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兴锋 高岩
【摘要】通过介绍当前技术保障体系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及对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及现实状况,提出对当地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建设的建议及实施方案,以提高整体技术保障水平。
【关键词】技术装备 保障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71-01
0、引言
随着气象事业的迅猛发展,气象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现有的技术保障管理体系已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业务的需求,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新的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已刻不容缓。而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的探讨也是大势所趋。现结合我国部分已经进行社会化保障试点的地区的现状和山东省气象部门的技术保障现状及需求作一对比分析和探讨。
1、部分试点地区现状及及措施
据了解江苏、浙江、吉林等省的部分地区已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完全社会化,尤其是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维护维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观测质量也稳步上升。他们主要依托当地气象装备供应厂家,像江苏部分市级气象部门依托江苏无锡无线电研究所,吉林部分地区依托长春气象仪器厂,和他们签订保障维护协议,气象部门提供部分经费,由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质量监控,出现异常及时提醒通知厂家,由厂家提供技术力量与技术支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障,同时对设备的故障率、通信率、资料可用率都进行了量化。这样建设与保障不再脱节,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当地气象部门和厂家也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山东省现状
我省17地市现建设120多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13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技术装备保障体系的发展相对于气象现代化建设,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存在诸多不足。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前期项目建设,轻后期运行保障的倾向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装备运行保障相对投入不足,有的建设项目由于经费投入缺口,建设时则基本没有对运行保障做出规划和安排。各地市大量的自动观测设备都是由专职或者兼职的少数几个人在负责维护。由于人员太少、且大部分技术保障人员还兼负其他的工作任务,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根本满足不了上级气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的定期维护,故障响应等有关要求,这也导致了设备运行状况、通信质量、观测资料可用性等相关指标停滞不前,从而也制约着我们气象预报业务、对外气象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新的保障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适当的探讨和开展气象设备技术保障社会化建设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3、针对山东现状所设想的两种方案
针对我省大部分地市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平时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技术保障的社会化建设工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3.1 基于气象部门的半社会化方式
3.1.1 气象信息员队伍与专职保障人员合作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和建设,我省气象信息员已普及各乡镇,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托,通过专业人员对各乡镇信息员的基本培训,让他们承担起当地相应的气象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的排除工作,遇有疑难故障由专业人员远程指导或者现场排除。这和我们现行的省市县三级保障体系差不多,不同的是各乡镇信息员承担的任务简单明了,工作量不是很大,针对性强,通过协调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能和当地相关单位熟悉起来,扩大气象部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1.2 招募人员与专职保障人员合作模式
我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面向社会招募一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试,考核合格后分片包干,按照技术装备的运行状况、通信率及可用率等相关指标,给他们相应的报酬。这些人员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只要他们能保证及时有效的完成相应的工作即可。
这种方式只能属于半社会化保障方式,主要责任还是有我们气象部门承担,只是对现有保障系统的优化和加强。
3.2 依托外面的公司完全社会化得方式
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真正意义的社会化方式,就是完全依托社会的相应公司,采用外包的方式,气象部门提供一定的费用,由依托公司完成全市各种气象设备的维护维修甚至是建设工作。但这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详细规划慎重处理。这种方式也同样需要我们气象部门的技术保障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力量。具体操作起来个人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3.2.1 整体规划
首先一定要寻找当地靠的住,信誉好的电子公司进行合作,和对方签订相关协议,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对按照相应的职责和任务,确定相应的合作细节和费用。同时由于不是依托生产厂家,所以技术力量肯定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对所依托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对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性质,技术指标、一些常见故障的处理,日常维护细则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并且要保证培训质量,保证所依托公司相关技术保障人员能及时,快速有效的完成技术保障任务。
3.2.2 责任及分工问题
气象部门的责任:气象部门专业人员负责设备的质量监控,出现异常及时通知签约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护,同时还要对所依托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最好采用培训、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技术保障人员的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另外还要负责对所依托公司的日常保障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定作为费用结算时的依据。
依托公司的责任:依托公司需要保证足够的技术力量即相对固定的保障人员,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尤其是响应时间和故障排除时间一定要保证。要保证气象部门所要求的传输率、准确率及及时率等响应指标。
3.2.3 费用问题
费用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依托公司约定的维护经费。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相应技术评估及估算进行量化确定,难度不大。另一部分就是关于各种设备的备件购置,旧件维修及报废等相应费用。这项费用也是最重要,最难界定的费用。随着年代的积累,设备的老化,配件的更换及维修一定会产生大量的费用。这部分费用需要慎重处理,一种方式可以由气象部门自己承担这方面的费用,所依托公司只负责维护维修保障。这就牵扯到公司保障人员是否能认真检测认真维护的问题,应避免出现一出现故障就更换配件的现象,这样容易浪费资源,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另一种方式是费用由依托公司承担,每年给固定的相应费用,由他们进行备件设备的购置。节约的费用归公司,多出的费用也由公司承担。这就要气象部门要对所买备件的质量进行把关,并保证所买备件具有气象部门的产品许可证。
以上这两部分经费的设定和核算是都需要进行充足的论证和详细的探讨,才能合理、有效。既能保证各项业务的开展,又能尽可能的节约资源。
在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面临的任务是繁重的,也是光荣的。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要求,改革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做好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为气象业务服务的正常运行,发挥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