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殿峰 高振国
李晓强在修边沟现场指挥
宋荒地村位于晓南镇东侧,与铁岭县蔡牛镇接壤,“新三线”公路从村内经过,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20户、人口1500人,党员47人。刚到宋荒地村时,李晓强两眼一抹黑,迎接他的是村民们的质疑:“一个市里来的‘毛孩子’,在这儿晃一阵儿,走走形式就回去了,村里能有啥改观?”面对大家的不信任,李晓强没有气馁:“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组织上选派我当这个第一书记,我就要义无反顾地干出个样子。”
白天,李晓强走访群众,和他们拉家常、问疾苦,了解村里情况;晚上,李晓强时常拎上自己买的蔬菜和熟食,到村干部家里“蹭饭”,虚心请教,同时也让他们了解自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李晓强便将420户村民走访了两遍。
真诚的沟通拉近了心灵的距离。干部和群众逐渐接受了李晓强,不仅认可了他,也愿意和他“掏心窝子”了。在和干部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李晓强也找准了宋荒地村被确定为薄弱村的症结——班子软弱涣散,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拉各的套、各唱各的调,导致村级各项事业停滞不前。
为了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李晓强想尽办法在工作、生活中刻意制造两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有一次,村支书的爱人生病住院,李晓强在探望时特意拉上村委会主任一同前往,让两人的关系有所缓和。随后,李晓强又趁热打铁,反复找他们谈心,诚恳地指出每个人的优缺点,增进他们之间的理解和互信,最终让二人的手握在了一起。
团结起来的村“两委”班子,干劲更足了。在李晓强的带领下,大家群策群力,制定了“加强组织建设,实现经济转型,改善村屯环境”的发展规划。李晓强将宋荒地村发展规划效果图立在村部门前,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村干部和群众郑重承诺:“这就是宋荒地村美好的明天!为了这个目标,我会坚定地和大家站在一起,善始善终。”那一刻,周围响起了一片掌声;那一刻,李晓强也知道,他已经真正融入了宋荒地村!
“如果口号喊得欢,干事抛一边,只能让自己离群众越来越远,最终失去群众对自己甚至对党组织的信任。”李晓强心里明白,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落实在行动上,也只是一张白纸。那么,群众要致富,村子要发展,有什么适合的项目呢?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李晓强吃不香、睡不着,反复思考,四处奔波。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寝食难安的李晓强瘦了5斤。后来,“娘家人”——市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给了他一个好建议:“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我市有很多成熟的项目,比如平安堡镇十里村胡萝卜项目等,你可以去学习学习。”
获得指点后,李晓强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到十里村调研“蹚路”。在昌图县委组织部的“搭桥”下,李晓强与十里村党总支书记马春利见了面。在马春利的详细介绍下,李晓强了解到,胡萝卜生长周期短,一年两个生长周期,收入高,销路广,如果建设冷棚生产,每亩年净收入达1.5万元左右。这让李晓强非常感兴趣。回村后,李晓强又请专家确认了宋荒地村土壤、气候等情况,认为完全适合胡萝卜种植。随后,李晓强动员村“两委”班子和致富能手再次到十里村考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的信心。通过多次召开会议,全体党员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引进胡萝卜种植项目,改变传统的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经济转型。
项目定了,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村民们没种过胡萝卜,担心会赔钱,始终处于观望态度。村“两委”班子讨论后,决定由村干部先行,带头拿钱干,以合作社形式入股,很快便建起30亩的“党员试验田”,为村民示范打样。同时,李晓强通过互联网,同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签订了胡萝卜销售合同,彻底消除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如今,30亩胡萝卜长势良好,还成了村民茶余饭后观光的“景点”,每亩纯收入相当可观。就这样,在村“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下,42户农民很快便签订了入社种植协议。
宋荒地村有一条通往镇里的4.2公里村级路,多年来被过往的拉煤车碾轧成“搓衣板路”,坑洼不平。有村民嘲讽说:“人家是跨越式发展,咱这是‘跳跃’式前进。”听了这些话,李晓强心里不是滋味:“这个难题解决不了,还当什么第一书记呢!”为了早日修路,李晓强去市里、跑县里、找镇里,求亲戚、靠朋友,逢领导就报告宋荒地村“出行难”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初,在各级领导的协调下,最终为宋荒地村争取来“一事一议”修路指标40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高标准的水泥路。路通了,村民的心顺了,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倍增,对村里的工作更支持了。在修路边沟遇到资金问题时,全村47名党员齐上阵。“没有钱,我们自己干!”这是发自全村党员的心声。
有了党员群众的支持,李晓强和大家一起砸石头、和水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李晓强晒黑了,累瘦了,过去只拿笔杆子的手也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村干部都劝他回去休息,他没有回去;爱人心疼他,一天打好几个电话让他回去,他还是没有回去:“宋荒地村就是俺的家,修路就是此时此刻最大的事。”李晓强的行动让老百姓都感动了,工地上的人越来越多,还有村民主动给他们送水、送西瓜。就这样,李晓强带着干部群众足足干了一个月,终于修好了边沟。
解决了修路这个“老大难”问题后,李晓强趁热打铁,继续争取上级包扶领导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修建了总长4公里的巷路,扩建了2300平方米的高标准文化广场,配套健身器材5组,粉刷彩绘墙2000多延长米,安装路灯20盏,修建垃圾池13个,种植果树10000棵,彻底改变了宋荒地村过去“垃圾靠风刮、脏水靠蒸发”的旧貌,规划图上的设想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抓长远事:为宋荒地村发展打基础
李晓强心里明白,他不能永远留在宋荒地村工作。如何让宋荒地村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要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当李晓强提出加强学习,打造服务型党组织队伍时,村“两委”班子都不以为然,有的村干部当时就提出:“俺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学啥啊?”刚开始组织学习时,总是人员不齐。为此,李晓强动了一番脑筋,首先是开短会,每次学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让他们能坐得住。其次是讲精华,每次学习李晓强都事先精心准备学习材料,让他们听得进去。再次就是力求生动,多举实例,让他们记得住。这样一来,党员干部们逐渐地适应了学习制度。
为了增强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李晓强健全完善了村“两委”协调制度,每周召开一次村“两委”会议,明确本周工作重点和村“两委”成员的具体分工。同时,健全完善了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等,大到宅基地审批、生育审批、户口迁移等手续办理,小到交电话费、电费、邮寄包裹等生活琐事,只要村干部能办到的一律照单接受,为村民们提供了“点菜式”服务。李晓强还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村务公开栏,随时监督、公开村里重大事项、财务支出等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宋荒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回顾一年来的第一书记经历,李晓强付出了艰辛,但也收获了成长,赢得了尊重。展望未来,李晓强表示,依然要负重前行,无愧于第一书记的宗旨使命和自己的青春热血!
李晓强(中)在节水灌溉工程现场与工人一起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