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0~2013年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01-13 01:46章龙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药制剂喹诺酮抗菌

章龙平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广西 防城港 538001 E-mail:1183877339@qq.com)

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检测管理方法》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对ADR 的监测更趋规范化与科学化,人们对ADR 严重性和危害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各地医疗机构已经建立ADR 管理组织及相关监测、报告制度,而医院则是监测及报告ADR 的最主要场所。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ADR 报告进行汇总与分析,以掌握我院ADR 发生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ADR 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 的发生及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各个科室上报的127例ADR 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报告中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ADR 累及系统或器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 由表1 中可知,男性共76 例,女性51例,男 女 比 例 为1.49︰1;各 个 年 龄 段 中 以>60 岁的ADR 例数最多,为37例,占29.13%,其次是51~60岁,为30例,占23.62%,见表1。

表1 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 (n,%)

2.2 给药途径 127例中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 有84例,占66.14%,口 服36 例,占28.35%,其 他 包 括 肌 注2 例(占1.57%),静 脉 推 注2 例(占1.57%),外 用2 例(占1.57%),皮下注射1例(占0.79%)。

2.3 药品种类 157例ADR 中,共涉及86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为38.37%(33/86),其次为中药制剂和循环系统用药,见表2。

表2 药品种类、种数分布情况 (n,%)

2.4 引起ADR 的抗菌药物分布 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 共51例,其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为35.29%(18/51),其次为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见表3。

2.5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127例ADR 病例中,累及最多的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共45例,占35.43%,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丘疹、皮炎、瘙痒等;其次为消化系统、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见表4。

表3 抗菌药物分布情况

表4 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3 讨论

本研究中ADR 患者男女比例为1.49∶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与研究报道的女性对ADR 敏感度较高的规律不一致[1],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人口中男性较多所导致。从年龄分布上看,>60岁的ADR 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29.13%(37/127),51~60岁患者占23.62%(30/127),与临床报道基本符合[2],表明高年龄人群更容易引发ADR,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代偿能力也逐渐下降和衰退,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同时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等也明显减慢,此外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普遍存在联合用药、长期用药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DR 发生概率。因此,临床上需提高对ADR高发人群的重视程度,根据患者病情、生理和病理特点来针对性选用药物,尽可能减少ADR 的发生。

本研究中无论是药品种类还是病例数上,抗菌药物所占比例均最高,这与多数临床报道相一致[3-4],以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最多见,在本研究的这两种抗生素抗菌药物ADR 排前2位,分别占35.29%(18/51)和21.57%(11/51)。抗菌药物容易引发ADR 与其临床使用广泛、应用频度高密切有关,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滥用现象相当严重,这也是导致ADR 发生的重要原因,这其中以氟喹诺酮类最为突出,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半衰期长、无需皮试、价廉等优点,因此临床上应用广泛,而滥用现象也较为突出。因此加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管理,尤其是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以降低由此引起的ADR 发生率。近年来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引起的ADR 也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中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无论是在药品种类还是在病例数上仅次于抗菌药物,足以引起重视,其原因主要是中药制剂由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提取后制成,其成分复杂且稳定性相对较差,在体内容易与血浆蛋白相结合而发生过敏反应等[5],研究显示中药注射剂中的微粒含量、杂质、溶解性、稳定性等均可直接影响ADR 的发生[6],提示除了医院方面加强对该类药物的使用管理外,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方面也需加强质量监控。

ADR 的发生与给药途径密切有关,本研究中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 所占比例最高,达66.14%(84/127),其次口服占28.35%(36/127),表明静脉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其原因主要是通过静脉途径药物可直接接触血液、无需经过肝脏首过效应而容易产生ADR,而药液pH 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也是引发ADR 的重要因素,其他方面如输液速度、药液配伍不当、输液操作不当等也均可引发ADR,因此目前国内外有学者提倡“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给药”的原则[7],以尽可能使用口服给药来替代静脉给药,减少相关ADR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127例ADR 临床表现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高,为35.43%(45/12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丘疹、皮炎、瘙痒等,一方面原因是皮肤反应在临床上较容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引起皮肤反应的多为临床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等。其他器官或系统损害往往多由患者主诉或相关检查而发现,临床上不容易察觉,而且这类损害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因此更应引起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的重视。

[1] 陆丛笑,郗眉,孙永旭.3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0,7(1):57-60.

[2] 吴世启,陶阳.4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事,2012,26(1):98-100.

[3] 柏冬红,方琦,臧旭杰.2008年我院1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02-1804.

[4] 岳书华,王官琼.65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6):365-369.

[5] 陈晓纯.浅谈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不良反应和安全合理使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5):691-692.

[6] 高丽君,孔立.23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929-930.

[7] 王楠,谢学建,倪江洪.6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7):743-740.

猜你喜欢
药制剂喹诺酮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