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娜 崔小巍 王会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无法回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入手,分析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技能;社会竞争力
作者简介:曹俊娜(1982.11-),女,河北唐山人,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北联合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就业与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1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求职难以成为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方面学生及家长希望通过“高投入”获得“高回报”,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产业机构不能提供更多的岗位给大学生,同时,由于高校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导致学生会理论不懂實践,成为市场就业的弱势群体。因此,本文就加大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社会竞争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岗位需求已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即需要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人员。这就给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学生不但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集合所学专业培养职业技能,从而达到学生和企业的“双赢”。
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不再是学校选学生,而是学生选学校,学校要想长足发展,生源质量尤其是优质生源质量将越来越重要。学校除了主动与社会相接轨外,还要适当的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畅销品”,以此来创造知名度,吸引优质生源,促进自身发展。
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下社会需要的是既受过专业教育,又具有相关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一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既熟悉本行业运行及管理过程,又能解决现场问题和突发事件。加强学生实践学习和技能锻炼,可以加速由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转变,缩短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意识到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各高校也纷纷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1、大学生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现代社会多数学生及家长的观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命运,毕业后一定会从事教师、工程师、科学工作者等白领工作,同时,由于教育成本的不断升高,很多同学及家长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攀升,期待高投入和高回报,不愿意学习技能,从事一线生产工作。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导向的偏差,人们往往轻视一线技能岗位,羡慕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这就从主观上导致了大学生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学习技能,不愿意到一线岗位去工作。同时,有些学校也不能很好的对自己的教育定位,认为技能培训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与大学教育无关,这就从侧面导致了学生积极性不高。
2、职业技能培训宣传教育不到位。由于各高校认识上的偏差,去多大学生不了解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意义,很多毕业生只有到用人单位应聘时才知道很多岗位需要持证上岗,而且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同学不但可以优先聘用,工资、福利待遇也比无证的毕业生高很多。即使有些学生知道职业资格证的重要性,其消息来源大部分来自于以前毕业生的经验介绍。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单一,且获取的信息不够系统完整,宣传教育不到位。
3、政府制定的政策条件不够完善。我国从很早就实行了行业准入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执行力度并不到位。一方面,很多企业的很多岗位依然存在大量不持证上岗的现象,妨碍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由于利益的驱使,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因不具备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未经国家允许发给学生不具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职业资格培训证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认同。
4、高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有待加强。虽然各高校纷纷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但由于起步较晚,很多高校缺乏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而高校因原有的教学计划的限制,取法技能培训所需要的实训基地、设备和器材,这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和方法
1、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介,向学生介绍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社会需求情况,使学生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实践,学习技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各高校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工作体系。各高校应高度重视,一是组建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法规。二是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统一管理机制,组织和实施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要求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工作,教学单位要合理安排师资、场地、设备、实习基地等相关教学资源,保证技能培训的顺利进行,同时,将培训的课时量统一纳入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地位。第四,学生经过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试获得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成绩计入素质教育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职业技能资格考试通过率较高的学院进行奖励,形成全面的激励机制。
3、规范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一方面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现有培训项目,另一方面,在现有成熟的培训项目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培训项目,争取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第三,要规范实习基地建设。除有效的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实验室之外,要广泛开展与校外相关企业单位的合作,拓展培训的空间,提升培训的档次。第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认真选拔责任心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课教师,通过自学和派出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技能,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实习教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培训的师资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波,吴吉平.对高校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35):100-102
[2]高文祥,宋远航.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