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世健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体育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利用体育的多功能特点,发挥体育健身功能,确保学生能有健康的体质顺利完成学业。随着我国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学在完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护理人才打下坚实身体基础这一重要目标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针对专业特点,全面提升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已成为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广西卫生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抽取广西部分中职卫生学校,包括南宁市卫生学校、南宁市第二卫生学校、桂林市卫生学校、柳州市卫生学校、百色市卫生学校、玉林市卫生学校等,调查其体育课程建设状况。
1.2.1 访谈法 对专家和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意见。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发放教师问卷50份,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教师问卷46份,学生问卷926份。
1.2.3 实地考察法 走访广西部分中职卫生学校,深入了解这些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及体育教学内容等。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1.5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制成图表。
表1 广西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整体结构[n(%)]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思想和业务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广西中职学校教师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从表1可知,学历、职称、年龄符合中职学校要求的教师只占40%~50%,说明广西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体育是中职卫生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不属于专业课,对教师学历要求不是很高,许多大专甚至中专学历的教师就可以承担教学任务。此外通过与专家和教师的交谈得知,大专学历的教师大多具有较长教龄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部分中职学校确实存在多年来未引进高学历人才或引进力度不大现象,造成高学历教师偏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一个学校要生存和发展,教师培养不容忽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教师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调查的学校中,只有40%的学校非常重视青年体育教师进修以及参加学术交流等。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学校对体育课程不重视、经费不足、学生对体育兴趣不浓等有关。
图1 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情况
教学内容对体育课的开展及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很大影响。经调查,广西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只开设一年的体育课程,而其他专业开设两年。因此,只有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在短暂的一年或两年时间内,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调查发现,广西68.0%的卫生学校由于场地、经费不足,没有田径场地,只是1~2个篮球场和排球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单一,只有篮球、排球及武术。卫生学校女生多,很多女生比较喜欢健美操课程,不喜欢激烈的篮球和排球运动,可是80%的卫生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因此,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体育场馆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保证。根据《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规定,对照广西各卫生学校,只有16.2%的学校符合标准,可知目前广西中职卫生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处在非常落后的状态。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建设。
表2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调查表
注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长久之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职卫生学校应加大高学历教师及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制定长期、稳定的教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青年体育教师应该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老教师也应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理念,多向青年教师学习。学校应经常派教师到各高校进修,学习新知识,给体育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广西中职卫生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学生需求,开设一批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除排球、篮球和武术外,可以根据卫生学校女生多这一特殊情况,开设健美操或舞蹈课程以及体育游戏课程等,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广西中职卫生学校可以依据《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及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采用学分制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实施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拓展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应增加体育场地、器材方面的投资,确保学校体育课程顺利开展。同时,教师也应该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如篮球场地可以用于武术或健美操课程教学。
分析广西卫生类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为总结过去体育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体育课程改革思路,准确把握教学侧重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