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 代金娜 王曰东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推进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实际举措,也是适应信息化战争人才建设要求,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和效益,有效履行新使命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自1999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解放军四总部联合下发通知,依托培养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军已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等一百余所地方高校签约,选拔培养国防生7万余名。近几年来,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逐步深化,军队人才队伍军民融合式发展也加大了探索创新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提升与地方院校联合办学层次,“3+1”“2+2”“4+2”等军地院校联合培养工作逐步展开;开辟高层次人才签约高校深造的“绿色通道”,选送科技干部进地方高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并参与地方开展武器装备研发重大项目攻关;依托新装备研制生产厂家,建立高层次装备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效果比较明显,人才培养的政策机制日趋完善、数量规模逐步扩大、层次质量不断提高。
但也要看到,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化发展,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方面相对滞后。国家、军队关于军事人才的政策、待遇和管理制度,对干部的选拔培养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但有些政策规定已多年没有修改,与军民融合的要求不相符合,而且一些职能机构几经调整变更后,亦已职责不清。二是军地院校融合培养方面还不够深入。“军民融合,共育人才”的思想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军队院校与地方高校联系不多,各种优势教育资源挖掘与利用不够,融合式培养的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军队院校与地方高校基本上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三是依托国民教育体系融合培养方面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规模偏小。目前,英国、印度生长干部军官依托地方培养比例达到了80%左右,我军在依托培养方面与外军相比,不论是规模数量还是专业种类,都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渠道单一。目前我军成规模的融合培养只有国防生教育,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合作培养路子还没有完全走开,融合培养渠道比较单一,等等。以上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推进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始终围绕强军目标,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军队人才队伍建设需求为牵引,完善政策制度机制、融合军地教育资源、优化融合培养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建设质量。
(一)完善政策机制。一是着眼“取才于民”,完善人才资格军地互认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对人才资源配置和高素质人才择业的实际影响,积极推进通用职业(岗位)资格认定、职务等级考评晋升等与地方接轨,并将其纳入国家统一制度和标准体系,做到军民通用的专业资格认定军地要有同一把尺子、同一个标准,为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利用社会人才创造条件。二是着眼“育才于民”,完善互利互惠机制。以政策法规形式,明确政府部门、地方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培养人才的相应责任,按照互利互惠原则,推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技术成果、资金、信息等的双向交流和融合。三是着眼“储才于民”,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在地方高校、科研院所、装备生产厂家等人才密集单位,有计划地遴选通信、计算机网络、指挥控制、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人才,预编到全军部队尤其是军兵种作战部队,平时有偿对口技术支援,战时依法提供技术保障。
(二)融合军地教育资源。一方面,完善军民联合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军地院校联合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沟通、互提需求,研究年度联合教学计划,拟定军队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教学任务分工明确、教学内容衔接紧密、教学资源优势共享的军地院校联合教学体系。如空军在飞行干部培养方面,可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发挥国家民航大飞机培训优势,依托民航对空军大型飞机飞行学员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利用好地方军工企业的育人资源。军队院校应在地方军工企业建立军校学员学(实)习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学员培训,将学员的实践课直接安排在培训基地进行,让学员在生产、安装、使用和维修全过程中,了解掌握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部队培养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专家型指挥员打牢基础。
(三)优化融合培养方式。一方面,优化依托培养方法。科研院所、生产厂家在依托培养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把学原理与教技能、提升理论层次与解决急需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军队研究生依托培养可根据地方高校的优势学科和部队建设需要,采取固定专业、定向招生等办法灵活实施。另一方面,优化国防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培养的任务、目标、专业和数量,调整培训内容,优化培养过程,加强军政素质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估。可将现在的国防生“4+1”培养模式,调整为“2+2”或“3+1”,即:前2~3年在地方院校进行基础教育,后1~2年在军队院校进行任职教育。四年制本科在校期间至少要有不少于两个假期的部队实习经历,以此增强国防生对部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到部队后的第一任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