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拌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几点看法

2014-01-03 02:09计晓刚汪矿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看法水泥

计晓刚 汪矿

【摘要】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商品化在如今混凝土工业化浪潮中起着领头作用,就浙江来说,随着城市的迅速崛起,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也随之兴起,不到四年,已发展到50余家,并还有继续壮大之势。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 水泥 看法

【中图分类号】T0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55-01

预拌混凝土之所以称之为预拌混凝土,其因在于它借助现代先进的生产及运输技术,使其脱离传统的现场搅拌混凝土,这不得不说是混凝土生产上的一种变革,作为混凝土的研究者与生产者,应牢牢抓住这次变革。

一、混凝土搅拌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不正当的混凝土使用或其本身质量未达标,就将导致以下问题的发生:

①混凝土抗压性不达标;

②水泥与外加剂兼容性差,其本身流动性差,混凝土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差,造成无法正常施工,中途就已凝固现象时有发生;

③混凝土施工后易变形,出现裂痕;

④完工后整体颜色不一,破坏工程美观。

二、解决方案

虽然上述原因牵扯因素众多,但水泥仍是主要原因,它作为组成混凝土主要成分,其生产手段,品质定然对混凝土好坏造成主要影响,与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预拌混凝土技术要求更为特殊,因此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所用水泥也不再适用于这套工艺中,对水泥的几点看法如下:

(1)首先水泥各项性能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其次对产品的稳定性和稳定性、化学成分、细度、凝结时间、强度、用水量等要求较高,尤其为强度值,需稳定在一定范围。

(2)生产混凝土过程中,尽量避免用水过多、并保持良好流动性,与外加剂能融合良好。

(3)控制水泥粉磨蚀表面积及其颗粒形状和等级。

(4)所用材料品种的搭配、添加量要规范,石膏品种选择许谨慎。

(5)水泥出厂温度须严谨控制。

(6)如有特殊要求,应使用专用水泥。

三、生产与预拌混凝土相匹配的水泥的指导思想和途径

3.1 重点关注水泥的匀质性与稳定性

著名的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曾经对我国现有水泥厂提高水泥强度的技术路线产生质疑。水泥强度一直是影响和制约混凝土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很多高强度水泥都是在新型干法窑内生产的,大部分新型干法企业均能生产42.5以及52.5强度等级的水泥。但是就廉教授看来目前我国提高水泥强度技术路线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水泥强度主要决定于C3S、C3A的增量以及水泥细度,按照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技术制备反而会造成混凝土使用上的困难。更严重的是有些企业可能会违规的在水泥中添加掺合料比如“增强剂”,这一违规操作直接使混凝土不能适应外加剂,抗裂及扛腐蚀性降低水化热增加。从而严重混凝土的后期持久性,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寿命。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水泥的均质性、稳定性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3.2 积极解决水泥和外加剂适应性问题

浙江相关的企业经过努力的配合,成功的解决了施工的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问题,排除了这一困扰。那么影响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原因有哪些了。一般认为有;水泥细度、颗粒级配水泥温度与陈放时间、水泥熟料的矿物组合、石膏和混合材料的种类与掺量等。那么要解决水泥和外加剂的适应性,是需要水泥和外加剂生产研发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双向互动的。

3.2.1 熟料成分对水泥的影响

相关专家曾做过定量实验,当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上升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也增加1%,而混凝土用水量相应提高6~7kg/m3。这是因为熟料中C3A的水化速度最快,对减水剂的吸附量最大,对外加剂的吸附量要远高于其他矿物组成。而实际运用中,当然是要求C3A的量要少。

3.2.2 颗粒级配、形状以及粉磨细度(比表面积)

在制备混凝土时,水泥越细需水量越大,与不容易与外加剂相容,水化热越大,越容易开裂,而在制备水泥时,水泥的系度模数高,细颗粒足,会增强水泥的水化速度,从而提高水泥的强度而这一问题使得在制备混凝土和水泥时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为了使水泥熟料能够更好的使用都十分注意粉末细度。为此很多厂家都会使用助磨剂,甚至违规加入增强剂。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去考虑和处理。

3.2.3 混合材的品种和掺入量

浙江的相关企业曾对不同比例的混合材(矿渣、粉煤灰、石灰石)以不同比例与熟料共同粉磨制得水泥后,与外加剂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混合材能的水泥能够使其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得到改变,而使用的混合材种类不同、水泥的组合不同时则对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与许多大企业的合作,我们也在试图想办法改善有关适应性的问题。

3.2.4 合理控制水泥中的碱含量

稳定、量少的含碱量对于适应性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对生产中其与适应性好坏的数据进行排队比较后发现,对外加剂适应性较差的水泥含碱量一般都比较高,反之,含碱量则是比较低的。

3.2.5 水泥温度与水泥存放时间

在温度和存放时间上,水泥界跟混凝土界也是有分歧的。但事实上出粉磨设备时间间隔越短,水泥颗粒间吸附、凝聚的能力越强,因而致使适应性变差。水泥厂一般为了加快周转,希望水泥加快出厂,为了杜绝过热水泥出厂,水泥厂应该从熟料冷却开始抓,控制好人磨熟料温度,采取必要的喷水、淋水措施,以控制水泥温度。但是在混凝土界通过平常的实践,反而希望使用陈放一段实践后的水泥,他们认为“新鲜水泥”会影响外加剂的塑化效果。

3.3 提供适应用户“个性”化的产品

(1)水化热低的水泥:低C3A含量(熟料中<6%)的P·C32.5R水泥的水化热能够制备较好适应减水剂、地收缩率同时达到强度要求的混凝土。2005年的时候。国内某搅拌站为了供应亚洲最大且γ射线辐射能量为15MV防辐射混凝土结构的预拌混凝土,在省内无法提供地热矿渣水泥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通过对某水泥厂提供的低热化水泥进行试验,发现其满足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后期在国内专家的试验,以及研究之后在工程商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效果明显,同时没有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2)变形、裂缝的预防:90年代后,混凝土普遍出现裂缝,因为当时很多水泥厂家都改变了原有的水泥细度以及矿物组合。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预拌混凝土,后来很多水泥厂家都对其生产的水泥从细度、矿物组合灯方面进行改善。通过这样的紧密合作,裂缝问题还是有望缓解和解决的。

(3)低碱要求:某些工程对使用水泥提出了低碱要求,水泥厂家应变更原料(采用低碱硅石或砂岩代替黏土),改变窑磨工艺操作参数,按标准要求生产Na2O当量<0.6%的水泥。

四、结论

水泥厂家应该积极的加强改善熟料中矿物的组合、结构。以及水泥细度、级配等一些影响水泥的因素。并且自入磨时,控制好混合材、碱含量、控制好水泥的陈化与时间等。外加剂厂也应该积极配合,通过水泥厂家与外加剂厂家共同努力来进行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看法水泥
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看法
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与看法
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之实践
天价水泥
新鲜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