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观察汉语和日语的文章及日常用语,我们不难发现:中日被动句之间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差别也很大,有时候二者并不能相互对译。因此,在日汉互译时关于被动句的翻译要特别注意。虽然历来有很多关于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但基于日汉对译的实例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从中抽取了《红高粱》和《家》两篇中文小说,对小说中的“被字句”进行了考察。以探明汉语的“被字句”与日语的对应情况为研究目的,采用了实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希望本稿的研究成果能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减少在翻译时的错误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被字句;被动句;中日对译;语料库
作者简介:郭玮,女,2011级研究生,日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1
本文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所收录的文章和译文为根据,从中选取了《红高粱》和《家》这两篇中文小说,对小说中出现的“被字句”及其所对应的译文中的日语表现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可做如下两表汇总。
将表1和表2进行对照可以发现,两篇小说中的“被字句”所对应的日语表现无论是从类别上还是从具体的对应数量和比率上都是高度吻合的。 与汉语的“被字句”相对应的日语表现中“レル·ラレル文”所占的比率比其他表现要高得多,剩余部分的“被字句”分别对应于日语中的“自動詞文”“語彙的受身文”和“他動詞能動文”,并且对应数量依次减少。
接下来就通过例子对以上4种对应进行具体说明。
1 “被字句”与“レル·ラレル文”相对应
通过对《红高粱》和《家》中“被字句”的考察发现,汉语中的“被字句”70%左右都与日语中的“レル·ラレル文”相对应。这也说明了在日语中表达被动时,“レル·ラレル文”的使用率比其他被动表现要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被字句”中的动作主体一般是人。
⑴ 王文义跟着哑巴往西走,被哑巴推了回来。
(王文義は唖巴について西へ行こうとしたが、唖巴に押し戻されてしまった。) (红高粱)
2 “被字句”与“自動詞文”相对应
在这之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含有日语中“感動”“驚く”等所谓“感情動詞”的“被字句”。在日语中,这些感情动词本身是没有被动态的。而汉语中的“感动”一词则属于自他两用动词,作为他动词时“感动”就可以充当“被字句”的谓语动词来使用。
⑵ 父亲被他感动的脚底生热,恨不得腾跳。
(父は脚の裏が熱くなって、跳びはねたくなるほど感動した。) (红高粱)
3 “被字句”与“語彙的受身文”相对应
通过观察《红高粱》和《家》中“被字句”的译文发现,有些译文是通过句子中的个别具有被动意义的词来表达整句话的被动意义的,本文把这类句子叫做“語彙的受身文”。“被字句”与日语中的“語彙的受身文”相对应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原因理由の名詞接続語(2)による語彙的受身文”相对应,另一种则是与“自動詞による語彙的受身文”相对应。
在与汉语的“被字句”相对应的“語彙的受身文”中,有一部分是通过“原因理由の名 詞接続語”——“おかげで”“ せいで”来表达被动意思的。
⑶ 这三个儿子被高粱米饭催得肥头大耳,生动茂盛。
(子供たちは高梁飯のおかげですくすくと·元気に育った。) (红高粱)
還有一部分,译文中出现的像“埋もれる、当たる、染まる、濡れる”这样的自动词都是本身就带有被动意思的自动词。换言之,含有这些自动词的句子的被动意思是由这些自动词本身所产生的。本文把含有这些词的句子叫做“自動詞による語彙的受身文”。
⑷ 路笔直的往南通去,愈远愈窄,最后被高粱淹没。
(南へ向けてまっすぐに延びる公路は、遠ざかるにつれて狭まり、その果ては高梁に埋もれる。) (红高粱)
4 “被字句”与“他動詞能動文”相对应
通常,在汉语中,无情物经常作为“被字句”的动作主体。与之相比,在日语的被动表现中,无情物作为动作主体的情况却非常少见。因此,汉语中无情物作为动作主体的“被字句”在翻译成日语时一般和日语中的“能動文”相对应。
⑸ 雾被阳光纷纷打落在河水中。
(日の光が、霧を流れの中へつぎつぎに打ち落とす。)
(红高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汉语和日语中的被动句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本文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对小说《红高粱》和《家》中“被字句”所对应的日语表现进行了考察,发现汉语的“被字句”所对应的日语表现有 “レル·ラレル文”、“自動詞文”、 “語彙的受身文”和“他動詞能動文”,并通过实例具体分析了每种形式的特征。但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文只抽取了《红高粱》和《家》这两篇小说进行了分析,今后希望能结合更多小说的例子进行考察。
注释:
[1]“其他”类包括意译的惯用语和不自然表现等,在此不作分析。
[2]中田 寛(2004)把日语中形式名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可以作为接续成分使用的名词根据意思进行了分类。指出“せいで”“おかげで”属于“原因理由の名詞接続語”这一类。
参考文献:
[1]大河内康憲.中国語の受身.《講座 日本語学 外国語との対照Ⅰ》.東京:明治書院,1982
[2]奥津敬一郎.日本語と英語の受身文―『坊ちゃん』の分析.《日本語学》7月号.1985
[3]何午.再论日语被动表达—兼与中文被动句比较.《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