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引导的高职院校家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4-01-06 03:47喻彩霞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家庭

喻彩霞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一、引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正步入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劳动社会化阶段,家庭服务业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把家庭服务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家庭服务业进入到一个大发展、大转型、大跨越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家政人才,来满足不断激增的市场发展需求[1]。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家政市场“用工荒”现象,同时,人们对家庭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知识技能型和专业智慧型的家政人员受到人们的青睐。现阶段,家庭服务行业不仅存在供需总量矛盾,供需结构矛盾,还存在严重的供需质量矛盾,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等问题,这些成为制约整个行业水平发展的主要瓶颈。以北京为例,40余万名家庭服务人员中,农村籍外来家政服务人员占90%,初中文化以下的占84%,上岗前接受过家政服务业务培训的不到30%,取得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不到15%[2]。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培养家庭服务业人才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要求,服务区域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家庭服务需求,加强家政专业建设、培养符合家庭服务业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家政人才。因此制定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家政人才的前提。从1988年我国第一所家政专业职业学校武汉现代家政学校(武汉家政职业学院的前身)的成立,到2012年38所高职院校家政专业的开办,高职院校的家政专业经历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发展路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抓住机遇迅速开设了家政专业,然而,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模式等不尽人意。

二、家庭服务业和家政教育的内涵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旨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人们的幸福指数。纵观国际家庭服务业的发展轨迹,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和发展过程。有专家学者把我国目前的家庭服务业分为三个层次:简单劳务型服务,如维修、保洁等;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专家管理型服务,如高级管家的家庭事务管理、家庭理财、社交娱乐、家庭消费指导等[3]。家庭服务业是需求主导的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目标的变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家庭服务也大致走过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放到精细的进程。大体上,人们家庭生活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家庭物质生活、家庭精神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融入。家政教育是培养人们的生活技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和目的也有层次性。我国家政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层次:普及型,针对家庭成员和社会公民的家庭生活基本素养教育;生存型,针对从事家庭服务相关职业人员的家庭服务基本技能教育;提升型,针对希望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以及更好履行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教育。

三、高职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一)制定人才培养定位的原则

立足家政高职教育的现状,基于家庭服务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应按照对接产业、面向未来、高端引导和突出特色的原则,明确家政工作任务及岗位群,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对接产业,就是切实依托家庭服务业办好高职家政专业,使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促进高职教育和家庭服务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面向未来,就是要科学预测未来我国家政服务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以此作为高职院校家政专业发展的依据,不断增强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对未来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高端引领,就是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引领高职院校家政专业科学发展,努力培养具有职业化素养的家庭服务高技能人才。突出特色,就是要树立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充分借鉴国外高职家政专业发展经验,从我国家庭服务业和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探索构建符合时代需要、彰显中国特色的高职家政专业发展模式。

(二)明确工作任务及岗位群

对家政专业而言,形成中职、高职、本科乃至硕士、博士的梯级体系并对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需求是必然选择。家政专科专业的设置应该与职业培训、就业教育有区别。与国外成熟的家政专业体系相比,我国的家庭服务业的现实需求和高校专业建设的现状都有较大差异。日本、菲律宾的家政专业几乎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日本的家政相关专业就涵盖了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医、养、乐、教等诸多方面,而我国的“家政”范围相对较小。根据社会需求的层次性和发展方向,家政专业人才规格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型、技能应用型;根据对应职业,可以分为创业管理型、教学咨询型、实用操作型。理论研究型人才属于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对象,高职层次的人才规格设定为实用操作型比较切合现实。根据家政服务产业的发展,高职家政专业主要对应九大职业岗位(如表1)。

表1 高职家政专业工作任务及岗位群

(三)确立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家政服务员、家庭护理员、家庭管家、营养管理员、家庭早教师等一线岗位,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现代家庭服务和管理理念,具备家政岗位任职要求必备的专门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家政岗位服务技能,适应现代家政服务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明确家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强社会交往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知识结构要求:掌握必备的家政学、管理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家政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

能力结构要求:熟练掌握家政服务业岗位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与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国际视野,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熟练地进行日常生活会话;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四、围绕培养定位,高职家政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根据区域经济,选择相应家政专业方向

家庭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从事家政服务行业,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家政职业认可度低,导致专业出现严重的生源危机[4]。区域经济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撑,高职教育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动力因素。只有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求支持,才能赢得最佳的发展环境,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实现高职家政专业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家庭服务业急需的家庭早教师、养老护理员、高级管家、涉外家政进行选择,与高等院校实行错位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从而确立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打造特色和优势品牌。

(二)构建理论体系,注重家政职业素质培养

依据家政专业人才规格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家政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由四大板块构成: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公共通识课程包括由国家指定统一开设的课程,也包括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确定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一般包括思想素质课程、身体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学校特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坚持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针对学科门类开设的旨在奠定基本基础的课程,如:家政学概论、营养与卫生、服务礼仪、家庭服务法法规等。专业技能课程是理论教学体系的重点,以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为主要目的,主要使学生通过理论掌握一定的技能操作方法与技巧,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由于家政专业涉及面广,因此应根据用人需要和家政行业相应岗位,选择模块化的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家庭是人的互动场所,家政服务属于高接触性服务劳动,家政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因此,在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中要始终注重学生的家政职业素质,使学生既要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又要爱岗敬业、诚实有信、注重效率、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家政从业者,有利于树立家政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提高家政行业的社会美誉度。

(三)强化实践环节,实行分阶段全过程贯穿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最有效手段。根据家政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家政专科专业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家政专业教学计划中,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三年全程贯穿,按阶段逐步深化,实践环节所占比例至少应达二分之一。高职家政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与理论配套的课内实训、课程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学生顶岗学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践性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的家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尽早实现与家政实际工作的同步,能提前体验实际工作的需要,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高职家政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各种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完成实训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寻求多方合作,探索多元共赢培养模式

高职家政专业学生能否实现就业是关系家政专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家政专科专业的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业定位,与企业、政府、社区等主体合作,采取三位一体、订单培养、社区联合、半工半读、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在我国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三体一体”人才培养模式[5],即“政校企”一体,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和家政企业(行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同时又以各自的社会需求目标为依据,彼此制约,缔造利益共同体,共同培养家政服务专门人才。与家政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同企业联合办学,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不仅有利于家政企业培养出适合自己的实用型人才,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传统“乡村社会”和“机关社会”的社会结构正在变成“家庭+社区”的结构,社区成为大部分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的主要栖息地,社区与千家万户有着紧密联系。目前,社区也非常需要家政专业对接甚至“落户”,客观上为家政专业的办学模式转变提供了便利。

(五)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构建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家政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能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考核目的不仅考察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也需要检验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果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决定的考评方法,学生只重视书本理论轻视实践应用,无法达到家政技能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改革教学评价模式,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相结合,并构建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在教学考核过程中,与职业技能相关课程侧重应用考试和操作考试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家政师、养老护理员、早教师、育婴师、公共营养师等资格考试。此外,在平时的家政课程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全面、直观、正面的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学习别人的优点和特长,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整改意见。最后,教师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对项目用到的知识加以梳理。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而且要给出具体改进的建议等,让学生可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家政知识的综合掌握。

(六)壮大师资队伍,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家政师资力量严重薄弱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努力壮大师资队伍,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一是积极开展校内培养。对家政专业的教师或有志于家政专业的教师,出台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支持他们到国内外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和专业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家政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等,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二是加大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引进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师,重点是将具备教师条件处在行业生产第一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家政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三是建立高素质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常年聘请有实力的家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之承担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

[1]胡艺华.我国家政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N].湖南日报,2012-04-15(3).

[2]张文范.打造中国式家庭服务业发展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2,(2).

[3]黄进.家政服务业的“非正规性”与发展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4,(5).

[4]闫文晟.我国家政职业教育发展出路探究[J].成人教育,2012,(12).

[5]东升,高长江.高职院校与家政企业打造高质量家政人才的创新思路[J].继续教育,2012,(3).

猜你喜欢
家政服务业家庭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家庭“煮”夫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恋练有词
家政业须对“恐怖保姆”设防
2016年上海市政府家政实事项目正式启动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