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叙事策略

2014-01-13 05:58闫晓云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策略

摘 要:《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所写的一部废奴文学作品,自1851年问世以来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废奴文学的经典作品。它是一部反奴小说,描述了黑奴为追求自由进行的不懈奋斗,有力地控诉了农奴制的罪恶。它的问世给斯托夫人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使其成为美国最为著名的作家,评论界也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大都集中在作者的种族立场及道德宗教观方面,对它的艺术价值进行研究的不多。其实一部伟大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我们在关注其思想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探讨《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汤姆叔叔的小屋》;叙事策略;叙事视角

作者简介:闫晓云(1966-),女,汉族,内蒙古托克托县人,硕士研究生,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测试、语言文学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所写的一部废奴文学作品,自1851年问世以来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废奴文学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为畅销的小说,描述了黑奴为追求自由进行的不懈奋斗,有力地控诉了农奴制的罪恶。它的问世给斯托夫人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使其成为美国最为著名的作家,与此同时,它的问世对美国社会影响巨大,被认为是对《逃亡奴隶法》的回应,也是刺激废奴主义兴起的原因之一。后来,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由此可见《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社会影响力,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反奴小说,它问世以来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丰富了作品内涵,对把握作品主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实一部伟大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我们在关注其思想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艺术价值。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从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叙事声音三个方面探讨《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叙事策略。

一、叙述模式

叙述模式是用于创造叙述者形象的技巧和手段,这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从结构主义理论来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叙叙述模式是二元对立的,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的根本,即是说研究者可以从作品中找出对立、联系关系的事物,而这些关系体现为相互对立,从而揭示出更为深层的意义。《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有很多对立的成分,这些对立有力的深化了作品主题的复义性、结构的复杂性等。这里主要从主题、背景、人物三个方面分析其二元结构的叙述模式。

1.主题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叙事主题可以用二元对立来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是两个黑奴汤姆和乔治,他们同是黑奴,受人剥削,但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有着不同的结局。汤姆被认为是一名坚忍的基督徒奴隶,他为人诚实,笃信上帝,在忍受剥削带来的痛苦时还坚信着信仰。汤姆身上呈现出的基督教博爱的精神,他生性仁慈,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奴隶生活苦不堪言,还经常受到奴隶主的打骂,但他从不反抗,即使被奴隶主们反复转卖,也没有想过要反抗。他信奉的是委曲求全、舍身成仁,深受其他奴隸的喜爱。乔治与汤姆完全相反,他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富有反抗精神。为了获得自由,他与家人一起反抗,成功逃到了北方自由区,一家人获得了团聚。乔治不但自己追求自由,还想解放其他的黑人奴隶,为此他到法国留学,要为非洲人建设一个国家,让非洲人享有自由,这是追求解放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对比非常鲜明,更加凸显了《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主题,引发读者对汤姆的同情,对乔治的赞叹。

2.背景

《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于1851年,是以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为背景的。当时美国北部已经废除了奴隶制,获得了解放,成为自由区,而南部还受着奴隶制的剥削。《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制度,北方自由区是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迅速,而南方还是黑暗的奴隶制社会,发展缓慢,这一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控诉了奴隶制的罪行,同时也使美国南方蓄奴的真相为世人所了解。这样安排叙述模式,有力地烘托了作品主题。

3.人物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体现了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如汤姆与乔治、汤姆与乔治和恶势力、伊娃和玛丽的对立。乔治与汤姆两个主人公对比鲜明,汤姆善良、隐忍;乔治勇敢、机智。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是善的代表,与之相对应的是恶势力的代表,这些恶势力与两个主人公是对立的,雷格里、海利都是恶势力。雷格里是一个奴隶主,认为黑人奴隶连猪狗都不如,奉行的是铁拳政策。他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他们,买下汤姆后,把汤姆的一切据为己有;为了防止黑奴逃跑,他还养恶狗,一旦发生黑奴逃跑事件,可以让它追踪。雷格里身上没有人性,黑奴要不停地干活,但对生病的黑奴置之不理。汤姆是一个坚定的基督教徒,雷格里让汤姆背叛自己的灵魂,汤姆毫不妥协,最后雷格里致汤姆于死地。海利铁石心肠,是一个黑奴贩子,他抢走了露西的儿子,导致露西死亡。他贩卖黑奴,为了获得好价格,强迫黑奴表现出高兴的样子,而没有考虑到黑奴当时的心情。与雷格里相比,海利不那么残忍,但他对奴隶制有着推动作用,是奴隶制链上非常重要的环节。伊娃和玛丽都信奉基督教,都是奴隶主,但行为却大相径庭。伊娃富有同情心,她喜欢帮助身边的人。在黑人奴隶眼中,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基督徒。她的遗愿是所有人都成为基督教徒并解决汤姆。玛丽是奴隶主夫人,还读《圣经》,但她对黑奴的偏见很深,把他们看做是贫贱者。在她眼里,黑奴如果拥有了自由,就会偷懒、堕落,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教导他们,而黑奴也喜欢她的教化。

《汤姆叔叔的小屋》采用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引导读者在鲜明的对立中探讨,从而丰富作品主题,深化作品北京、彰显人物,从而更加凸显了小说的内容与形式。

二、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叙述者选择什么角度对故事进行叙述的问题。一般来说,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从叙述人称来看,有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人称转换叙述等。第三人称叙述是全知全能视角,叙述者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它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叙述者可以灵活的叙述,能拓展时空,极富有弹性。

1.故意装作不知的旁观者

如果单独采用全知视角,会让人觉得乏味,也会让人怀疑叙述的真实性。所以叙述者为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有时候会故意装作不知来推进故事,斯托夫人巧妙地采用这种手法。《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对此叙述视角最为鲜明的体现,是讲述乔治的出逃。乔治和伊莱扎同时逃离各自的庄园,但对他们出逃经历的叙述不同。叙述者一直跟踪伊莱扎的行踪,讲述了她逃离的全过程。

但乔治是否成功出逃,叙述者描述的很少,小说第三章他向伊莱扎讲述了自己的愤怒,并计划逃走,之后就失去了消息,他有没有成功逃走?是怎么逃走的?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悬念。直到第十一章叙述者才拉远了叙述距离,提到了一张悬赏捉拿黑奴的通告,到这里才知道乔治逃走了,但他是怎么逃走的?到了哪里?读者对此还是一无所知。正在这时,叙述者开始说道:“一辆轻便马车来到了旅店门口,马车看起来是上流社会的,赶车的是一个黑奴,车上坐着的是一位绅士模样的男子。”1旅店内的客人都细细打量着这位客人,他有着西班牙的黑皮肤,有着令人羡慕的轮廓,使他身上散发出不凡的气度。故事中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个陌生人,与故事有着怎样的关系?读者摸不着头脑,全知视角当然知道他是谁,他故意装作不知,给小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2.从外视角转化为内视角

全知视角可能会有损叙述的真实性,为此叙述者常灰转变人物有限视角。《汤姆叔叔的小屋》多次转换人物有限视角,从外视角转化为内视角,即叙述者成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叙述视角移入小说内部,这样就限制了读者得到的信息,又能增加故事的可信性。海利带着汤姆南下,这时叙述者变为汤姆,通过汤姆讲述了密西西比河上奴隶交易的画面,特别是汤姆来到雷格里的庄园时,这里的一切都这么陌生。全知视角隐退,通过汤姆的有限人物视角,读者进入了一个阴暗冷酷、人情淡漠的世界,这与汤姆刚离开的庄园进行强烈对比,也隐含了汤姆命运的转折。

叙述者通过汤姆引出了凯西这一人物。汤姆发现一起干活的黑奴里来了一个新人,她是一个身材高挑的女人,穿着整洁的衣服。叙述者要介绍凯西,但从汤姆的视角来看,他不知道这个女人来自哪里?但他看得出这个女人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身上有着高贵的气质,周围的人对她有惧怕也有幸灾乐祸。汤姆对凯西充满了好奇,在汤姆受到雷格里的毒打后,凯西来照顾她,对话中凯西的身份慢慢被揭开,展示出的是一位饱受摧残的女性。

3.选择性的人物内心透视

全知视角能无所不知,但它对人物内心的透视可以有所选择,常集中的揭示一些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因为作品中人物众多时,不可能所有的人物都面面俱到,會选择一些重要人物进行内心透视。汤姆是小说的主人公,整个故事围绕着他展开,作者选择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内心透视时,自然地把汤姆作为重点,从而拉近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距离,引导读者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对作品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汤姆的内心透视,也让白人感受到黑人与他们一样会思考,动感情,从而改变了对黑人的刻板印象。

三、叙述声音

叙事声音是“叙述者与故事的传媒,也是显示叙述者与故事存在的标志。”2作品中叙述声音的强弱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介入程度,《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叙述声音振聋发聩,属于典型的作者型叙事声音,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全知型叙述声音

斯托夫人采取了全知叙述,叙述者能知晓一切,它利用自己的叙述优势,揭示农奴制的罪恶,唤起读者的同情。如第十二章中,当叙述者讲述完船上女奴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奴隶贩子卖掉而自杀的古时候,不禁质问指责奴隶贩子的旁观者:“但是,先生,是谁造成了奴隶贩子?谁最应受到指责?”3 这些反问把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了小说中的旁观者,还指向了读者,揭示了白人虚伪的道德,使每一个公民都思考这个问题。

2.布道式叙述声音

作者斯托夫人有着明显的布道情结,这是因为她一生都受着宗教的影响。她的父亲是著名的牧师,后来她又嫁给了神学院教授,这使她深谙布道带来的力量。虽然按基督教规定,女性不能布道,但布道的影响已渗入她的血液,她不自觉的通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表现出来。作者比较熟悉《圣经》,小说中常会引经据典,她把汤姆、伊娃塑造成基督教救世主的形象,并通过他们传达只有博爱才能拯救美国。其实当时的美国,布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也是普通人在公众场所发表言论的方式。所以作者选择用布道的叙述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注释:

[1]哈里特·比彻·斯托.《汤姆叔叔的小屋》[M].王家湘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1

[3]哈里特·比彻·斯托.《汤姆叔叔的小屋》[M].王家湘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李素杰.《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叙事策略[J].名作欣赏,2011(18)

[2]曾传玉.《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结构主义解读[J].考试周刊,2009(43)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叙事策略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