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式教学在区域学习中的应用
——以非洲为例

2014-01-13 07:39
地理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区域能力学生

余 燕

(杭州市第四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18)

梯度式教学在区域学习中的应用
——以非洲为例

余 燕

(杭州市第四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18)

一、梯度式教学的背景

1.从高考试题中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看浙江省近年来高考自主命题的两道地理综合题,其呈现方式基本上以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图为切入点,分别侧重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从基本的区域地理特征考查,到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实际情景分析地理事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语言描述、归纳和组织能力。层层递进的梯度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掌握区域地理基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2.结合区域地理本身的学科特点来组织教学。区域地理从自然到人文,知识点多而杂,覆盖面广,地理事象的分析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但对区域定位、人文地理知识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笔者尝试梯度式教学法,先将区域地理主干知识进行整合,到拓展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再到选编区域地理试题训练答题。下面以非洲为例尝试该教学方法。

二、整合和夯实基础知识

学习能力要提升,作为载体的主干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先行者,但要注意呈现方式的创新和改革,摒弃面面俱到的八股式教学,尽可能化繁为简。

1.由于近年来高考试题提供的区域地图已经具备充足的地理信息,考查能力立意的方向告诉我们课堂也应该弱化区域地理的记忆性知识教学,以解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笔者借助地图的空间观帮助学生动手建构简单的心理地图,旨在于将繁琐的空间定位转化为直观的认知,课堂投入时间少,效果好。有感于地理信息系统中分层存储技术,引导学生勾画轮廓、添加框架性的经纬线,在已构建的地图上落实重要的地理事物,诸如主要地形区、气候分布类型、资源分布等,使空间分布清晰化,如图1、图2和图3。

图1

图2

图3

2. 加强各地理要素的联系性,通过思维的聚敛,从整体性上建构网络化知识体系,这也是综合分析能力提升的良好开端,如图4。

图4

3. 通过建构答题模板为综合题答题打好基础。

【例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图5

目的:出发点是考察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及气候特征的描述能力,建构影响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答题模版(表)。

?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该环节用来彰显区域主干知识的核心地位,将所学知识迁移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可谓是较高层次的学习,需要教师有意识、有准备地去创设。创设得好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语言描述等一系列学习能力。

1. 区域间的对比分析法。这种方法在主干知识(地形、气候、河湖)中的深化应用十分普遍。通过抓住区域之间某一主要特征的异同点,分析产生原因,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理顺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健全区域地理的答题模板。

【例2】读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6

(1)地形: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说出判断依据。

(2)气候:对照两地区气候图,请你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

(3)河流: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目的:学会判读等高线图、气候直方图、径流量图,训练多种坐标复合图的信息获取能力;理解判读依据的答题思路;理解气候(气温、降水)与河流径流量的相关性。

【例3】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乙国是一个农业国,农牧渔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 70%。南部地区农业发达,主要作物为玉米、小麦、咖啡、茶叶等,粮食可基本自给。境内高原湖泊较多,淡水渔业总产最较大,相当一部分向欧洲出口。境内最高峰是一座火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白雪皑皑。

图7

(1)与甲国相比,分析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条件。

(2)说明乙国南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乙国淡水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甲乙两国主要能源来源不同,甲国以风能为主,乙国电力则60%来源于水电,评价乙国发展水电的条件。

2. 案例分析法。其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类似于高考地理综合题,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的常规化非常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思维。案例设计时在素材的选取上一般选取现实生活地理,有时代感,有新颖性;文字组织应紧密结合区域地理主干知识,尽可能简洁易懂。在案例分析的课堂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者,既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又要引导学生们各抒己见,注重学生的归纳总结,在思维火花的不断碰撞中达成更高程度的认知。

【例4】2013年3月22日至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布)进行国事访问。并于26日至27日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领导人第五次峰会。本次峰会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

(1)飞机降临坦桑尼亚时,机上人员看到的植被景观与同样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布)的植被景观差异甚大,分析原因。

(2)资源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你认为非洲的自然资源有哪些优势?长期以来,非洲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出口,利润低,价格波动大,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你认为在今后的中非合作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3. 从旅游、探险、角色扮演等角度去发现并探究地理事象和区域问题,在让教学回归到生活本源,学生活中的地理,并学以致用来指导生活生产,潜移默化地让人地观深入人心。

【例5】设计一条南非之旅的线路:乘坐蓝色五星级列车游南非(实为线路上的景观图片欣赏)——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黄金矿城、野生动物园)→金伯利(钻石产地)→立法首都开普敦→好望角。

图8

(1)根据在列车上的大部分时间看到的景观,判断适合②地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区位优势。

(2)来到好望角,说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欣赏世界重要航线附近的海域时,简析①海区不利于航运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3)图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设计目的:通过旅游探究引导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建构气候、洋流、生物、农业等之间的联系,掌握探究方法。

由好望角的重要地理位置延伸到索马里的交通位置。

【例6】(1)描述索马里交通位置的重要性。(2)分析甲地(索马里半岛)形成沙漠的原因。据报道,在索马里有许多平民因为生活所迫而从事“海盗工作”。试简析原因。

图9

4. 热点区域的主题式情景教学法。人口与环境问题是整个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主要区域问题,以乍得湖这一小区域的环境问题为切入口来探讨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主题鲜明,能较大程度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从自然各要素(地理位置、气候)和人类活动的整合分析中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也可以小见大较直观地折射出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共性区域问题,比起泛泛而谈效果更好。

【例7】主题式情景:非洲缺粮(视频)

材料:非洲乍得湖,位处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国交界处,20世纪60年代还是非洲第四大湖泊,湖区东南部,沙里河以及洛贡河流域是重要的农业区,盛产棉花、花生、稻米、薯类等。但到了2000年,它已缩小到仅余原来的十五分之一,如今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1)读乍得湖附近地区示意图和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图,简要说明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特点及原因。

(2)试说明该地区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四、选编适宜的区域地理试题助推课堂教学的成果

1. 选编原则

(1)以《考试大纲》、《考试指导意见》为依据,以学科核心知识为点线,考查能力为目的来选编区域试题。

(2)符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选编有一定难度梯度,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试题,尽量不选编高难度习题。

(3)适当关注热点新闻、政治时事、热点区域问题等,素材上尽可能选编新颖性的情景、生活中的地理。

(4)选编能及时反映课堂教学实效的试题,例如反映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模板建构能力、答案组织能力的试题,对教师而言能促进课堂教学反思的区域试题。

2. 试题选编举例

材料一: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油气产业居国民经济绝对主导地位。作为新兴市场,吸引了多国投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0

材料二: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我国首批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至2012年底,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类型涵盖建材行业、家用电器、轻工、鞋帽、家具行业、包装材料等领域。尼日利亚是泛美协定成员国之一,产品出口欧美实行零关税,无配额限制。

(1)描述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4分)

(2)比较迈杜古里和拉各斯气候特征的异同。(10分)

(3)说明粤尼经贸合作区布局于拉各斯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4)尼日利亚北部灌溉农业、畜牧业生产规模大,指出当地主要的环境问题并简析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6分)

猜你喜欢
区域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分割区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学生写话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