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王媛媛
女巫与美剧
文 _ 王媛媛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本是个安静的小镇。1692年2月,牧师帕里斯9岁的女儿贝蒂和外甥女阿碧歌得了一种怪病,她们时而昏睡,时而尖叫并乱扔东西,时而身体抽搐并发出痛苦的呻吟。接着,其他女孩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恐慌情绪笼罩了整个小镇。人们普遍认为,女孩们中了巫术。200多人被指控使用巫术,其中大部分是女人。6名所谓的女巫被吊死在绞刑架上。300多年后,曾成功逃离的那批女巫再次面临灭顶之灾,她们的女儿被送到新奥尔良的一所特殊学校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这个冬天最热门的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第三季《女巫集会》就此展开。
虽然情节重口味且天马行空,结构也显得支离破碎,但令人惊奇的是,《女巫集会》在巫术历史及知识的普及上倒也经得起考据派的推敲。剧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玛莉·拉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生活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新奥尔良,有黑人、印第安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的血统,是最著名的巫术女祭司。剧中还有一位黑胖的年轻女巫,她把手伸进油锅里,自己安然无恙,而她想伤害的对象则会被烫成重伤。这个人物的设计来源于巫毒教的巫毒娃娃—一种可以替代特定诅咒对象的人偶,类似于我国的扎小人。
在人类的童年期,大自然常常会让人们有恐惧感。而先民们对自然又有所求,除因求其佑助而对自然神顶礼膜拜和供养以外,还想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大自然顺从自己的意志,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想改变大自然的幻想和行动”,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巫术。
进入中世纪,人类仍然要面对许多超出认知之外的问题,比如本文开篇提到的怪病。面对解释不了的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嫁祸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因为惩罚她们最没有风险和成本。从15世纪到17世纪,“猎巫运动”让欧洲各地火光熊熊,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且多是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
在人类似乎无所不能的当下,女巫作为一种身份或职业已近乎消亡,只给人们留下符号化的印象:神秘、性感。这大约是为何女巫能与吸血鬼并列,成为最受美剧青睐的题材的原因。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各大广告公司、电视网络、制片公司的负责人,影视明星以及各大媒体齐聚纽约,参加一年一度的“电视网络广告预售会”。各大电视网络播放最新电视剧的预告片和介绍片,然后,广告公司根据各剧上一季的收视表现和新一季的收视预测,决定广告的投放。随即,各大电视网络便会宣布自己下一季将要订购的电视剧名单。接下来,便是编剧们头脑风暴的时间。像《南方公园》这样超现实的黑色幽默成人动画片,除去第一季,其余16季200多集,每集30分钟的剧集从创意、概念、剧本到制作完成只有6天时间,有些剧集甚至只有三四天。剧组每天都在匆忙赶活儿,有时候甚至直到播出前一小时才完成。
在预售会简短的预告片中如何打动广告商?匆忙中写出的剧本又如何应付口味越来越刁钻的观众?女巫题材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魔法、巫术的外壳之下,可以包裹爱情、青春、偶像、时尚,所有抓人眼球的元素都可以堆积于此。这就是为什么同在2013年秋季开播的美剧《东区女巫》从一开始就让身为女巫的主角在英俊潇洒的两兄弟之间摇摆纠结,为什么《女巫集会》聚集了像杰西卡·兰格和艾玛·罗伯茨这样的明星。同为女性题材,《欲望都市》把男女关系的所有形式讨论了个遍,《绯闻女孩》把主角按排列组合的形式全都配对了一遍,最后只能沦为时装赏析,《东区女巫》更是被观众指责剧情恶俗。创新,不仅仅是我们这个盛产家庭伦理剧和宫斗剧的国度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