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

2014-01-09 01:52颖,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病

杨 颖,张 艽

YANG Ying,ZHANG Jiao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口腔科,湖北 武汉430064)

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科疾病,主要是因为牙周支持组织出现严重破坏而被逐渐吸收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前牙唇呈扇形移位散开,出现间隙和脱落等现象。此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咀嚼生理学功能和牙齿的外表美观,还明显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除牙周基础性治疗、局部或全身药物应用、日常维护和密切观察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本院采用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因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在本院口腔科行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的患者54 例,其中男24 例,女30 例,年龄24 ~50 岁[(35.8±10.2)岁]。口腔X 射线检查结果显示: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出现水平吸收现象。上述患者均表现为:前牙出现伸长、移位、牙间隙增宽和松动,同时伴有深覆盖、深覆 等表现,前牙前突现象比较显著,有口腔异味、牙龈组织明显萎缩、牙间隙增宽、牙周组织轻度萎缩、牙齿排列稀疏、牙齿扇形改变和咀嚼生理学功能作用显著性下降等现象。

1.2 正畸修复方法 牙周基础性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嘱其每日饮食后勤漱口和刷牙,积极治疗龋齿,完成牙齿根面平整和牙周洁治处理,消除牙周-牙髓病理改变,清除不良修复体,同时予以全身性药物应用,最终达到控制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目的,如有必要可行牙周手术治疗,待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明显改善后行口腔正畸修复治疗[2]。正畸修复治疗:全部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磨牙粘结颊面管,不使用带环,前牙稍靠近龈处粘结方托槽,用钛-镍圆丝初步排齐,使用澳丝或多曲唇弓压低上下前牙,向后连续结扎尖牙,增强支撑,尖牙之间挂橡皮链,内收前牙,调整正畸力大小主要依据是患者的反应和患牙牙周支持组织剩余的多少,加力应轻,正畸治疗持续时间为6 ~10 个月,治疗期间建议患者每3 个月拍1 次全景片,观察牙槽骨的重建情况,并每3 个月进行1次牙周洁治。口腔正畸矫正治疗完成后,采用改良式Hawley 舌侧固定保持器予以稳妥固定,定期对相关临床指标予以复查[3]。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牙周袋探诊深度(PD):采用牙周探针检测牙周袋底到龈缘之间的距离;②探诊后出血(BOP):采用压力控制探针予以检测,如探诊后龈沟内发生出血现象则判断为BOP 结果阳性,探诊后出血率=探诊后出血例数/探查次数×100%;③前牙间牙槽骨高度:采用X 射线机由专人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检测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④前牙覆 :对前牙覆 予以检测;⑤前牙覆盖:对前牙覆盖予以测量;⑥采用Win-Ceph 8.0 分析软件统计分析面角(NPg-FH)、上下齿槽座角(AB-NPg)、颌凸角(NA-PgA)、下颌平面角(MP-FH)、 平面角(OP-FH)、Y 轴角(SGn-FH)、上下中切牙夹角(U1-L1)、下中切牙与下颌的平面角(L1-MP)、下中切牙与牙平面的夹角(L1-OP)、上中切牙的凸距(U1-Apg)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 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和覆 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比较

2.2 治疗前后中颌骨间和牙间的角度差值的比较

正畸修复治疗后,患者前牙被内收,口唇倾斜等情况得到明显矫正,且中颌骨间和牙间的角度差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中颌骨间和牙间的角度差值比较 (°)

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患侧牙龈组织出现异常萎缩,牙槽骨明显吸收和前牙唇向散开等表现,牙周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发生牙齿松动和移位,即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由于牙齿的正常解剖位置依靠正常的牙周组织,与牙槽骨高度也有紧密的联系,当牙周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改变时,牙齿常可出现前牙移位现象[4]。临床上如果仅单纯治疗牙周病,难以有效解决前牙移位等畸形,不但严重影响牙齿的外表美观,还可成为牙周病的复发隐患。

本研究通过正畸内收和压入散开患牙的操作手法,矫正处理前牙区的畸形咬合状态,使其覆盖关系处于正常,并且经正畸舌侧固定处理,使其咬合关系得到稳定保持,牙周支持组织明显增加,牙齿的松动度显著降低,避免被拔除的后果[5]。在正畸压入患牙治疗前首先行牙龈环切处理,在保证牙齿正常咬合的同时明显增加新附着和牙槽骨高度,可起到维护牙周组织和改善牙齿外表美观的重要作用,更有助于长期保持牙周支持组织生理学功能的稳定性[6]。正畸治疗力量应轻微和间断用力,宜间隔4周加力一次,以避免前牙移位畸形的复发[7]。由于中老年人牙槽骨再生能力明显弱于青少年,故需随时调整牵引力度,避免力度过大导致牙周膜和邻近牙槽骨出现坏死,进而发生牙齿松动、脱落等情况[8]。在正畸治疗期间还需注意防治牙周组织感染,对患者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及时彻底地清洁牙周组织菌斑[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和覆 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经正畸修复治疗,前牙被内收,唇倾和下颌后缩得到有效矫正,并且治疗后患者的中颌骨间和牙间的角度差值明显得到改善。由此可知,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可有效控制牙周炎,恢复口腔生理功能和保持牙齿外表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11,34(9):10-11.

[2]马静,高宇,吕兰兰.观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3,34(2):286.

[3]张秉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 (13):70-71.

[4]王爱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389-390.

[5]姚如升,王贞丽,李国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4):101-102.

[6]葛振林,卢嘉静,祁涛.牙周、正畸联合法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4):229-231.

[7]龚雪芬.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05-607.

[8]罗江华,李娜. 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759-2760.

[9]伟群,朱靓,李军.牙周病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0(1):2-3.

[10]马华祥,张海欧.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3-4.

[11]赵志河,杨璞. 口腔正畸临床新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2):22-24.

猜你喜欢
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病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金属烤瓷桥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探讨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