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英 陆建设
(定州市李亲顾中学, 河北 定州 073009)
雕琢山地模型 推敲等高线地形图
陈平英 陆建设
(定州市李亲顾中学, 河北 定州 073009)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重点,也是高频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其判读技巧,可以提纲挈领的掌握等温线、等压线等等值线。若教师凭空讲解,平原上的孩子、久居都市的学生,缺乏对大山直观印象,听起来一头雾水,难得其要领。若教师根据相关知识雕琢不同主题等高线模型,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理论联系实际,事半功倍。
材料选择:笔者曾尝试过多种材料“制造”山地模型,选择过木头雕刻、橡皮泥揉捏、医用石膏浇筑等形式,最终因材料的种种缺陷,难以随心所欲的在课堂上展示,而一一放弃。一个偶然机会,发现了一种泡沫材料常在装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箱子做填充材料,该泡沫材料的优点是:质量轻、韧性好、材质均匀,便于雕刻和携带、材料易找。
制作过程如下:选择一定大小的泡沫,胸有成竹的用小刀雕琢山地地形,先大块切割,再细微雕琢,山体大型显现后,再用砂纸打磨,使山体平滑,增加细腻的美感。最后用水笔画上等高线,则大功告成。学生拿着“山地”俯瞰侧观,山体各个部位一目了然,大山的神秘感荡然无存。
通过学生观察欣赏,典型直观的山体部位特征,烙印于头脑之中,为进一步理解运用,夯实基础。
图1为山地模型侧视图,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可以准确的指出山脊、山谷、山顶、鞍部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等高线是不会重合或相交的。
图1
图2为山地模型俯视图,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具体直观的展现在眼前,印象深刻。俯视模型,一目了然的看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学生可直观的领悟河流绝对不会在山脊上流动,河流流动的方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等知识。
图2
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出现闭合的等高线,若闭合等高线等于相邻数值大等高线,其闭合区域,越向中心其数值越大,地形为山坡上小山丘;若闭合等值线等于数值小的等值线,越向中心其数值越小,地形为洼地或小盆地。该结论教师们往往简化为“大大小小”。该规律说起来简单,学生运用起来,却是“很不简单”,症结是对该结论理解不透彻,思考问题才不灵活。
图3中,山坡上出现小山丘,若山丘上出现等高线D,则D的海拔高度肯定与B的海拔高度相等,绝对不会等于C的海拔高度。“大大”结论是反其道而行之,是观察结果的逆命题。
图3
图4中,山坡上出现小盆地,四面高中间低,盆地里面闭合等高线数值和B等高线数值相等,绝对不会等于其高度数值较大的A海拔高度。“小小”则是观察结果的逆命题。
图4
图5为某一山地地形等高线模型图,模型横向是切开的,可以显示沿该剖面线地形起伏情况。
图5
图6则是上图沿剖面线,所形成的地形剖面图,地形起伏一目了然。该地形剖面图一览无余的显示了,左侧为凸坡,山顶处与山麓处不能相互观看;右侧为凹坡,山顶与山麓处对视,没有视线障碍。学生知晓了地形剖面图绘制原理,加以精选试题训练,关于地形剖面图试题的解答就容易了。
图6
图7山谷部位,分别沿ab和cd剖面线,学生轻而易举的绘制出图8所示的地形剖面图。
图7
图8
图9为山脊部位,分别沿EF、MN两条剖面线,学生轻松准确的绘制出图10所示的地形剖面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快捷的绘制出山顶、鞍部、陡崖部位沿不同剖面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
图9
图10
图11、图12为流动沙丘的俯视图和侧视图,教师可以讲述沙丘的形成原因、地貌特点等相关知识。
图11
图12
图13为河流地貌图,可以展示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几种地形地貌。A位置为峡谷地带,为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B为山口位置,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山麓冲积扇;C、D为中下游平原,C侧河流(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道较陡,地质作用表现为侵蚀, D侧河道较为缓和,表现为沉积作用;E为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图13
图14为盆地俯视图,右侧峡谷是水库大坝位置所在,展现了影响大坝的自然区位条件;图15为盆地峡谷的侧视图,AB为大坝位置所在,可演示大坝的相对高度计算,大坝长度的计算等,使抽象数据计算直观化。
图14
图15
学生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反复观察、不断思考研究,等高线高频考点,如: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修建道路同等高线之间的关系;引水工程自流问题;悬崖高度计算等难点问题,将会被一一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