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
【摘要】加强煤炭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煤炭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扩大煤炭出口,增加煤炭产业对周边能源产业的辐射能力,促进煤炭产业集群升级的战略性举措。
【关键词】煤炭产业集群信息化 问题分析及策略 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62-01
1、山西省煤炭产业集群企业信息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煤矿尤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在生产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大部分骨干企业已经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一些国有企业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发展了计算机网络和网上应用系统,如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等等。特别在财务系统和营销系统上,我省煤炭产业有着较为成熟的应用。通过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企业领导可以清楚地知道目前所有的人财物状况,有效解决了煤炭企业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账目不实、“暗箱操作”等突出问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又如,“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不仅可以自动完成日常报表等繁重工作,各级主管部门也可以及时得到统计汇总数据,同时可以使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随时对统计汇总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统计分析。其次,在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有效的缩短了交易时间,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山西省煤炭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程度低。产业集群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普遍都遇到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只是局限在各个企业内部,甚至部门内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只是相关产业链之间的企业单一的业务之间的往来,没有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种手段来加强企业之间、集群之间的沟通和分工协作。
(2)人才短缺是煤炭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少数管理人员外,大部分的员工,尤其是采矿人员大多只有中专文凭,甚至初中文凭。更谈不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产业集群信息化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效果与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况且效果和效益短期内还难以用明确的指标显现出来,人才难以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而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形成一个“怪圈”:信息人才不足,企业效益不佳;企业效益不佳,没有产生信息人才成长的沃土,又加剧了信息人才短缺。
(3)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有些企业即使已经有一部分实现信息化了,也仅仅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仅仅把计算机当做简单的打字、收发邮件等一般性工具,并没有把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没有当作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契机,一个机遇,因此,对于经济实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都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因为它们不确定这样的投资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利润,最终因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而失去发展自我的机会,导致收入下降,信息化资金不足,如此恶性循环。
3、促进山西省煤炭产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山西省煤炭产业集群自身的独特性和集群内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信息化完善程度、企业之间的关系及政府部门在集群中的角色,把山西省煤炭产业信息化策略分为:产业集群信息化政府策略、单个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策略、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策略。
3.1 产业集群信息化的政府策略
(1)积极协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筹集煤炭产业群专项基金。资金支持是煤炭产业群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集群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结合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列入技改项目总投资;由政府出面,适度引入一部分投资基金:企业提的折旧费、技术开发费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的投入;鼓励企业申报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并提供配套资金,其中一部分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鼓励有实力的集群企业,如信息化做的较好的晋城煤业集团,将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向外推广,开展对外服务并获取收入,以进一步投入自身信息化建设。
(2)制定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及配套设施,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是煤炭产业集群及集群信息化的重要保证。针对企业自身,政府应制定鼓励企业信息化及集群信息化的措施,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设备及软件购置、信息系统开发、专利申请等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地方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的活动可进行税收先征后返还。从产业群整体角度来将,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信息中心、网络媒体建设,提高集群信息化程度是产业群提高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3)对于集群内生产型企业而言,由于其专于生产与销售,对于企业协调与合作之间的商机把握不够准确,而IT管理咨询公司则是这方面的行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与高校或研究所取得联系,寻求有实践经验和一定造诣的专家为本地企业的信息化出谋的占划策,启发本地企业家的信息化思维,同时还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育本地IT管理咨询公司,为本地集群的信息化提供可行方案。
(4)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共享平台。山西省政府及地方政府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煤炭行业的先进经验,在产业集中区域,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共享性区域信息化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众多中小煤炭企业提供技术、市场方面的信息化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的门坎,帮助企业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新的发展。
3.2 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策略
产业群内更多存在的是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布局相对分散的的中小型煤矿,这类企业我们称之为节点企业。对于节点企业,从企业战略角度讲没有必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大型信息系统,只需要它们与核心企业进行数据交换,信息连接与共享即可,因此这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相对简单、单一一些,它们只需要购买一些现成的、开发较为成熟的、能够实现企业基本日常运作的软件产品来进行信息化即可。
3.3 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信息化策略
(1)对于存在依附型关系的企业,无论是中小型的节点企业还是大型的领导企业,首先各自企业内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是基础,而对于依附型的企业,由于领导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信息化建设实力,拥有较为成熟的信息化体系系统,所以,它们之间信息系统的搭建重点就落在了中小型的节点企业身上,它们大部分业务往来都主要源于产业集群内的领导企业,因此信息化的重点建设内容也就放在与领导企业的沟通、交流方面。根据领导企业的信息化特点来建设与核心企业相配套的一系列信息系统设施,随时保持与核心企业信息系统的一致性、同步性。
(2)对于存在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由于这类企业是出于共同利益结成的联盟,因此建立一个由这类企业共同开发并维护的长期有效的企业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是推进双方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方案。这类企业可以利用这个企业公共信息网络平台进行规模化采购、运销等,从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企业以及产业集群的对外竞争力。
(3)对于集群整体,主要采用搭建产业集群信息公共平台(ASP平台)的模式。ASP是指集中为集群内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只需中小企业与ASP提供商在共同签署外包协议的基础上,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的相关信息化应用委托给服务商,而服务商将保证这些信息化应用的平稳运作。采用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减少单个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成本,规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资风险,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