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花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广东 东莞 523850)
初中新学期第一课的教学策略
肖金花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广东 东莞 523850)
在许多地区,初中地理被视为小科或副科,只有初一、初二才开,初三则没有,断学一年后,等到高中才又有地理。在初中这短短的四个学期,如何让学生感受地理的魅力,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亲近,影响到今后对该学科的听课兴趣和效率。笔者一直重视新学期第一课的教学,根据学情,不拘泥于教材,精心设计。下面笔者以最新的2012年(七年级)和2013年(八年级)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简述每个学期第一课的教学策略。
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是学生升入中学的第一堂课,它是教材的纲, 完全区别于教材的具体章节和内容。笔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注重新知识的自然建构,把教学重点放在突出地理的有趣和有用上,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有目标、有期待。笔者以三个“W”统领全课,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发言。教学过程如下。
?
?
七年级下册学习的是世界区域地理,第一课笔者并没有急着上教材新课,而是以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现问题,再传授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起到对知识系统化的作用。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师: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吧?有哪些同学假期出去旅游了?请几个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介绍旅游地点(略)
设计意图:由学生介绍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地方,发现学生叙述的优缺点,加以点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还是不太了解你们去的地方哟。我再请没出去旅游的同学介绍你熟悉的家乡。
生:介绍家乡(略)
设计意图:由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家乡,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结构,为后面的方法指导提供先行组织者。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不错,有自己的认识,不过,要是你们能懂得介绍一个地理区域的方法,那么你就不会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而是能流利、全面、系统的介绍清楚这个地方。怎么样来介绍一个区域呢?这是我们这学期要学习的。大家翻到目录。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地球和地图,及世界地理总论的知识,这学期我们要学习世界区域地理,这里的地理区域包括大洲(以亚洲为例)、国家(以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为例)和地区(以东南亚、西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为例)。
师:学习一个区域有一个一般过程,首先要知道地理位置,这是最重要的,因为位置决定了许多现象,描述位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半球位置,了解半球位置有什么好处呢?
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可以判断季节等)
师:二是经纬度位置,了解经纬度位置有什么意义呢?
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时区和地球五带的划分,可以知道时间、气温等)
师:三是海陆位置,就是说这里有没有临海,有些什么邻居?等等。知道海陆位置有什么好处呢?
生:思考与回答(老师提示:可以推测它的资源情况、交通特点、经济特点等)
设计意图:通过目录了解全书内容,理清脉络。这里笔者追问“了解各种位置有什么好处”,是教给学生解答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先察其“地”(是什么what)——再以“地”探“理”(为什么why)——最后以“理”析“地”(将来怎么用will),初步理解各地理要素间是互相联系的,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我们以后将学会怎么具体描述地理位置。知道了这个地方在哪里,还要知道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人文环境有什么特点。那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别包括哪些内容呢?
设计意图:开宗明义,让学生通晓一般方法,搭建知识框架,做到系统地学习。虽然2012年人教版七下教材遵循新课标要求,弱化了人文环境,删除了亚洲的《人文环境》一节,但在介绍区域中仍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为与以后的教学衔接,笔者保存这部分重要的内容。笔者边讲述,边板书概念图如下:
图1 认识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师:如果你们按照这个框架一路介绍下来,就能做到思路清晰、内容全面。当然我们的教材不可能每个地区都这样一点不落的依次介绍,教材只突出这个区域与众不同的特点。大家翻到14页,比如“日本”,注意小标题,教材突出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大特点。
设计意图:学会使用教材,教学生寻找核心内容,建立知识框架。
师:大家按照我刚刚教的认识区域的方法,再来介绍一下你旅游的地方或家乡。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后面省略)
师:课后分小组上网查资料,结合你们拍回的照片,每小组制作出一个介绍某地区的课件。我们将一起评出最佳作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加深印象。
八年级是中国地理,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地理知识可能有所遗忘。所以,笔者的八上第一课安排:前半节课承上——复习七年级内容,后半节课启下——学习新课《疆域》一、二框题的内容,采取学案导学,激活已有知识,自学新知识。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师:出示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打一地理事物现象。
生:中国的地理位置
师:这个学期我们开始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怎样介绍一个区域,在上新课前,请个同学先来介绍一下你知道的中国。注意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
生:介绍中国
(学生边讲,老师边归纳并板书学生介绍的要点)
师:记起如何具体介绍一个区域了吗?还有没有补充?
生:回忆,补充老师板书,形成框架图1。
师:大家看目录,看我们的教材是不是基本按这个框架来介绍中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疆域》。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介绍中国,唤醒记忆,了解学情,使知识融会贯通。
师:同学们自学教材第2—5页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填空题,再小组内互动探究学案中的综合题。全部完成后,大家展示交流。
展示与小结(略)
最后,播放《大中国》的剪辑视频,配以《我爱你,中国》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读图用图能力等。最后的视频与歌曲给学生直观认识,激发爱国热情。
学案如下:
一、填空题
1. 请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_______半球(填东、西),
半球(填南、北)。
2)海陆位置:位于 _________大陆东部,_______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_ 带,少部分位于_______带,没有_________带。
2. 请用数据描述中国的疆域大
1)陆地面积大:________平方千米,世界第_____大国。
2)海域面积大: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千米,自北向南濒临________ 海、_______海、________海、________ 海。
3)东西南北跨度大:
最东端在_________ ,约为________ 度;
最西端在__________ ,约为________度,东西相距_________ 千米;
最南端在_________,约为______ 度;
最北端在__________,约为_______度,南北相距_________ 千米。
二、综合题
1. 读图1.2,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比较我国的纬度位置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 读图1.3,认识我国的疆域及其优势。
1)完成课本第6页表1.1。
2)列举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在笔者所在的东莞,八年级下学期是初中学习地理的最后一学期,为迎接六月份的地理中考,有半个多学期是综合复习。笔者顾虑升学的压力,让学生认清形势,树立目标,又不想学生只为分数而学,希望把地理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所以八下第一节课,笔者脱离教材,设计了一堂全新的地理课——《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我的暑假青藏川之旅》,让学生再次充分认识地理的有趣有用,学会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这堂课笔者以中国行政区图(复习行政区划和简称)和地形图(复习地形地势特点)引入新课,点出此行的特殊与辛苦,由学生分析原因;再以行程为课堂教学主线,分三部分:青海游,西藏游,四川游,重点放在青藏。教学方法简单:不断地以照片或视频创设出不同情境,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地理原理,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青海的油菜花导出河谷农业,倒淌河导出地势特点,藏袍、饮食等导出当地的气候与农业等特点,“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七月飞雪等导出独特的高原现象,无檐帽(回回帽)、大昭寺、转经筒等导出当地的宗教文化,还有清澈碧绿的黄河上游李家峡,一山有四季的南迦巴瓦,生物种类最丰富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人、地、水高度协调的生态工程都江堰,更有暖湿的林芝,吠日的蜀犬,麻辣的火锅……
笔者以前担心学生过多关注照片中的人物,一般只选用风景照,这次笔者改为大幅地图或风景照,旁边穿插小幅人物照,突出在该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许多笔者的有趣照片,一放在地图和风景照旁边,整个内容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还让学生好好欣赏到了严厉而不苟言笑的老师背后的一面:也扮酷也贪玩也搞笑,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最后笔者送学生两句话:“生活处处有地理”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点明本课的宗旨——要有一双地理的眼睛,运用地理的思维,主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对教师而言是平常的一课,而对学生来讲却是不寻常的一课。在这节课里,不需要去赶教学进度,不需要去过多考虑课标和考纲,第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上得更有意义,使学生难以忘怀,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探索,大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