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标准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支撑产业发展
——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09年由浙江省科技厅批准筹建,2011年通过验收。平台建设资金总投入3400余万元,并以每年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的政府财政支持运行。自启动建设以来,平台坚持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思路和“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走出了一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信息资源为基础,科技创新为主线,科学研究为核心,运用标准化手段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平台建设5年来,不断集聚标准化领域的主要信息资源、科研人才、研究设施和服务功能,累计新建了217万平米创新场地,新增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汇聚科技人员233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2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00%,拥有省151人才4人。构建了标准文献资源综合服务、食品与现代农业标准服务、产业技术标准服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服务、标准化培训与交流服务、质量安全技术研究服务等6个专业子平台。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和服务创新,面向全国专业提供标准文献资源、转化标准研究成果、培养标准科研人才,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一站式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服务。
平台还注重加强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积极建设市级标准信息服务网和区域产业子平台,推动标准信息服务阵地前移。截至目前,已建成嘉兴、衢州、舟山、温州、湖州等5个市级标准信息服务网和义乌小商品、海宁经编、黄岩模具、长兴蓄电池、安吉椅业等26个区域产业子平台。
平台通过大力对接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外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省市的标准资源,目前已实现数字标准馆藏题录数133万条,电子文本数61万件,涉及127个国际和国外标准化组织,并实现全部标准文本电子化,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免费阅览标准文本,较好地解决了企事业单位、检验检测机构获取标准难的问题。
目前平台服务网站注册用户已超过35万户,并以每天700个注册用户数递增,日独立访客数近2万人,日平均点击量超过5万次,累计访问人次达900万,平台索引量为77万,访客遍及全国,特别是省外用户,约占平台总用户的89%。建设至今,累计提供标准文献题录查询700余万次,提供标准文献全文阅览服务75万篇次,累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为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了资源支撑,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平台突出抓好“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构筑“服务产品化、产品标准化”的运营模式,秉承“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标准,而是标准智能化管理系统”理念,通过研发和完善新型智能化服务产品,提升标准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便捷性,陆续完成了“自助式标准馆”、“嵌入式标准管理系统”、“企业标准动态管理系统”和“实验室标准动态管理系统”等系列标准化服务产品的研发。其中自主研发的智能产品“实验室标准动态管理系统”和“自助式标准馆”已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2万余家科研院所、实验室以及企业中得到产业化应用。
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上,共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3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0余项,累计获科研经费5000万元。主导或参与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18个、行业标准111个、地方标准8个。发表学术论文234篇,专著18部,发明专利8个,拥有与平台建设相关的软件著作权8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13次。
平台建设和运行期间,其服务能力和服务绩效得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等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获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项目、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资金补助500余万元专门用于平台建设运行。平台承担的“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获2012年中国信息化(质检领城)成果三等奖,“标准信息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和2013年度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省科技厅和省质监局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标准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标准研究在各相关领域的实施,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推进平台移动APP软件的开发,实现用户在移动终端快捷查阅电子标准。完善微信服务号,运用互联网基础免费服务推广,提升平台的流量和用户量的递增。
2014年4月2日,平台牵头起草的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召开新闻发布会。
平台参加中国质检信息化成果展,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对平台在服务区域产业,促进转型升级方面给予了肯定。
平台第一次理事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