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

2014-01-08 03:30:22刘新明
科技视界 2014年27期
关键词:校本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刘新明

(三明市第九中学,福建 三明365000)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大放异彩。同时,时间是检验实践的天然工具,因为很多教学问题,理论上言之有理,但在具体的学校和实际上中却可能很不好解决。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历史教师从抽象的理论研究走向学校具体的教学问题,探索适合自己学校校情和学情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历史教研组在学校创新教学模式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摸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称之为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

1 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的提出

高中历史教学既要为学生服务,提升学生历史知识、能力、思维和素养,树立正面的价值观,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又要为学生负责,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为实现学生的梦想提供动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非常慎重,先进的教学理念要与实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历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1 高中历史“校本探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高中历史校本研究

一般意义的高中历史校本研究是指结合地方历史和学校沿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开设校本课堂等手段,增强当地历史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对本地历史的了解,让学生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历史研究的方法,体验历史研究的科学、严谨和乐趣。这种校本研究在理念上是先进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高中历史本身地位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同时,教学成绩的压力是任何一线历史教师无法绕过的话题,因此,在高中开展一般意义的历史校本研究显得有点奢侈,在实践中很难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既要提升学生素质又要提高学生成绩的现实,我们提出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校本探究”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中心,而不以地方历史和学校沿革为基础。因此,这时的校本教材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对高中历史教材和练习等进行二次开发,编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高中历史校本教材,实现在有限的高中历史课中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成绩的教学目标。

1.2 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不同于普通意义的探究式教学

普通意义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探究式教学是基于现成的教材进行的,而我们所说的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是基于历史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开发的高中历史校本教材进行的。正是二者的基础不同,决定了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要把工作提前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上,校本教材的开发质量直接影响校本探究教学。我们的校本教材开发具有多样性,基本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三维目标、背景知识、学案导学、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课堂练习、课后思考、生成性问题等,涵盖历史学习的全过程。“校本探究”教学策略具有开放性,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展示也是校本教材不可分割的部分。

1.3 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具有浓厚的个性化教学特征

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方法是放之四海皆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学校的生源、传统、文化不同,教师的特点不同,不同时代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不同,不同时代的学生思想不同,决定了历史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要有个性。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正是强调历史教学要与校情、学情相结合,要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策略。

2 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的实践

基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双重目标,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从一开始就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中心,涵盖高中历史教学全过程,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2.1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力求适合校情,提高效率

高中历史课时少、容量大、理论强、跨度大,加上学生对历史学科长期以来的认识,以及各科作业的挤压(以每天五科,每科30分钟作业量计算,一天至少需两个半小时才能完成作业),导致高中历史预习少,复习少,上课临时应付多的现象普遍存在。怎样让高中学生喜欢历史?投入适当的时间学习历史?这实际上是高中历史教师最大的魅力所在。要让学生投入历史学习,编订出适合本校学生、让学生喜欢、高效实用的高中历史校本教材是基本前提。几年来,我们在开发高中历史校本教材坚持以下几点:

2.1.1 按需开发,分类修订

我校的生源情况不同于一般的高中学校,我校有成绩较好的宏志生、有占半壁江山的美术生、有学习中等的普通生。每年多达300多人的美术生使我校成为福建省知名的美术特色教育校,美术生校本教材的修订首当其冲,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修订美术生高考文化集训历史校本讲义。美术生高三上学期基本在进行美术专业集训和考试,下学期3月份开始才开始文化集训,只有三个月时间,要完成高考历史复习。根据现实情况,我们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主修订了高考复习历史校本讲义,将三本必修和一本选修压缩成一本讲义,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化繁为简,深受学生的喜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近几年,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美术生校本教材的开发已经逐渐走向成就,从高一、高二到高三复习形成有一整套历史校本教材。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针对性的实用性的校本教材,例如,针对高一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和学习存在较大的不适应,加上现在多媒体手段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不重视板书设计,为了节约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专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板书,并将历史课堂板书设计整理成册,成为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受到学生的好评。

2.1.2 突出主干,构建体系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校本教材,我们的校本教材是立足于课程标准,围绕历史教学进行,并不是开发地方史。为了更好地提高校本教材的精确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我们的历史校本教材以最简练的文字,最完整的知识体系为目标进行编写。一般情况下将历史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或内容、影响)直接呈现给学生,以主干知识为主。同时,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要科学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以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

表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具体内容略)

2.2 “校本探究”课堂教学大胆改革,力求突破

在信息化时代,历史知识大都在网络上可以查阅和学习,高中学生的疑问在网络上大都能找到答案,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当前,我们很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因为容量大,任务重,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同时,又由于高中历史教师大都有高三教学经验,常常会以高考的标准人为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注重理论分析,挖掘知识深度,导致高中历史课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积极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高高中历史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校本探究”教学策略主要理念,经过几年“校本探究”课堂教学的摸索,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2.2.1 巧设校本预习,激发学生探究

高中历史教师往往不如初中历史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特别在预习环节,常常用完成知识结构的填空或抽象的历史思考题来作为学生预习作业。真正让学生能对历史知识有探究的愿望,如何布置预习是前提条件。在信息化的今天,在学生功利思想严重的时代,巧妙设计校本预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预习的问题。二是预习的人。

预习作业要体现校本探究,大胆突破,力求新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多年布置预习作业的效果看,通常的预习学案虽然知识结构完整,思考问题有深度,老师比较喜欢采用,但实际是知识填空大都是课本内容的再现,加上学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上课老师还要重复一遍的知识,而思考题的难度较大且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预习作业往往形同虚设。既然学生实际预习效果形同虚设,不如大胆改革,预习作业不求全求深,要体现校本特色和探究性,历史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如荷兰为什么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什么是“荷兰病”?从“荷兰病”看荷兰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班级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如美术生的作业就要突出基础和有趣,宏志班的作业可以提高深度,校本预习作业就是探索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预习策略。

2.2.2 深化课堂改革,师生同台探究

校本探究教学课堂一半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授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课堂是检验预习效果的主要环节,布置的校本探究预习题要在课堂上解决。预习对象的指向性决定了预习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预习一般都是面向全班同学,但很难检验预习效果,学生是否真正进行预习成为一个难题。我校正在推行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先学”成为“校本探究”教学策略实施的前提。检查预习效果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上台来分享探究的问题,一般课堂提问采取学生主动回答的办法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实施到最后往往成为几个同学的表演,这是中国高中学生的思维决定的。因些,教师要采取多种办法来检验预习效果,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历史学习小组,按照历史成绩分组,以50位同学分成10组为例,按历史成绩名次每10名中抽一位学生组成,每组五人,保证每组的历史成绩基本均衡。历史学习小组之间要形成竞争机制,预习、课堂、作业、成绩等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均要列入评比。为避免课堂成为少数同学的专利,选择那些同学上讲台就考验教师智慧,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办法,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上台,主要的原则是指定与抽签相结合,奖罚分明。假设10个预习问题,每组解决1个问题,每组五位同学选一位在课堂上发言,这时教师就要随机抽取与事先指定相结合,灵活运用,每次发言都要记名(组长记名),保证五位同学都有发言(并非每节课,而是指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现的全面性和指向性相结合,更有效检验预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网络科技的以达,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获取历史知识,解决一些历史问题,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多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用课件等形式展现历史知识,也能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想法和有趣的问题,历史课堂不在是沉闷的教师讲授,成为师生同台探究的舞台,教师讲的精,学生学的活,彰显了教师魅力,突出了学生主体,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竞争机制的建立,让“校本探究”教学策略充满活力。

3 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的反思

严格地说,“校本探究”应该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方法。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应该是覆盖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只有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学评价、课外探究性活动等全方位的历史学习过程中都贯彻“校本探究”策略,才能真正探索出最适合的历史教学策略。在开展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的课题实践中,我们梳理出一些感悟和反思。

3.1 突出校本,引领探究

最合适的教学策略才是最好的,校情、学情、师情的不同决定了教学策略的不同,校本是关键,探究是途径。

3.2 价值引领,激发兴趣

要以有价值的问题引领探究,要激发学生兴趣来提升质量。校本探究体现了“做历史”的基本步骤:探究问题-历史概述-提供足够的史料-引发学生探究问题和提供方法示范-解答与反思-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高中历史校本探究的前提是探究的历史问题要有价值,整个教学策略要能调动学生兴趣,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接地气,才能扎根学生,才能服务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一线实践中,不能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只能是做秀。高中历史“校本探究”教学策略的核心就是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的兴趣、校本材料的修订、课堂教学的改革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的。

猜你喜欢
校本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