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爱平
我教的是演奏专业的学生,因此教学的进行及检验都离不开演奏。每堂课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完整演奏一遍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一周来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没有认真练琴的学生也相对有个压力和危机感。通过完整的演奏,才可以有的放矢地肯定学生进步,提出演奏中的问题,制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阶段性地寻找各种机会、场合,组织学生演奏会,让学生上台见听众,品味演奏的艰辛与幸福,才能掌握演奏钢琴的真本领。这时学生的演奏充满活力,确实与课堂上的“回课”很不相同,我也能客观地检验自己的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优势和问题,进一步制定或修改教学方案。
作为老师,除了要教学生专业课知识,在做事做人方面更要成为他们的好榜样。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我自己就要认真教学,缺了课一定要补。只能延长多加课时,不能“缺斤少两”,凑合时间打发学生。甚至我的衣着、神态也随着年纪的变化更加注意,不能倚老卖老,邋遢、随便,要言行得体,有时甚至要化一点淡妆,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接近我。我在他们面前,从不议论,更不贬低同行,对自己的教学不护短,从学生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有些方面别的老师比我有经验,我就安排学生与别的老师上课。
回首往事,我为几十年曾经教过的学生而欣慰、自豪。有人说,某某学生在国际比赛获大奖了,向我祝贺。我很清楚,他们都是我在附小、附中曾经教过的学生,帮他们打基础,为他们做好抉择,他们得奖的背后是许多国内外老师、专家们的培养和学生自己拼搏共同的结果。我只是为这个学生打下了基础,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对自己的教学和荣誉的看法。
在这几十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艺术天分虽不容忽视,但自身在专业上的勤奋固然也很重要。此外,学生的德育及综合素质教育更不容忽视,它直接决定学生今后会不会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我们说艺术教育要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俄罗斯美学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我们需要考虑到艺术教学具有立德树人的任务,老师要将这些优秀品质在教学、生活中,用点滴化、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附小到附中学生的年龄是从9岁~18岁,此时他们的记忆力好,吸收能力强,是打基础出成绩的时候,国内外许多优秀人才都是这个年龄段在乐坛展露出光彩的。同时这也是一个孩子的发育阶段,这时的他们敏感、脆弱、叛逆。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手机社交,追求外在的时尚,有的为了自己的形象,甚至不惜损害身体健康。对于学生的这些情况,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解决的方法不能简单粗暴。我是老师,同时又扮演着母亲的角色,与学生做好沟通,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就会把真心话告诉你。此时,老师有义务尽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他们的青春道路清除困惑,让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有亲和力,平等待人,这样学生才愿意和老师亲近,说出心里话,才能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一次一个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学生,突然说了一句:“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吓了一跳,这种观点怎么会出自她口?她反倒觉得很正常。我经过深入的交谈,用身边人的高尚品德引导她,以及她自己的优秀表现,告诉她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期结束,她主动写了一份总结谈到要和物质第一、自私自利的思想划清界限,我很欣慰。
我在每学期除了布置专业作业外,同时还要布置一个爱心作业,希望学生能够为社会奉献爱心。在每个学期末总结时让学生如实汇报实施情况,我希望他们能给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施以援手。学生们积极响应,有邮寄书的,有邮寄衣服的,有准备去太阳村做义工的。学生们都很积极,虽然有的学生在这份作业上交了“白卷”,但至少让他们知道他们亏欠了作为一名全面发展学生该有的德育成绩,也让他们知道并不是学习成绩好,比赛获奖,金老师就满意了。
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中间可能出现曲折、反复。此时,老师要耐心等待、细心琢磨,为学生找到最适合他的好方法,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接受体会的过程,要求学生只弹好一个音,竟然一节课都没有过关,要求学生仅仅弹奏几个小节,就总是要求重来。殊不知,这样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大伤,失去演奏的信心。
对学生的批评,要让学生心服,鼓励、激发他们知难而进。虽说学生是孩子,但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老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保持人格平等,不能刻薄,讽刺挖苦。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可能会变成他们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阴影。最近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学生来看我,在闲聊中我得知了当年她更换老师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她被老师讽刺挖苦并被赶出了师门。三十年过去了,说起此事她仍然很委屈、激动。在专业学习中,不乏有因为学生受不了老师的讽刺而中断艺术学习之路的,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啊!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能信任老师,才能配合教学,说服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我想不管是哪个层次的教学,老师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老师每周两个小时和学生在一起,而家长从生下他们就是“全天候”,因此教学也需要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和配合。
有的家长很强势,暴力——打!学生带伤来上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家长都太急于求成,还经常对我说,让我也打学生。我坚决保护学生,也坚决反对这种“不打不成才”的观点。
有的家长大撒手,不肯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只要主课、文化课成绩好就行了。他们不知道,这时的孩子正是发育期,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长期食宿不规律,营养跟不上,甚至在上课时演奏大型乐曲后,因体力不支而晕倒的情况在女学生中时有发生,这也需要与家长沟通,保证学生营养跟上。
有的家长毫无“权威性”。家长说了不算,反倒被学生左右、牵制。这种溺爱型的家长,大多时表现为“无奈”,这样家庭的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但专业上很难进步,和周围老师、同学等也无法正常的接触和交往。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与家长要取得一致意见,统一认识和要求。在“德”字上,在真爱上多做工作、下功夫,想出解决办法,而且要有长期的准备。
有一点需要跟家长明确,要协助但不可以干预老师的教学,可以反映情况与要求,但绝不要插手,影响老师的教学,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让问题更加严重。
我认为加强老师、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和配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少学生家长觉得孩子跟我学琴他们很高兴,很安心、放心,也觉得自豪。有的学生看我上台就在台下喊:“金老师!”兴奋地告诉别人:“这是我们的金老师!”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还记得21年前我得癌症时,学生和家长为我伤心,为我四处奔波,日夜轮流到通县的医院为我值班。学生和家长一批批地转换,但是感情还是那么深,相互信任及共同努力,始终贯穿在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至今仍坚持在教学一线,有人说:“学生离不开你。”其实是我离不开学生,离不开教学,觉得只有这样生活才有意义,这也是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