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研究

2014-01-16 09:29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7期
关键词:公益性公众数字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基于互联网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研究

●戴艳清(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互联网

通过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对公众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进行实证调研。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服务需求呈现出全面性、集成性、多样性、潜在性与滞后性等特点,现实用户与潜在用户、城市用户与农村用户、各年龄群体的需求存在较大区别。服务主体应重视公众的实际需求,从基础设施建设、网站建设、服务宣传、服务人员素质与公众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努力促进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全面发展。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大众获取数字文化资源的主要渠道之一,CNNⅠ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已达5.64亿,普及率达42.1%,同时,网民互联网使用行为继续深入。[1]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都已或正将大量的馆藏转化为数字形态,并以大型公共文化项目的建设为契机,通过网络提供超越时空的服务,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数字文化需求。然而,在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同时,其对于公众的实际需求却知之甚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调查,摸清公众对于公益性数字文化需求的实际状况,以期提升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质量,推动其良性发展。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目标

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的方式,针对公众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意在实现以下目标:(1)揭示城市和农村各类人群对于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消费的目的、喜好、内容、满意程度等相关情况;(2)通过比较,了解城乡各目标人群在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方面的差异;(3)通过各目标群体对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指明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重点解决和改进的工作内容。

1.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回收答卷444份,调查对象遍布湖南、湖北、广东、北京等25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等,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其中笔者还回收了包括来自新加坡及英国的2份答卷。从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来看,12~16岁的少年72人,18~35岁的青年305人,35~59岁的壮、中年51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6人,各年龄层次均有分布,但分布不均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网上回收问卷较多,而使用网络较多的通常为青年人群体;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来看,男性212人,女性232人,男女性比例较均衡;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的被调查者4人,初中(含在读)共有83人,高中或中专学历者19人,大专学历者29人,拥有本科学历者153人,硕士124人,博士32人,各学历层次均有分布,其中以本科学历者居多,符合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从职业分布来看,所调查群体大体包括了一般的职业类型,其中企业职工43人,机关干部44人,农民18人,军人3人,教师98人,文化艺术工作者25人,医生6人,个体经营者7人,自由职业者14人,学生186人。

2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2.1 获取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的目的

对于获取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最主要的目的,调查对象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约33%(146人)的被调查者抱着娱乐、休闲的态度来获取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约53%(238人)的表示自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技能,仅有约8%(35人)的认为“满足好奇心”是其获取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的最主要动因,另有约6%(25人)选择了“其他原因”(包括工作需要等)。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用户把学习知识和技能置于首要位置,“休闲、娱乐”也是不少用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的主要目的。

2.2 对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的知晓和利用程度

笔者针对用户对已有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的知晓和利用程度设计了3个问题,以下将逐一进行分析。

在444份有效答卷中,有220人使用过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中华文化信息网、广东数字文化网、辽宁图书馆数字资源网等),约占总调查人数的49.5%,而224人未使用过,约占调查总人数的50.5%。这反映了多数人仍未知晓基于互联网的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获取渠道,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主体的宣传力度不够,服务的普及度仍急待提高。

对于“您认为哪些类型的网站拥有很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本题可以多选),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图书馆及其服务网站被公众知晓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文化服务部门。而约21%的被调查者对此完全不了解,也反映出数字文化服务主体在服务范围与深度上仍有欠缺。

表1 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类型

用户对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的利用程度如何?在220位曾使用过这些网站的被调查者中,有130人(约占总调查对象的30%)的使用频率为1~2次,而使用频率达每月10次以上的人仅为40人(约占总调查对象的1%)。由此可见,目前,用户对于通过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获取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度很低,这些网站暂时未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2.3 对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渠道

对于最受人们青睐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获取渠道(本题为多选题),调查结果见表2。其中选择“其他渠道”者包括9人最喜欢以收看数字电视的方式获取文化资源,以及22人爱好使用商业网站或搜索引擎来获取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由表2可以看出,图书馆仍然是传播数字文化、传递人类文明的生力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省级分中心网站大部分依托于各省图书馆提供服务,大抵是基于这种考虑。而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县市建设的专门数字文化网以及文化部、厅网站与博物馆网站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弱,通过“城市记忆”网站与档案馆网站获取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受欢迎程度更低。

表2 公众对已有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利用渠道

2.4 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

通过用户对已有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满意程度的调查,笔者试图从此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具体需求。同时,为方便未使用过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的用户体验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平台的功能,获取网站上的数字文化资源,揭示其对已有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满意程度,笔者在网上问卷的末尾处附上了文化共享工程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中心的所有网页链接。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结果如下。

第一,对于调查对象所在省或市、县的数字文化网等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的可访问性(即可操作性、可理解性等)问题,调查结果见表3。这表明我国的公益性数字文化网在服务的可访问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对于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数字文化网或文化信息网站提供的链接网址出现空链或死链等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见表4),表明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的服务维护程度较低,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的可达性急待提高。

第二,对于“能否轻松地在贵省数字文化网或文化信息网上通过网站栏目导航找到所需要的文化资源”,调查结果见表5。这说明了我们还需要在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的可获得性上多下功夫,增强资源导航的导向性,以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第三,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检索入口或方式较能反映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程度。调查结果(见表6)反映了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在资源整合方面的用户满意率不高,应在检索方式和检索途径上多作探索,以提供符合用户期望的检索方式。

表3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网站的可访问性

表4 网站链接地址时出现空链、死链的次数

表5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网站资源导航的有效性

表6 网站检索入口及方式满足公众检索需求的情况

第四,在资源组织的有序度以及检索便利性方面(见表7)。大多数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的资源组织情况不容乐观,而使资源组织有序、检索便捷是提高公众利用率和满意度的关键,应引起资源建设者和组织者的重视。

表7 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的资源组织情况

第五,特色文化数据库所提供的数字文化资源内容能否满足调查对象对该领域文化信息的需求,调查结果如图8。由图可以看出,特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力度与资源更新程度较弱,难以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表8 网站特色文化数据库满足公众需求的情况

第六,笔者试图从总体上了解用户对其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数字文化网或文化信息网站上的资源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数字文化消费的需求,调查结果如图9。约50%的用户对此持较满意的态度,而22%的用户持不满意态度,这种情况应引起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主体的重视,从服务宣传、资源建设、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表9 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资源满足公众需求的情况

2.5 对各主题的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需求

用户对于数字文化资源的取向各不相同,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对于资源主题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见表10),笔者发现,在问卷中所列举的资源主题中,用户对于“百科知识”主题的资源需求量最大,其次为“休闲娱乐”与“时事政治”,而选择“其他”(主要包括与用户本身相关的专业或行业知识)的用户最少。以上结果大致反映了公众对于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主题需求的分布状态,有关用户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对其资源主题取向的影响,笔者将在后文中进行具体分析。

3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特点

如果说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受到数字信息技术的牵动,那么,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则是公众与社会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需求最终得以形成和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公众对于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必定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诸多特点。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公益性数字文化需求有以下特征。

表10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主题分布

3.1 全面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内容的全面性;二是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全方位发展。一方面,每个用户个体都具有个人的、组织的和社会的多方面特征,每一个特征都能够激发相应的文化信息需求和文化服务需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一特征所激发的需求都会转化为实际的文化信息获取行为。在开放的数字信息环境下,用户的文化需求更容易得到较全面的激发。数字文化服务的内容涉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来看,社会越向前发展,其文化越繁荣,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多元化和综合化,这种文化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其对于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全面增长。

3.2 集成性

长期以来,公众对于传统文化服务的需求往往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和社区、社团等途径来满足。所获得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会有所不同。然而,在数字环境下,公众对于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往往通过网络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取等途径来满足。这意味着,数字文化资源的异构分布并不会影响公众对于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的获取。相反,只需将各类数字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入口和平台,数字文化信息的查询、阅读、交流和发布即可集成为多功能、多渠道、多方式的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和利用行为。

3.3 多样性

多样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服务内容需求的多样性,表现为数字文化资源主题、资源类型需求的多元化;其二为对服务方式与服务手段需求的多样性。公众对于数字文化新、快、全等的需求使得服务主体必须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如加强宣传、进行数字文化信息推介、建设特色数字文化数据库等方式来满足各种数字文化服务需求。

3.4 潜在性

这种潜在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文化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这种需求不会像诸如食品需求一样明显,需要一定的激发才会被用户所意识;第二,数字文化需求对于用户的知识水平和信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尽管文化需求是人们的一种广泛需要,但只有当这种需求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用户才会有满足这种需求的行为。

3.5 滞后性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是位于第四层次的尊重需求与第五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之间的。人的文化需求即属于求知需求与审美需求之列。通常情况下,人在未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时,是不可能追求文化上的需求的。这表明人们的数字文化服务需求与其他信息需求相比,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4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差异分析

4.1 潜在用户与现实用户需求的区别

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除少数使用过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的农村初中生以外,其余农村群众均未使用过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而在常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中,也有部分从未使用过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网站,笔者称之为潜在用户。在笔者调查前已使用过公益性数字文化网站的用户,称之为现实用户。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潜在用户对于获取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方式通常为收看数字电视,而现实用户中,大多数用户表明其主要方式为使用电脑;同时,潜在用户往往对目前的数字电视节目表现出满意状态,大部分现实用户对于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网站所提供的服务持“一般”或“不满意”的状态。这表明,我国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网站的服务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4.2 农村用户与城市用户需求的区别

农村用户与城市用户在公益性数字文化需求方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获取数字文化资源的时间上。农村用户由于在晚上具备较多的时间,因此获取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的时间反而超过工作繁忙的城市用户。这表示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努力向农村发展。由于农村用户较多使用数字电视机来获取资源,因此,可以进一步通过在农村进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对村民进行基础信息技术培训,来激发农村用户获取基于互联网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

4.3 各年龄群体数字文化需求的区别

在资源主题的选择上,时事政治、经济法律类的数字文化资源是多数用户的共同选择。除此以外,老年人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卫生保健、文学艺术类的资源,少年群体较多选择生活礼仪、百科知识方面的资源,而青年、中年群体则乐于选择休闲娱乐、实用技术等类型的资源。为满足所有年龄群体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我们应对各主题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持同等重视的态度,不可偏废任意主题的数字文化资源建设。[2]

[1]CNNⅠ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3-04].http://www.cnnic. cn/gywm/shzr/shzrdt/201301/t20130115_38518.htm

[2]胡唐明,郑建明.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内涵、现状与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6):32-38.

[责任编辑]王钧梅

首图全新数字资源客户端上线

日前,由首都图书馆推出的两款全新的数字资源客户端——“首图读览天下”和“首图移动知网”正式上线。

“首图读览天下”是首都图书馆推出的移动休闲阅读项目。通过手机下载客户端,读者可以浏览1600种、5万余册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内容涵盖新闻人物、商业财经、文化艺术等领域,为广大读者阅览各类期刊提供了便捷服务。“首图移动知网”整合了中国知网内海量的优质、权威的学术类资源,读者通过客户端可以下载大量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工具书等。该款软件支持一站式文献统一检索并提供多种检索方式,方便读者进行文献获取、全文浏览和下载编辑。

据悉,以上两款软件已开发完成安卓、苹果手机及平板电脑系统的适用版本,下载安装后输入“一卡通”读者卡卡号和密码登录即可使用。

——摘自2014年4月30日《中国文化报》

G252.0

B

1005-8214(2014)07-0050-05

戴艳清(1982-),女,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建设,已发表论文近20篇。

2013-06-14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YJC87000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2YBB251),湖南省重点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开放项目“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3null05051),湖南省重点学科支持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体系构建”(项目编号:TQD20130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公益性公众数字
公众号3月热榜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答数字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数字看G20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