立的文化动因,分析了书院文化和杏林文化对医护专业学生的教育价值,从管理机构、导师制、学生组织、学生活动等方面介绍了深职院杏林书院的运行机制,回顾了杏林书院模式建立以来的学生管理和育人模式的实践,提出了杏林书院模式对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启示。

书院文化;杏林文化;书院制;学生管理

我国古代的书院是有别于官学的教育机构,它崇尚师生共融、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学生自主管理,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思想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1]。因此,书院制对当今的现代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国内,香港中文大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书院育人体系,目前共设立5所文化氛围浓郁的书院,形成了书院管学生事务,学院管学术事务的良性机制。此外,在2005年复旦大学首推书院制,首批设立4座书院,新生入学后首先进入书院接受一年的通识教育课程,之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同年,西安交通大学也在尝试书院制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成立了“文治院”,试图促进学生与导师的深度互融,鼓励学生自律。随后,西安交通大学还陆续成立了6所书院,在书院着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公民素质、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等,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2]。师范院校中,华东师范大学还设立了以免费师范生为主体的“孟宪承书院”,力求在相对集中的生活圈子中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3]。无疑,从上述众多高校的书院制实践可以看出,高校书院这种实行社区生活管理模式的学生生活和活动单位,对于高校专业外全人教育提供了诸多契机,也为文化育人提供了契机。

1 杏林书院成立的文化动因

1.1 书院文化

中国儒学经典《四书五经》记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学生最高的道德要求,德育也是当今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孝悌及人伦教育、诚信教育、义节教育和立志教育是德育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的精神内核[4]。

1)“孝悌”及人伦文化。“孝悌”源于古代宗法社会“亲亲”原则,孝敬父母则为“孝”,是自上而下的爱;兄弟互爱谓之“悌”是平辈间的友爱,这种情感能力的具备,才为步入社会后关爱他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即《孝经》所言:“孝悌出者,其为仁之本与”。因此,情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校全面育人的起点。《孟子》的记载也指出社会伦理秩序的稳定,源于“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这些都被纳入《岳麓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等古代书院总则中。

2)诚信文化。《通书·诚》记载:“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这足以说明儒家文化对人诚信特质的重视,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特质,属于道德本位。“信”意为言行一致,有学者认为“诚”是真实不欺,“信”指言行一致,二者互为前提,“诚即忠信”[5]。诚信教育是古代书院教育家及其重视的教育内容,书院要求生徒言行一致。有学者指出,诚信有内在和外在表现,外在表现为对其他个体和社会的责任,内在表现为个体的责任心,诚信教育亦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3)义节文化。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崇尚义节是修身和完善人格的重要标志,“义”乃正义,“节”乃气节,是追求正义与真理的思想品质和人格特质。利用义节文化对生徒开展熏陶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重要教育内容,要求他们“见利而思义,义然后取”,比如白鹭洲书院创始人江万里就是恪守节操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书院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4)立志文化。志存高远、高瞻远瞩是古代书院育人中对生徒的又一要求,龙场书院《教约》记载:“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胡居仁所著的《学规》记载:“正趋向以立其志”。诸多书院教育家对生徒立志作为明确的要求,要求“入学之初,即当立定志向”。立志,已然成为当今学子急缺的精神元素,志向即为个体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方向明确了才能让人生路走的从容而有效率。

1.2 杏林文化

“杏林”文化源于东汉时期道医董奉行医济世的事迹,他医术高明,被他医好者无数,他每治好一人便植一株杏树,久而久之杏树蔚然成林,故自古便有以“杏林”指代救死扶伤的医者之风。由此产生的杏林文化也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也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价值标准。杏林文化倡导的处世态度是保持人性的纯真和道德自觉,在中国古代,凡习医者必推崇“杏林文化”[7]。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仁、和、精、诚”等丰富的内涵[6]。

1)仁。董奉利用自己大量的行医救人事迹彰显了“医乃仁术”的事实。“仁”是“仁者爱人”的生命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要要求医护人员须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根本宗旨,需要在学习和执业过程中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因而在当代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体现中已然表现出其先进性。医护专业是不仅是研究生命的专业,医护人员也不仅是以治病救人为职业的人,这个专业和职业同样需要丰富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哲理,因此,“仁”乃立医之本。

2)和。《神仙传》记载:“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耘治也。”这里说的就是当今的庐山杏林园,它是目前留存的杏林文化的重要遗迹,在那里董奉构建了生动的和谐家园,这种自热的语言表达了人与自然生态、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之道,生命和谐、社会和谐正是医者追求的极致状态。

3)精。《三国志》记载:“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颐摇,稍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三国志》的记载,印证了董奉精湛的医术。很显然,在专业技能上精益求精应该成为学生技能培养的极致追求,而以人类健康和生命为服务对象的医护专业,这点则显得更为重要。

4)诚。古人云:大医精诚。淡薄名利、清正行医是中国古代医者重要品质追求,这也是杏林文化的重要源头。《神仙传》记载:董奉“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这正是大医精诚的典范。“诚”也是当代大学生在专业修习中的重要特点。

1.3 书院文化及杏林文化的教育价值

1)书院文化倡导的孝悌及人伦教育、诚信教育、义节教育和立志教育应当是当前高职院校医护专业学生修德的重要内容。

医护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将来的服务对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因而学生修养和修业教育应该具有医护特色且适应医护专业学生的特点。从修德角度而言,从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的精髓中获取灵感确定育人目的,“孝悌及人伦”、“诚信”、“义节”和“立志”等均是医护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人格特质,因而在课堂外的书院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和修德教育为育人目标,更符合医护专业特点。

2)杏林文化倡导的“仁、和、精、诚”应当是医护专业学生专业伦理教育的核心。

树立以人为本,遵循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价值取向,着力提升医护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目前医护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纵观目前的医护教育,我国医护学生的培养注重的是医学专业知识的灌输、医学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使之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工具性的人,虽有医学伦理方面的教育,但效果并不显著[8]。从“杏林文化”中获取灵感,提取“仁、和、精、诚”的精髓,作为医护专业学生修业的标准,在专业教学课堂外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和专业伦理教育,对于培养符合人道主义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医护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书院制模式是书院文化和杏林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形式。

中国古代书院讲求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在宽松、民主、共融的氛围中传播思想、修身养德。当代大学书院是学生共同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学生与导师的深度互融,开展养成教育、素质教育,是体现文化育人功能平台,这种模式往往可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核,书院育人是学院专业育人的有效补充,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上。

2 杏林书院运行机制

基于上述动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试点开展书院制建设,并命名为“杏林书院”。构建了书院整体运行机制,成立了管理机构,实行导师制,设立了书院的学生组织和以宿区为主题的基层组织单位。

2.1 管理机构

2.1.1 书院领导机构

杏林书院设立书院领导和指导机构,成员包括书院院长、名誉院长、书院副院长。院长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负责领导和管理书院的日常事务;名誉院长由学校校长聘请的医护领域知名学者担任,负责综合社会和业界资源,提升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副院长由医护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学工办主任兼任,负责分管领域事务的组织和协调。

2.1.2 书院工作委员会

杏林书院成立由书院名誉院长、院长、副院长、书院导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书院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杏林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书院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解决书院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书院工作委员会的常设和执行机构为书院办公室,处理书院的日常事务,设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协调书院常规工作。书院工作委员会下设导师管理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和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

导师管理委员会成员为书院院长、副院长、常任导师、学业导师、文化育人导师、助理导师代表组成。负责书院各组别导师的选聘、考核与评优,制定导师工作计划,协调各导师开展书院专项教育,统计和认定导师的社会工作量等。

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展文化素质课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负责组织与协调开展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的规划与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与效果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图1 杏林书院的管理机构

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成员为书院各学生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和协调各学生组织和机构,参与书院学生工作的决策。

2.2 书院导师制

杏林书院从校内外聘请一定数量的书院导师,分为书院常设导师、文化育人导师、学业导师、助理导师等。见表1。

2.3 学生组织

杏林书院设立书院学生党支部、书院分团委、书院学生会、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书院年级委员会、书院助理导师团等学生组织。见表2。

2.4 基层组织

2.4.1 宿区及团支部

学院学生入住书院所辖社区即成为书院成员,书院学生实行不同各专业的交叉混住,以5-7间宿舍为单位成立一个宿区,每个宿区男、女生均保持一定的比例。每个宿区设立一个团支部,团支部是杏林书院基层组织单位,杏林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专业学习相关活动除外)均以书院宿区和团支部为单位开展,书院团支部对书院分团委负责。住宿在书院范围外、走读的学生可纳入宿区管理,和其他成员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住在书院内的实习学生可设立临时宿区。

2.4.2 宿区及团支部干部

每个宿区设宿区长、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心理委员、安全委员等宿区干部和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团支部干部各1名。团支书原则上由宿区长兼任。宿区内每个宿舍设宿舍长、爱心大使、安全员各1名。

综上,杏林书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学院各专业所有入学的新生,将被混合编入相应宿区,宿区包括若干宿舍,宿舍内包括不同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学生可以在书院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学生组织,此外每个同学处于一个宿区和一个班级,无形中扩大了他们的交际面。这和复旦大学书院制模式有一定的类似之处[1]。

表1 杏林书院的导师制

表2 杏林书院的学生组织

3 杏林书院学生管理和育人模式的实践

3.1 健全新体制的制度、文件,规范书院运行

有无健全的制度和指导性文件,对于新体制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杏林书院在成立前进行了相关制度、文件的起草。作为书院运行的依据,《杏林书院章程》最早起草完成,该章程规定了杏林书院的性质、组织构架、标识系统、院名渊源、运行策略等,书院制实行一年来,章程也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此外,《书院导师的选聘程序与条件》、书院宿区及各学生组织的工作手册等均得以起草修订完善,成为书院制运行中的依据和规范标准。这些制度、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书院文化和杏林文化,以突显学院负责专业育人、学术与人,书院文化育人、复合育人的特点。

3.2 改制原学院学生组织,成立书院学生组织和基层组织

作为学生生活的社区和活动的场所,书院凸显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自治,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的领域包含书院社区学生生活领域、活动领域及人格塑造、精神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书院学生组织正是完成上述使命的重要载体。因此,书院制建设中对原隶属学院的学生组织开展书院化改制亦是一项重要工作。改制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设立符合书院制特点的学生组织,弱化其行政职能,强化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功能,其中分团委和党站负责书院的党团工作,起到思想引领、政治引领和文化引领的作用,学生自治委员会和学生会负责服务学生工作,起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心理站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

3.3 实行书院导师值班制度,填补专业班级学生督导死角,拓展德育新渠道

导师制是杏林书院的重要特征,书院设立的四类导师中,常设导师和助理导师起到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的职能,文化育人导师和学业导师相互配合完成全人教育的目的。以往的班主任制度中,班主任需开展事务性工作的开展、学业指导、思想教育等内容,存在职责庞杂等问题,杏林书院导师制中,学业导师来自学院内医护专业教师,一般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专职开展所在宿区学生的学业教育,主要关注医护专业通用的专业学习中的方法学问题,以及职业、专业发展的规划问题等,更多关注杏林文化中对学生专业发展方面的“仁、和、精、诚”的要求的关注。文化育人导师多来源于校内外通识课教师,他们往往更多的是对书院学生通识教育、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及观念教育,更多执行文化育人的功能,同样是书院文化中强调的孝悌及人伦、诚信、义节和立志教育的主要践行者。

表3 杏林书院主题活动

3.4 以主题活动作为杏林书院文化育人具体着力点

围绕医护专业学生的教育目的,结合书院文化、杏林文化,制定杏林书院育人目标,杏林书院力图致力于培养有志向、讲诚信、有爱心、讲正义、技术精、道德高的全面发展的医护专业学生,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书院主题活动,按照书院学生在校的时间,设计8个主题活动,按照每月1次的频次开展。见表3。

4 杏林书院模式对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启示

1)实行“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的模式,更符合大学生在校生活轨迹。据调查,大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中有60%左右在公寓及附近社区度过,实行书院制将学生公寓、社区等作为育人工作的主阵地,更符合学生的生活轨迹。学生工作理应面向学生、深入学生,因此,将党支部、各学生组织等设在书院层面上,也更符合学生工作面向一线学生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在书院开展大学生职业、人生规划指导,促进其习惯养成和公民素质、礼仪的培养,另外,综合组织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均可在书院活动方案中体现并实施,因此书院可以作为开展全员教育、全方位教育的重要载体[3]。

2)实行导师制,配备多类型导师解决了学生成长的辅导盲点问题。以往实行的班主任制度、辅导员制度都存在学生成长辅导的盲点。按教育部要求,每150~200名学生须配备一位专职辅导员[1],然后目前大多数学校,当然也包括深职院医护学院,并未达到这一标准,目前现实是辅导员带的学生偏多,此外还需要利用大量时间处理考勤、指导组织、奖勤助贷等日常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 因此无暇顾及或花很少时间在学生的思想干预、内心辅导、成长辅导等重要问题,班主任则过多的处理学业问题,还存在习惯于问题的事后干预,因而存在学生成长辅导的盲点。导师制度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其做法是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并对其开展学习、品德、成长、生活等方面的辅导,多开展个别指导[9]。杏林书院配备了四类导师,各司其职,常任导师和助理导师处理较多的日常事务,学业导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修业问题,文化育人导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修德、人格培育、综合素质的养成,实行导师值班制度,采取集中辅导、个别辅导的形式,既可全面影响,又可个别深入学生内心,很好解决了传统学院模式学生辅导的盲点。

3)开展以书院文化为基准的修养教育和杏林文化为基准的修业教育,更符合且有利于医护专业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医护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将来的服务对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因而学生修养和修业教育应该具有医护特色且适应医护专业学生的特点。从修德角度而言,从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的精髓中获取灵感确定育人目的,“孝悌及人伦”、“诚信”、“义节”和“立志”等均是医护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人格特质,因而在课堂外的书院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和修德教育为育人目标,复合医护专业特点。另外,从“杏林文化”中获取灵感,提取“仁、和、精、诚”的精髓,作为医护专业学生修业的标准,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对于医护专业学生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杏林书院模式是开展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可操作的平台。杏林书院运行体制设计既借鉴了古代书院制度基本原理,又符合现代大学教育的育人特点,其借鉴的古代书院文化和杏林文化的精髓,为学生修德、修业提供了文化基础,使书院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此外,杏林书院作为相对独立于学院的学生生活、活动综合体,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开展的导师制既可吸纳院内的专业教师,亦可吸纳校内、乃至校外的通识教师,既可开展学生的学业、职业指导,又可开展人格塑造、品德教育、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书院亦是一个开展符合育人、协同的重要平台。杏林书院的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于新时代职业院校、尤其是医护专业特色的学校、学院育人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李翠芳,朱迎玲.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3):49-51.

[2] 杨永林.建设新型书院文化—西安交大集中研究型大学优势,培养一流本科生纪实之三[N].光明日报,2007-11-19(7).

[3] 曹继军.华东师大免费“师范生”住进书院[N].光明日报,2007-09-23(1).

[4] 邱小云,黄梅珍.古代书院文化蕴含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9):38-41.

[5] 吴增礼,唐亚阳.书院诚信教育简析[J].伦理学研究,2008(1):103-106.

[6] 舒长兴,冯模健,陈辉.杏林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中医药文化,2012(1):28-31.

[7] 王秉琦,赵娴,李隽.弘扬杏林文化 强化文化育人[N].中国中医药报,2013-04-08(3).

[8] 江瑞芳.优化我国医学生专业伦理教育的对策探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80-81.

[9] 谢应东,陈丽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4):106-109.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Academy-Based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Academy Culture and Xinglin Culture: A Case Study

ZHANG Ping, LI Zhongjie, SUN Bin, WANG Xingli
(School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Nursing,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cademy culture and Xinglin (a metaphor for practicing medicine in Chinese) culture,describes the cultural motivation of academy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academy culture and Xinglin culture for medical and nursing student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Xinglin Academy in Shenzhen Polytechnic is studied from aspects such as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mentoring, student organizations and student activities. A summary on student management and its practice since the founding of Xinglin Academy is made, and its exemplary function is also pointed out.

academy culture; xinglin culture; academy system; student management

G04

A

1672-0318(2014)04-0010-07

10.13899/j.cnki.szptxb.2014·04, 002

2013-09-25

张平(1986-),男,甘肃陇南人,硕士,主要从事医护专业学生管理和护理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杏林医护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杏林组曲·蜀医经
杏林组曲·天使赞
杏林组曲·寻原曲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记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