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红
方平红,教师,现居江苏东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它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从而小组合作学习使成为达到高效课堂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真正达到有效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
即学生在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果学习的内容相对简单的话,教师可以不指导,只是答疑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内容较难,教师要给出许多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自己找资料来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学生们才有话可说,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学生的身心都会沉浸在主动学习的快乐中。
游戏型 这种方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爱玩游戏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知识实际意义的理解和记文言词汇不乏味。例如,教材在文言文是最枯燥的部分,所以在学习文言文的时便采用这种方式,考查文言词汇采用一对一的方法,被点名的同学完成单字解释任务后点名下一位同学接着回答问题,如果没有人超过说的最多的最准确的人,那么那个人就是胜利者。如此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件充满无限乐趣的事。
讨论式 讨论式是语文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同桌课前发言内容合作讨论、预习新课小组合作讨论、合作表演对话讨论、书中的知识点讨论。如,在学习七年级语文教材(上)《七颗钻石》的教学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讨论: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小姑娘的?由此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发?问题设置虽然不难,但答题的角度却多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想,只有通过大家的意见交流,才能得出较全面的认识,很有合作交流的必要的。
另外,小组合作的方式还有交际型、表演型、讲课型等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合作交流的意识及积极动脑参与的程度,强调评价与教学的结合,所以建立对小组之间的评价体系由为重要。
不少教师对课堂小组讨论的评价往往只是口头上,这种方式只是一时有效,但长时间下来后这种口头的对学生没有效,学生感觉没有新鲜感,而且评价只注重小组最后的汇报,忽略了组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虽然集体的成功对组员有激励的作用,但却不能满足组员个人内在“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设计了一份“小组学习互动活动个人贡献自我评价表”既鼓励大家,同时也激励了学生自己。如果这次表现不好下次可以继续努力,表现好的同学也不会骄傲,会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另外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等,甚至采用实物奖励。有了这些奖励和竞争的方法来评价小组合作使每个人的兴趣大增,使课堂更活跃。
首先,小组合作成员没有合作的意识或合作习惯还没养成,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下达了指令后,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在一起,课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或对分工的意识不明确,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看似课堂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或者只有能力强的同学讲,能力弱的同学听,听完也不知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其次,小组合作中,为合作而合作,重形式,降低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行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度。在教学中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小组分组展开讨论,教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特别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做了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过于频繁,流于形式,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并没有取得实效。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得当,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可以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大量的发言机会,它使一群同龄人面对面地进行思想交流时不再害怕,让他们在众多人面前不畏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创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成绩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