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无痕
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两军相遇,两将相逢,斗的不只是勇,而是谋。如果我们把这些兵法中的奇谋妙智运用到舌战中来,同样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学者,青年时代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他应答如流,颇得赞赏。眼看答辩即将结束,突然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中国有两句古诗,叫做‘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孔雀为什么只向东南方向飞,而不向西北方向飞呢?”
这个问题实在问得巧,因为,只要读过这首诗的人都知道,这“孔雀东南飞”,实际上只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如果这位学者就按照实际情况做答,也没有什么问题。可他却偏偏不,他也引用了两句古诗来回答:“在我们中国,还有这么两句诗,叫做‘西北有高楼,高与浮云齐。楼高如此,孔雀怎么飞得过呢?”这“西北有高楼”,也是一种虚指。他的回答非常巧妙,所以,马上就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这是我们的语言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我们的语言中,有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用法。既可以实用,也可以虚用。在这种场合是实用,换了一种场合,就可能是虚用。在这种场合是虚用,在另一个场合就可能是实用。这就叫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相间,妙趣无穷。这位学者如果只是简单地回答说:“这‘孔雀东南飞是虚指。虚指是中国古汉语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实际上,孔雀并不一定是向东南方向飞的,也可能是向西北方向飞的。”如果是这样来回答,也未尝不可。只是显得太笨拙了。他换了一种方式,借助另一句诗来做注脚,那就显得灵活多了,也巧妙多了。从字面上看,这回答与题意竟完全吻合,无懈可击。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西北有高楼”又巧妙地成了“孔雀东南飞”的注脚,意思就是暗示对方,你那里是虚指,我这里自然也是虚指。这一问一答的两句诗,无论是从字面上的实处看,还是从写作方式上的虚处看,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实在是妙手天成,不可多得。
在外交谈判当中,也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一次,有一个外国使团来华,在会谈当中,这外国使团团长向当时负责接待的周恩来总理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来:“你们中国现在有多少钱?”这个问题也是虚虚实实,既可以把它看成虚指,也可以把它看成实指。如果看成是虚指,那就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嘲笑口吻来,因为当时我们国家建国时间还不长,经济上还很落后。如果看成是实指,那简直就是对我国经济情报的刺探了。所以,碰到这样的问题,实在难以回答,既不能据实回答有多少钱,也不能拒绝回答以失礼貌。这时候,我们的周总理表现出了他过人的才智,回答得十分巧妙:“十八元八角八分。”他从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的每一个面值种类中抽出一张,把它们加起来,就是十八元八角八分整。周总理的这一回答,也是虚虚实实,充分地显示出了他的机智和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