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绕能打胜仗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1-11 00:57:57广西军区副参谋长廖长武
国防 2014年3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预备役分队

广西军区副参谋长 廖长武

关于围绕能打胜仗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几点思考

广西军区副参谋长 廖长武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军队要能打胜仗”思想,赋予了后备力量建设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必将深刻改变后备力量建设的内外环境,影响和制约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发展。凡此,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后备力量建设形势任务,多措并举加快建设、抓紧建设、建出成效。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领建设创新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思想解放迈出一步,建设发展就前进一大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新军事变革快速发展,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最需要的就是解放思想,进一步从后备无用、后备难用等模糊认识中解放出来,进一步从立足大打早打制定的粗放型制度体系中解放出来,进一步从基于计划经济条件形成的传统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进一步从“等、靠、要”惰性思维中解放出来,科学确立新的理念,并用以指导引领工作,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强化备战打仗理念。民兵“姓”武,预备役部队是军队序列,决定着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能打仗、能保障打仗为核心追求,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来展开,各支队伍建设都要围绕支援保障打胜仗来筹划组织。凡是有利于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的,即使矛盾再多、困难再大,也要想方设法推进;凡是影响和制约能力建设的陈旧思维、习惯做法,都要坚决舍弃,确保遇有任务能拉得出、起作用。二是强化融合发展理念。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军民融合是建设发展的基本途径。要充分利用民用资源,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民经济发展对后备力量建设的支撑作用;充分认清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主动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按照市场要素配置办法思考和筹划建设,防止“战场”和“市场”两张皮、不同轨;树立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大国防观,军事民用互补互促、一体发展的大系统观,减少投入、提高效益的高效费比观,真正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深度融合。三是强化依法建设理念。这是贯彻习主席强军之基重要论述题中之意,也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后备力量的有力保障。要紧紧围绕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的重大难点问题,完善配套法规政策,形成上下衔接、军地对接、利于执行的法规体系;将兵役法规纳入全民普法范围,增强民兵预备役人员依法服兵役意识,提高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能力;加强兵役法规执行工作督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追究责任、落地查人,真正使兵役法规硬起来、落下去。四是强化建用互促理念。可靠管用是检验和衡量后备力量建设质量的根本标准,必须为用而建、以用促建。要坚持基于形势、基于任务、基于威胁抓建设,科学分析论证作战、应急、动员等任务需求,严密组织与军地各部门任务对接,确保各类队伍建设实在管用,不撒胡椒面、不贪大求全;坚持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成建制组织民兵预备役队伍参与边境管控、社会维稳、抢险救灾和美丽中国行动,在活动中彰显地位作用,赢得发展良好环境。

统筹战斗力要素建设向强军目标聚焦。紧紧围绕能打胜仗强军要求,细化战斗力构成要素建设标准,进一步优化后备力量组织结构和规模布局,强化针对性训练,加快建设转型打造新型后备力量体系,不断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一是紧贴任务需求,优化布局结构。按照市建营、县(市区)建连、乡镇(街道)建排的要求,编实建强“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民兵应急救援队伍,突出抓好边海防地区边境巡逻、边境管控队伍和国防民兵哨所建设,在边海防地区、大中城市和重要交通沿线调整组建情报信息、联防联管、城市防空、工程抢修等支援保障队伍,努力打造以应急队伍为骨干、支援队伍为主体、储备队伍为支撑的新型力量结构。二是聚焦能力建设,创新编组模式。在编实编强边海防管控与防卫队伍的同时,将编组地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转移,向行业系统、经济开发区、科研院所和非公有制企业拓展。采取属地统编、优选精编、行业联编相结合的方法,灵活编组,确保应急队伍人员在位率和支援队伍专业对口率均达到90%以上。预备役部队编组要向转业退伍军人和专业对口技术人员转移,选好人、编好兵,提高战斗力起点。三是推进训练改革,构建战训体系。扎实抓好指挥员、教练员、技术骨干、重点分队训练,加强新知识学习、新技能训练、新装备操作,强化基地统训、岗位自训、以勤代训,突出基于信息系统边海防地区军警民联防联控联训,建立军事训练军事主官第一责任人制度,开展岗位练兵、教练员会操或比武竞赛活动,着眼防卫任务组织实兵、实装、实地演练,着力构建练为战训练体系。四是拓展保障渠道,提高装备水平。在坚持把后备力量武器装备保障纳入全军武器装备体系统筹保障的同时,走开“军事部门编队伍、地方政府配装备”的保障路子,将应急队伍专用装备器材纳入地方政府应急装备器材保障渠道,统一购置、统筹保障;依托地方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预征预储工程机械、大型装备、运输车辆等军民通用装备,确保遇有任务能第一时间拉得出、起作用。

军民深度融合提高后备力量建设效益。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丰富内涵,在经济社会深化改革中融入后备力量建设需求,推进新形势下富国与强军互动双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力求从三个方面作文章、下功夫、求深入、见成效。一是加强组织体系的融合。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依托国家和地方行业系统,组建网络防御、电磁管理、机场抢修、远程投送、海上救援、高新技术装备维护等民兵预备役部队,形成中国特色后备力量体系。当前,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要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国企民兵预备役基层组织的基础上,推动民兵预备役编组向这些新型高新科技产业拓展,促进后备力量建设加快转型。二是加强人才培育的融合。一方面,要有计划、大数量编组地方高等院校和高新企业技术骨干,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人员素质起点。另一方面,要组织人武系统干部参加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相关院校培训,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入营授课辅导,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思维层次、工作能力;依托地方各类教育训练机构加强专武干部和预任军官、民兵干部骨干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本领和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的融合。按照军民结合、区域一体的思路,结合地方党政系统教育培训机构和经济园区建设,构建完善省级训练基地为骨干、市级训练基地为主体、县级训练基地为基础的后备力量训练基地体系,确保各类分队和队伍有场地组训。积极融入地方加速推进信息化步伐、展开村村通数字化升级改造行动之中,完善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仓库安防设施,建强各级战备值班信息系统,打通指挥通信联络各个环节,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和武器安全。

党政军认真履行职责聚推各项工作落实。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梦强国梦的重要基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重要职责。推进新形势下后备力量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制约问题不少,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积聚合力、勇于担当,履行职责、务求落实。一是党委管武装要健全机制。强化党对后备力量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促进军事机关第一书记任命仪式常态化,扩大党管武装述职范围和内容;将党管武装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坚持党组织拓展到哪里、民兵预备役组织就发展到哪里,结合实施企业党组织发展工程,不断提高后备力量队伍覆盖面;强化党委监督,将党管武装工作纳入日常督查范围,按标准限时完成各项任务;广泛开展党管武装创先争优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党管武装好领导”、“武装工作好书记”,大力营造重视武装、关心武装、支持武装的浓厚氛围。二是政府建武装要进规划议题。践行富国强军重要战略思想,将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地方深化改革、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总盘子,军民融合、军地双赢;发挥地方丰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基层武装机构建设,构建军地联合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建设经费增长机制,完善后备力量综合训练基地,提高军民通用预征预储装备器材出动率,有力保障后备力量建设健康发展;依法落实民兵预备役人员权益保障,解决遂行任务人员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形成“愿意参加民兵预备役组织、乐于参加各项活动”的氛围。三是军事机关抓武装要勇担当争作为。军事机关抓后备力量建设是职责所在、任务所系,必须做实做好。要在系统学习习主席讲话,深刻领会上级决策意图中理清工作思路,始终确保后备力量建设正确方向不偏移;树立强烈问题意识,瞄准唯一标准查摆工作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大的勇气、聚合的智慧、踏铁留印的干劲,逐步将问题归零,以问题零容忍推进后备力量建设上新台阶;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纠治“四风”,改进作风,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健全工作长效机制,把反“四风”的成效体现在民兵预备役建设转型发展质量上,努力推动后备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

简 讯

古蔺县采取到部队驻训方式加强民兵应急分队训练

为解决民兵应急分队能力素质与遂行任务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四川省古蔺县通过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到驻军连队驻训,走出了一条符合应急应战任务需要的民兵应急分队军事训练新路子。在训练内容上,本着“用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压缩了队列、轻武器射击、警棍盾牌使用等课目训练时间,安排了政策法规常识、高技术知识、识图用图、单兵战术、捕俘技术以及勤务、军民联防拉动演练等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目,着力提高民兵应急分队遂行应急应战任务的能力。在训练方法上,发挥部队教练员对战场勤务熟悉的优势,采取连队出示范班、设置模拟训练场、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的方法,对战场勤务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采取“在连打基础,执勤练运用”的方法,训完一个课目后及时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参与连队执勤,做到训练执勤两不误,达到了“训以致用”的目的;将新入队民兵和参加过训练的民兵应急分队分别编组、分开训练,新入队民兵以基础课目、基本技能为主,完成《民兵应急分队军事训练大纲》规定的内容,老队员在完成复训补训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战术应用课目训练和带实战背景的支前作战演练,进一步提高其遂行应急应战任务的能力。此外,驻训期间严格按照连队“四个秩序”要求,规范民兵应急分队战备、训练和一日生活,不仅提高了训练质量,也锻炼和培养了民兵应急分队令行禁止、严谨细致的良好作风。

(黄安华)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预备役分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
铁军·国防(2023年3期)2023-04-24 00:54:31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04:12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大江南北(2016年8期)2016-02-27 08:22:45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军事历史(1994年4期)1994-08-20 07: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