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黑色星期五
美国感恩节的初创者是400年前最早到达北美大陆的英国清教徒,为感谢慷慨的印第安土著人教会他们种植和生存技能而创立的。具体日期最初各州并不相同,直到150年前林肯总统规定在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后又由罗斯福总统在1941年定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因为罗斯福总统认为较早进行感恩节能促进美国经济。
过了星期四的“正日子”,星期五则是采购日,全国零售商往往给出全年最低的折扣,这使得美国人举家出门采购,并成为感恩节的新风俗。商店也因此销售业绩大增,所以感恩节后的这个星期五叫“黑色星期五”。
除了感恩节周四当天和“黑色星期五”的零售业深度折扣,还有紧接着的Cyber Monday,也就是星期一网店大甩卖。消费者手里攥着钱包,被各种打折迷花了眼,吃不透今天到期的史上最大折扣明天会不会被更大的折扣取代。
看到现在,对数字敏感的读者或许已经产生疑问:在“跳楼价”面前,商家还有钱赚吗?为什么还能洗刷全年亏损的“红字”,扭亏为盈变成“黑色”?其实,这些降价促销通常都是精心布的局。
真相就是,货架上面的商品标价都远高于合理预期价格,而在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合同中,价格是按折扣后计算,所以不管与所谓的原价相比,折扣力度多么史无前例,利润率都不受影响,商家仍然有利可图。比如一条Levis牛仔裤标价68美元,六折后卖39.99美元。其实,零售商原本就没打算按价签上的原价68美元出售。但消费者不知道这背后的秘密,只追求占便宜的快感,消费者和商家双双开心。
麦当劳薯条为什么好吃?
麦当劳薯条的独特风味使其在该连锁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直都深受顾客们,甚至是美食评论家的赞赏。其独特的风味并非源自麦当劳所买的那些土豆,所拥有的技术,或者是餐厅用来炸薯条的设备。薯条的风味大部分是取决于用来炸薯条的油。几十年来,麦当劳一直是用7%的棉油和93%的牛油的混合油来炸薯条。这种混合油使得薯条风味独特。
1990年,由于消费者批评麦当劳的薯条含太多胆固醇,麦当劳开始使用纯熟菜油。但是麦当劳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如何使得薯条不用牛油煮然而尝起来却有牛肉的味道呢?看一眼麦当劳薯条的成分表就会知道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成分单的末尾有这样一句看似平凡然而却很神秘的话:天然香料。这不仅仅很好地解释了薯条为何拥有如此美妙的味道,也说明了大多数快餐味道好的原因。
打开你的冰箱、冰库,以及你厨房中的食橱,看看食物上的标签你会发现,每种食物的成分表上都会有“天然香料”或者是“人工香料”的字样。这两类宽泛的种类的相似之处远远比它们的不同来的重要。这两种都是人造的添加剂,它们使得大多数加工食品拥有它们的味道。
由于食物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罐装、冷冻和干燥技术破坏了食物的味道,因此美国兴起了许多食品加工工业。要是没有这些食品香料工业,现在的快餐就不会存在。但是,食品香料工业对配料守口如瓶,那些领先的公司根本不会泄露香料成分的精确配方。由此可见,保密性对于保护那些深受喜爱的品牌的声誉至关重要。
香港女性难找对象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放松,2020年时将有2400万中国内地男性难以找到结婚对象,而香港的人口景观却与之截然不同。
在香港,女性之所以被“剩下”的原因,不在于年龄问题,而在于男性人数过少。男女性别不平衡已经给香港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一种解释认为,香港男性和内地女性结合的情况越来越多地导致了香港女性被“剩下”。由于相对社会经济能力不足,有些香港男性无法找到本地媳妇,但也有些男性希望娶能力低一点的妻子。随着香港与内地之间地区经济的融合,因此他们可能比以前有更多机会找一个内地媳妇。
除香港男性人口过少的原因之外,香港女性一直都有过于挑剔的名声,但这又与夫妻所要面对的经济压力有关。
尽管香港女性还没准备好“降低择婿标准”,但她们却要比以前付出更多来寻找另一半。深受欢迎的真人秀《盛女爱作战》(Bride Wannabes)记录了五位30多岁的女性咨询“恋爱教练”,以改变形象和性格,并出入整容机构。这些“恋爱教练”提出的建议在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批评。很多人士批评称,该真人秀煽动自恋情绪,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侮辱了年龄较大的单身女性。然而,其收视率却居高不下。
《盛女爱作战》无疑有着固有的市场:在近十年间,迫切寻求专业恋爱指导的香港女性数量日增,而且香港的整容机构已达50家。据预计,香港的性别差异仍将继续恶化,以上措施势必会更加流行。一些有事业心的人已经办起了红娘公司,专为孤单的香港女性在内地择婿。
痴迷于住宅设计的日本人
日本因它们激进的住宅建筑而闻名,其有着“城均”最多的注册建筑师,比普通人更向前迈一步对于年轻建筑师来说是成功的关键。但是他们的客户的动机是什么,谁选择了如此奇特的词汇表达的生活方式?
非传统的住宅的产生需要有非传统的客户,他们乐于承担或忽视、一种或多种危险的形式,涉及到隐私、舒适、效率、美学等。但是日本实验性的项目不仅包括富有的文化精英们的豪华别墅,也包括众多的中产阶级的小屋。
住宅在日本像汽车、冰箱、高尔夫俱乐部这样的耐久消费品一样迅速贬值。15年后住宅会失去所有的价值并且在平均房龄为30岁时被拆毁。人们不由得会问:为什么日本人不珍惜他们的旧房子?
日本人热衷新事物。但频繁而剧烈的地震让日本人民明白房子不是永久的。二战后,在这个国家迅速工业化和重建城市的进程中,房屋建设者们快速并大量生产了很多便宜、质量低的木框架房屋,它们没有隔热材料或者有适当的防震措施。所以,大部分房子只是简单地被推倒而不是维护或者更新。
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富人雇佣建筑师相比,越来越多的年轻日本人第一次购买土地并雇佣建筑师来建造他们的新房子。自由地建造房屋是个人生活方式、品位与愿望的一个重要体现,使日本成为了一片建筑师与客户尝试打破住宅设计局限的沃土。此外,日本谨慎的诉讼方式与欧美国家不同,所以日本建筑师不用害怕由于失误受到起诉,这也鼓励了他们冒更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