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北,张 硕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2)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粗放式经济模式的大范围铺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加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政绩轻民生的施政倾向、人口基数庞大、全民环保观念不强等问题的综合作用,使得我国环保问题愈发凸显,严重影响了民生品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解决环保问题,很多地方、很多单位、企业皆付出不小的代价,有不少重污染企业为做好环保,投入不菲,以至于利润大幅度下滑。此种情况令朝野上下不少有识之士颇为焦虑。既要通过兴办产业赢得理想利润,又要符合环保要求,则唯有大力兴办环保产业一途。相关统计资料表明,1992年以来,世界环保产业之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长率近8%,远超世界经济增长率。
在我国,环保产业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不少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环保性经济产业。在上世界八十年代,我国环保产业便有一定规模,但当时我国从上至下对环保产业的重视均十分不足,故而未曾形成规模和有序化发展。九十年代至今为止,我国政府和民众愈发重视环保产业,1992年国务院召开了首次全国环境保护产业工作会议,将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国家重要发展目标,一系列法规、政策陆续出台,为环保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形成了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我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规模与时俱增,产业种类不断增加,产业效益较快提升。然而,由于我国环保产业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需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政府因素对环保产业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法规政策因素、施政理念因素、地方保护因素等方面。就法规政策因素而言,目前我国关于环保产业的部分法律法规和部分政策已趋于陈旧,与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环境等因素不相适应,如,对于环保产业、尤其是中小型环保产业的扶持政策还不很完善,缺少必要的支持力度,使得不少环保产品、技术的研发受挫、推广不力。就施政理念因素而言,由于片面重视经济增长的施政理念在很多地方客观存在,致使不少地方政府重经济增长和GDP,格外重视利润规模大的企业,甚至虽存在污染问题亦依旧扶持,而对规模小、利润低的环保产业公司不予重视。就地方保护因素而言,体现为限制外地环保产业进入本地等地方性政策。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环保产业由于起步晚、在一些方面缺少必要的发展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环保产业普遍存在着整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诸如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结构不合理、地域发展不均衡等。就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而言,不少环保产品或者与市场关联不够密切,或者技术不达标,或一些非急需产品项目重复建设情况严重而急需产品项目却建设不足,以至于形成了大量浪费,在实际中缺少应用价值而无法获得理想收益。就企业结构不合理而论,我国环保产业企业、单位已有一定数量,然而规模大者为数不多,缺少龙头企业,不易形成带动作用,而中小企业普遍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就地区发展不均衡而论,环保产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则比重较少。
我国环保产业在资源获取方面困境重重。这也是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资源包括各种方面,如资金资源、技术资源等。就资金资源而论,我国环保产业投资仍不足,尤其是在治污行业方面的投资,无法完全满足目前社会对治污的需求;除了投资不足,环保企业还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困境,缺少直接融资渠道,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等方式颇为受限,无法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直接融资数量普遍过半的情况相提并论,这与我国融资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而在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面亦普遍遭遇不少困境。在技术资源获取方面,不少中小环保产业实体也面临不少困境,由于目前一些高精尖环保产业技术普遍掌控于发达国家之手,我国一般中小环保产业缺少引进资本。
我国环保产业起步晚,技术水平较低,多数环保产业相当于20世纪 70年代的世界一般技术水平,少数环保产业虽有较高技术水平,但也不过相当于90年代初的世界一般技术水平。我国很多环保产业实体严重缺少研发能力,只能够从事低端性环保产品的生产,其产品基本为一般性产品,缺少技术含量,基本不能够独立开发重要的治污技术设备、监测污染技术设备等,尤其是大型、高效型、精良型、智能型、综合性的环保产品,均需引于国外,一些事关民生的重要环保产业项目,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利用等领域,也基本都是国外引进,由此导致了维修困难和维修代价高昂。然而,很多环保企业在尚存一定利润空间的前提下,于此种情况甚为满足。这些情况导致环保产业技术水平或徘徊不前,或进步缓慢。
作为掌握最大资源和对一切正面领域均负有扶持责任的政府,理应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针对目前政府因素对环保产业的不利方面,应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变:首先要着手调整关于环保产业、尤其是扶持环保产业的国家性法律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保障和政策保障,从而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其次,要通过改变政绩考核标准、加强宣传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念,使地方政府改变片面重视GDP的施政理念,对管理范围内的环保产业大力扶持、积极引导,扩大地方性环保产业市场渠道。最后,要在宏观上建章立制,通过舆论监督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产业的限制。
首先,要努力学习、借鉴美国、日本等环保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在改变环保产业整体结构不合理状况方面的优秀作法,在各个层面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首先,要大力改变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决定环保产品的生产,随时注意环保市场的动向,在技术方面要努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之处,做到技术过硬、制造过硬、品质过硬,要在急需产品项目上加大投入,对于非急需产品项目要压缩其规模。其次,要大力改变企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对于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常规性环保产业项目,要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形成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对中小型产业实体加强支持。最后,要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努力扶持中西部环保产业的发展。
要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解决环保产业不易获取资源的问题。首先,政府要加大和带动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在事关民生的重点环保产业项目上要不吝资金,在环保产业融资方面,政府要出台系统政策扶持环保产业实体尤其是中小环保产业实体的融资,在间接融资方面要予环保产业实体以各种政策倾斜,如对于应急性环保产业项目,在银行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性支持,从而使中小环保产业实体便于获得银行贷款,同时要出台政策扩大环保产业实体尤其是中小环保产业实体的直接融资渠道。在技术资源方面,政府要帮扶环保产业实体尤其是中小环保产业实体迈向海外,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支持环保产业实体尤其是中小环保产业实体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源,必要时还应全程帮扶、代为引进。
要尽快解决我国环保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首先要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政府在这方面要做到引导、协调工作,在一些重点环保产业项目上要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同时,政府要引导我国环保产业实体尤其是大型环保产业实体提升研发技术,扶持中小型环保产业实体建立研发体系或机构,逐渐改变局限在低端性环保产品生产领域的窘境。此外,政府要为国内环保产业建立互帮互助的桥梁,这样便可充分发掘国内环保技术优势,如鼓励大型环保产业实体援助小型环保产业实体,并通过建立互惠互利机制等方式使环保研究所、环保院校(专业)的研发力量向环保产业实体推广普及,实现产学研结合。
[1]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 吉林大学,2010.
[2]金成勋.韩中产业分工结构及自由贸易协定(FTA)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于红.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政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4]李辉.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
[5]张震.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