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凯,谢杰,王卫民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危重病区,河南 开封 475000 E-mail:yankaizhangkf@163.com)
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院前抢救是急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病人赢取了最佳的抢救时间[1]。危重病人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救治工作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本次我们选取120例危重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60例给予常规院前抢救措施,另60例在常规院前抢救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注射,并对两种处理方式的患者的有关情况进行比较,旨在对纳洛酮在院前抢救工作中的作用价值作出全面的评价,有关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的120例急诊危重病区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3~72岁,平均(53.78±10.55)岁;呼吸衰竭17例,急性脑梗死12例,急性酒精中毒2例,有机磷中毒4例,心功能不全10例,肾功能衰竭15例;起病至获得救治时间40 min~18h,平均(5.28±1.15)h。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4~71岁,平均(53.65±11.74)岁;呼吸衰竭16例,急性脑梗死14例,急性酒精中毒2例,有机磷中毒5例,心功能不全9例,肾功能衰竭14例;起病至获得救治时间30min~21h,平均(5.31±1.22)h。所有病人均符合危急重病人的诊断标准[2],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抢救,院前以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为主,如心电监护、给氧、补充血容量、给予呼吸机等。研究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外,同时在院前抢救工作中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由成都倍特药液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53314,规格1 ml∶0.4 mg)2 ml静脉注射。两组院内给予个体化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病情程度及住院时间、病死率。病情程度采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严重评分系统[3]进行判断,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情程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病情程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住院治疗时间存在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程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病情程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n治疗前病情程度(分)情程度(分)t P住院时间(d)治疗后病研究组60 5.15±1.08 0.52±0.19 32.704 <0.001 10.25±2.13对照组60 5.04±1.12 0.55±0.15 30.778 <0.001 11.47±1.89 t 0.548 0.960 3.319 P 0.585 0.339 0.0012
2.2 两组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死率比较 (n,%)
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有效地缩短了危重患者接受抢救治疗的时间,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减少不良预后的有效途径。常规院前抢救多以心电监护、给氧、改善血容量、纠正呼吸困难等维持平稳生命体征为主,有效地阻止了病情的进展。然而危重病人均伴有脏器功能的衰竭,且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救治工作难度大,采取何种措施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病人重要脏器功能的衰竭,成为临床探索的重点。
本组资料中60例给予常规院前救治措施,另60例同时使用纳洛酮,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使用纳洛酮的一组和未使用的一组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两组得分都有一定的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两组治疗病情严重程度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使用纳洛酮的一组住院时间较未使用的一组短(P <0.01),病死率也更低(P<0.05)。纳洛酮是羟吗啡的衍生物,对吗啡样物质具有特异性的拮抗作用,可有效地对抗内源性阿片肽的抑制作用,常被应用于急性中毒、休克、脑梗死、肺性脑病等危急重病人中,有效地提高了救治效果[4-7]。该药经静脉注射后2min内在血液中的浓度可达峰值,且半衰期长,药效维持时间久[8],故是救治危重病人较为理想的措施。急性中毒、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缺氧等原因造成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导致垂体前叶释放大量的β-内啡肽。而β-内啡肽可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使该两种物质含量降低,同时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分泌,相互作用,加重病人病情。而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能力较β-内啡肽强,将其在危重病人中应用可有效地与β-内啡肽形成竞争性作用,从而阻断β-内啡肽的物理作用,达到治疗效果。
综合本次分析,院前抢救是急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改善危重病人的病情,在院外抢救工作开展的同时对危重病人使用纳洛酮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给药方式简单,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值得在院前抢救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1] 赛娅古丽·努尔尼亚孜,热萨来提·艾萨.纳洛酮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08,38(12):59-60.
[2] 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6):346-347.
[3] 王超,苏强,张淑文,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4):497-500.
[4] 马春兰,郭翔,陈洁.纳洛酮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2):63.
[5] 陆启峰,覃雪英,黄照河,等.纳洛酮加胰岛素持续静滴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34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5):795-796.
[6] 蔡茂生.纳洛酮与丹参冻干粉针联合治疗脑梗塞昏迷有效性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6):961-962.
[7] 李自华.纳洛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21):233-234.
[8] 何学愚.纳洛酮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