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颖 陈秀华
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广东广州 510120
针灸疗法是一种专门的治疗技术,初用时,由于针刺操作较复杂,掌握熟练手法较困难,如果在进针时,手法欠熟练,将会导致针刺疼痛,出现滞针或晕针,从而针灸治疗让患者失去信心,许多医家为减轻针刺疼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有人对无痛进针产生质疑[1]。 但针刺疼痛成了一道障碍[2],因此陈全新教授[3]潜心五十余年临床无痛针灸研究,先后经历了“牵压捻点法”、“压入捻点法”、“透电压手法”、“快速旋转进针法”几个过程,其手法最后发展成为今天较为成熟的“无痛飞针进”针手法,笔者有幸能跟随导师临床,承蒙指导,不揣冒昧,将陈教授的无痛进针手法经验简介如下:
陈教授对古今进针法作了详尽分析比较,在苏联“无痛分娩法”和我国梁洁莲所创“无痛注射法”启发下,经过长时间临床探索,在20 世纪50 年代初创造出“牵压捻点法”和“压入捻点法”两种无痛进针法。
这种手法适用于一般刺激点及身体各部进针,是参照古法之平掌押手法及单刺手捻转手法综合改进而成。 因此可避免古法进针时消毒不严格的缺点,也改进了单刺手捻入易于产生痛感之缺陷。
操作方法:找到准确刺激点后,经过严密消毒,用左手平伸五指,重按压于刺激点旁皮肤上(手指绝对不能接触已消毒刺激部位)。其中主要是以食、中指指尖分开,按压在刺激点旁,其他各指则重按,同时将局部体位固定,然后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指尖扶持针体,使针体垂直。首先用针尖轻轻接触皮肤,如无特别痛感发现(没触到痛点), 则用均匀的捻转轻点压手法, 把针尖轻轻捻入皮层, 但捻转角度应以不超过120°为佳。经过较短时间的捻转后,由于针尖细小,加上左手牵引致局部皮肤紧张, 及末梢神经感觉减弱,和精神被分散等因素, 因此即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穿皮手术,同时也能有效地制止痛感产生。当针尖透过皮层时, 持针手即有一种抵抗力减弱的感觉,这时即可把压在刺激点旁的中、食指略向内挤拢,右手则掌握重心于针尖部,把针稍向上提,以减少进针时皮肤裹针现象,然后用较快捻转手法,把针捻入肌肉内,一直到寻得适当针感为止。
这种手法适用于长针刺激时用(如针环跳穴)。较敏感患者用之也佳。 本法是参照古法之“拇、食指押手”和刺入捻转法改进综合而成,也能避免手不消毒造成污染和突然刺入易产生疼痛的缺点。
操作方法:找中准确的刺激点,经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指尖,将消毒干棉球对叠扶持针体,露出少许针尖,然后用右手在已消毒刺激点旁皮肤周围,用由轻而重均匀力按压(手绝对不能按在已消毒刺激点部皮肤),其目的也是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产生一种定位错觉,同时也可使受压部位肌肉松弛,按压5~6 次后,施术者即用夹持针的左手,随着右手按压的同时,把针尖轻快地压入皮内, 随即用较重力按压不动,使受刺激部产生麻痹感,以制止痛觉产生,这时右手仍可照前法多按压几下。由于患者受短暂错觉影响及痛觉神经敏感度减弱,注意力已不集中在针刺点,这样便有利于压入穿皮的进行,而达到较迅速无痛进针目的。穿皮以后,左手拇、食指指尖,仍扶持棉球,把针体固定支持,五指仍均匀地加压于表皮上,但以拇、食指为重心,同时把该部皮肤分开,这时右手则用拇、食指与中指指尖扶持针柄,仍用均匀捻转,点压进针手法进针,把针继续捻入肌肉内。当针体到达一定深度后,则可除去支持针体棉球(左手仍在刺激点旁,适当加压及分开皮肤和固定局部体位), 一直到寻得适当针感为止。
以上两种操作手法,是参照古法改成,主要是应用刺激点旁押手法和运用均匀的捻转、点压手法进针。 因此可借错觉影响,分散患者注意力和减弱末梢神经敏感度,在避免污物接触针体的无菌操作原则下而达到无痛进针的效果,经临床验证是确实可行的。
一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陈教授并不满足于上述无痛进针法的发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他在也门王国中国针灸专家组工作期间,继续致力于进针法的研究。陈教授在无痛进针法的基础上,应用电针机原理,发明了一种“透电进针法”。这种新的进针法主要是借着透电押手, 使针刺局部末梢神经产生短暂麻痹感,而更有效地消除针刺时过敏痛觉,达到无痛进针的目的,其方法如下:
施用透电器材,主要按照不同身体部位,采用不同的透电工具。 一般躯干、肢体等肌肉丰厚部,宜用“方形透电器”;头及骨骼附近,则宜用体积较小的“管形透电器”。透电进针器电源可采用电针机原有设备。2.1.1 方形透电器 长方形,中有一圆孔,内镶有透电的铜或铁片两片,金属片中各系导电电线一根,其构造分两部分。 方形板:可用一般薄板或其他不导电塑料胶片制成,共两片,长度约6 cm,宽约4 cm,板薄度约0.1 cm。 在两片方形板中各挖一直径1.5 cm 圆孔,底层的板面尚须挖一藏电线的浅沟。 导电金属片:导线金属片两片,传导阴阳电极用。 制作时可把两片金属片反叠,压成弧形,末端钻一孔(系电线用)镶于下层方形板圆孔中,金属片下层(接触肌肉面)须弯曲之使其微隆起,以便于连接透电。安装:把系有电线之两片金属片镶于圆孔中,但须两端分离避免接触,损坏电机,然后把上层方板盖上,四周用小螺丝钉固定即成(图1)。
图1 方形透电器制作图示
2.1.2 管型透电器 为简便计可用电针机之导电夹子改装(夹子须有柄,作为透电时握持用),先把夹子上页(附加页)连轴心一起拔除,随即把余下底页前端稍弯曲成半月形状(两个夹子不能接触),然后把两个改装导电夹子用不透电胶线并连扎牢便成(图2)。
图2 管型透电器制作图示
透电进针法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度电量后注意捻针正确操作,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①使用电针机前应检查该机电源输出是否正常(一般打开电源开关后指示灯亮或把透电金属片置于指尖,扭开输出旋钮增加电量至有麻痹感即可)。 ②进针时使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最好取卧位以便得到休息),并同时作适当术前解释(尤其是第1 次接受治疗的患者), 消除其畏惧心理,争取患者合作。③穴位按常规消毒后,则选取适当透电器(头、关节、骨骼周围经穴取管形透电器,躯干、四肢肌肉丰厚部取方形透电器), 用左手把透电器接触面置放于经穴旁,稍加按压,并固定局部肢体,然后用右手拨转“电流调节”开关,从零度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时须注意电量必须渐渐增加,不能突然把电量增加到最高度,否则过剧刺激易引起病员体位移动及畏惧),同时须细心探询患者反应,至局部有较麻痹及触压感,而患者无所苦为度,这时可把电量固定,右手取针捻刺。 ④进针时刺手必须指力均匀,轻快地捻压刺法,角度不宜大于120°。 在进针时由于透电而致局部末梢神经知觉减弱,加上轻快捻进,故此进针常颇顺利,往往针已透进皮肤而病者常无知觉,能有效地消除疼痛当针尖透过皮肤后, 则可把电源关闭,除去透电器,再用捻转手法,把针捻到适当深度,探找到适当感觉(酸、麻、痹、胀、触电)为止。
陈全新教授受何若愚 《流注指微赋》“针入贵速,既入徐进”的影响,在“无痛进针法”和“透电进针法”的基础上独创快速旋转进针法——飞针,该法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上现场示范表演,得到同行的称道。
将拇、食、中指紧握针柄,同时押手将消毒部位皮肤绷紧,持针手拇指内收,中食指外展捻动针柄,此时针呈高速旋转,同时借助指腕力将旋转的针弹刺入穴位内(图3)。
图3 快速旋转进针法示意图
3.2.1 徒手练习 主要是锻炼腕、指的配合,上肢肌肉放松,拇指指腹平放在稍弯曲的食、中指指腹前端,拇指后拉,中指和食指前推,手指可产生摩擦的声响。此阶段主要是锻炼腕力、指力及动作的协调能力。经反复练习,如指及腕动作协调,则可转入第二阶段捻针练习。
3.2.2 捻针 将针插在棉垫上,拇、食、中三指如上法将针柄转动,反复练习,一般每天练习3 次,每次20 min,坚持1 个月。
3.2.3 垂直旋转刺入 将针高速旋转捻动并借助腕力垂直向下刺入棉团,反复练习,此阶段需练习3 个月的时间方可熟练。
3.2.4 摆动旋转刺入 首先将针借助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捻动并高速旋转,同时借助腕、指摆动的惯性,将针弹刺入穴内。
如何实现无痛进针法,陈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①研究表明[4],针刺前的循、扪、按、压产生的触压觉主要是由较粗纤维传导,且上传速度远大于针刺时产生的刺痛上传较细的神经纤维,也就是针刺前进行局部的触摸,从而实现进针的无痛或微痛目的。 ②针刺速度越快,其穿透力强,透皮时间越短,其刺激还未通过反射弧传导至中枢,针刺已经完成,所以这种方法具有基本无痛的效果[5]。③孙思邈在《千金方》的卷首《大医精诚》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6],心理因素在痛觉的调制上有着重要而复杂的影响,医学心理学还认为:疼痛不完全是躯体问题,还具有很大的心理成分[7],因此,针刺前一定需要对患者转移注意力。
产生进针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做到无痛进针或基本不痛,除应熟练掌握前面所述的进针手法外,陈教授认为还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针刺前要对患者,尤其是初诊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其畏针怕痛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②针刺前认真检查针具,应使针具保持挺直锐利,减少进针的阻力和对组织的损伤。如针尖变钝、弯曲、卷毛或针身弯曲,进针时容易产生疼痛。③医者手法应熟练,进针时押手与刺手要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一致,指力要轻、稳,进针速度要快或手法轻而慢。这是无痛进针的主要关键问题。一般来说,无论用何种手法进针、都应以指甲在皮肤上切后再刺,如《针灸大成》所说:“宣散气血,不伤营卫,而后进针。 ”④对精神过度紧张或过敏的患者,进针时应转移或分散其注意力。 例如先以押手按、揉、爪、掐被刺腧穴皮肤,令气血宣散,令经穴周围产生酸胀、痒、麻的感觉,同时通过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将毫针刺入皮下,这样才能减轻因精神紧张而产生的疼痛[8]。⑤进针时应避开瘢痕、皮肤皱折、毛孔等处,尤其应避开皮肤痛点。在皮肤表面及真皮层中分布有许多游离的神经末梢,是接受疼痛的感觉器,每一个即相当于一个痛点。 进针前可先以针尖用同等的轻压力接触患者欲刺部位皮肤,如疼痛则将针尖稍移动一下,在患者不感觉疼痛或无感觉的部位进针。⑥在进针过程中,陈老强调守神,医师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患者需要与医生相配合,只有实现无痛进针后,医生才能进一步进行寻气、导气,患者才能体会得气,从而实现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9]。
[1] 胡玲香,唐勇.无痛进针法质疑[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55.
[2] 魏稼.无创痛穴疗学一未来的针灸医学[J].中国针灸,2001,11(8):469-471.
[3] 陈秀华.陈全新教授针灸临床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35(7):85-86.
[4] 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6.
[5] 竺鹏东.管针快速无痛进针法临床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0):714-715.
[6] 王启才.王启才新针灸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8:411.
[7] 董素亭,张彬,贾海波,等.针刺所致疼痛原因浅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6):4542.
[8] 吕振军,翟玉馨.浅谈针刺手法中疼痛的原因和处理[J].陕西中医,1996,17(8):365.
[9] 刘沙沙,付于.浅析针刺守神[J].辽宁中医杂志,2013,9(1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