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CSST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带来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交通堵塞、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一系列的“城市病”,制约了城市发展。城市迫切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以信息手段为支撑的智慧城市成为提升管理运营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1 :管理运营平台的起源
智慧城市不同于传统的平安城市、数字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一方面需要突破体制、机制限制,整合行业信息,打破传统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建设阶段形成的数据孤岛,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行业信息的深入挖掘、分析,提高数据利用质量,满足城市中管理者、公众、企业对智慧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智慧城市需要通过一个综合平台整合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建筑、智慧能源等各类智慧系统,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为城市管理者、企业、公众提供完整的数据展现、全面的基础数据服务和高效的协同工作,开启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大脑,打造“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智慧城市。
CSST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实现了以上所述平台的功能,整合了现有系统,构建了协作流程,产生了智慧决策,打造城市的“智慧大脑”,为示范区内的管理者、企业、公众等诸多用户带来不同的价值。
第一对管理者而言,综合管理运营平台通过全景视图方式展示示范区管理者关注的关键绩效指标,帮助全面了解、掌握城市安全、能源、环境、交通等数据,为政府管理建立全面快捷的信息基础,有利于实现部门快速联动,为领导提供实时、全面的城市的功能和信息全貌,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整体解决思路。
第二对企业而言,提供支持产业链的信息系统,提供示范区所需的招商引资信息看板、示范区企业信息和基础安防、楼宇、监控等服务,同时结合每个示范区的产业特色和物联网项目成果,打造特色产业信息服务。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行业、市场、政策信息,实现信息互联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如在浏阳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通过建立苗木物联网、花卉苗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苗木期货交易平台整合全国的花卉苗木存量和交易信息,打造中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掌握市场的话语权,甚至发布花卉苗木行业的道琼斯指数——柏加指数。
第三对居民而言,提供公众的统一视角,整合各种公众衣、食、住、行(车联网)、教育、医疗和等公众服务应用,让公众便捷的了解到完善的行业资讯。同时加强示范区管理者、企业和居民的互动,在享受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城市的维护与管理。
成熟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困难重重,因其前期数字城市建设中大量信息孤岛已然形成、城市复杂度高、行政体系难突破等使其硬件门槛不高,改造成本巨大。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先在中小城镇设立试点进行建设,再以点带面大范围铺开,是必然的发展趋势。CSST从实际出发,秉承“蓝图必先绘于白纸的理念”,将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聚焦到5至10平方公里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区域进行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在示范区这样一个小型城镇化进行智慧的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待其成熟,再建设综合性智慧城市,可以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实验基地;另一方面,跨平台、多平台的融合服务,协助示范区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示范区的优化与升级,可以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基地。
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所需的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的构思,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CSST业已形成“一个平台、两大技术体系”的示范区落地顶层设计,即“智慧低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以及“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跨行业智能技术体系”与“基于新能源能量云的分布式低碳技术体系”。
▲图2 :示范区综合管理运营平台的体系架构
▲图3 :智慧低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构成
在智慧体系建设方面,CSST提出了示范区的建设模式,在建设之初就从顶层设计上避免行业条块化的管理困难,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开发了跨行业的智能技术体系,以解决“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三大问题,达到信息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的目的,实现智慧低碳城市的有效管理运营服务。在低碳体系建设方面,CSST提出了“基于新能源能量云的分布式低碳技术体系”。能量云是基于分布式能量存储技术,保证能量流均衡性、连续性、可延时性、可移动性的新型能量应用模式,具有分散、多源、按需供应、因地制宜的特征。能量云更大作用在于对整个能源规则的改变,让电力不再是即时性消费,把电力从一个稍纵即逝的脆弱体系里解放出来,使得能量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无缝链接,承接新能源产生与使用,同时提供能源互联优化平台,整合新能源产业链。
智慧低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SCIMP)主要包括共性服务平台和智慧运营中心两大部分。
其中,共性服务平台抽取了智慧低碳城市建设需要的公共服务,致力于打造一个“智慧低碳城市操作系统”。共性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化的数据、通信接口和消息机制的建立,通过统一的应用网关、数据网关、消息网关和共性服务平台的建设,快速整合现有各种行业应用,提供整合的共性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和智慧应用的社会化协同快速开发、运行和运营。
智慧运营中心(IOC),则提供基于统一的管理界面、实时整合的数据流、预定义的业务规则、关键绩效指标和事件,完成各种数据和业务分析、信息统一展现、智慧决策的能力,实现更加智慧的城市服务、管理、决策、应急处理、统一监管,最终打造一个“有活力、可持续、人性化的宜业、宜居、宜商、宜学、宜游的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智慧表现为依托智能技术和低碳技术,建立智慧低碳示范区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在前期顶层规划就融合智慧、低碳,统一架构标准,实现跨行业、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建立起“前台统一决策,后台联动执行”的创新管理运营模式。
▲图4 :基于综合管理运营平台的智慧应用
智慧安防以保障示范区生活居住区、产业示范区、科技研发中心等场所安全问题为主要目标,构建统一的覆盖全区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示范区智慧安防以综合管理运营平台为基础,融合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报警运营指挥平台等子系统,在统一的网络构架和综合共享平台上实现与视频、报警等信息的整合,提高系统的整体性和信息共享度,提升发现和处置问题的效率。
示范区倡导积极的低碳绿色交通,提倡使用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如新能源汽车、自行车、公交等出行方式。智慧交通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加强出行者、交通工具、基础设施、交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建设覆盖公路、水道、绿道等领域,实现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智能化,进而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尾气排放,打造智慧、低碳、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
在示范区的居住区、商住区、办公区按照智慧建筑的建设要求,整体提升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助力示范区智慧城市品牌打造。智慧建筑是以人为本,充分利用自然并保障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整合集成各种高新技术使建筑高效运行,通过安全监控、周界防入侵、电子票务及访客管理、巡更管理等信息化手段的建设,为人们提供符合工作与生活需求的高度智慧化的建筑环境。
示范区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从太阳能、地热、余热锅炉等多种源头获取低品位热能,设计智能新风热泵空调、新型园区冷/热生活用水联供等分布式供能系统。综合利用工业燃气轮机的烟气余热、地热资源和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形成多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网络,对空调制冷、采暖和生活热水等居民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根据用能端负荷需求及其变化,建立智能能源管理中心,以能源品质和价格为调控依据,进行智能化调度,并结合相变蓄热储能技术,将智能能源网络系统与绿色建筑设想相结合,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一次能源。构建多源互补的清洁能源联供系统,实现能源高效梯级利用,提高生态示范区能源自给率,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为示范区内部创造良好的宜业、宜居环境。示范区产业和人的引入,不可避免产生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垃圾的产生、清理、运输、处理的无序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示范区形象和示范区软实力。
利用物联网手段,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分选资源回收技术、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清洁处置技术、垃圾填埋场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污水处理及中水回收利用技术、城市土地和垃圾填埋场土壤再生、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等技术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打造宜居环境。
通过固体废物无害化热处置技术、电子垃圾资源化回收、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清理园区内工业垃圾,在创造经济产值的同时,打造健康的宜业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示范区。
示范区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气态污染物遥测扫描系统、人居环境雾霾模拟及控制示范平台、城市雾霾及PM2.5智能监控与综合脱除、人居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与调控系统、二恶英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园区空气状态,并根据监控结果做出应对,帮助管理者辅助决策,制定最佳的废气处理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