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矿业城市发展模式与意义——以开滦煤矿和唐山市古冶区为例

2014-01-02 06:16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林西开平唐山市

刘 健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00387)

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古冶区坐落于唐山市区东部,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人口36万[1]1。目前,学术界对古冶城市史的研究相对较弱,且仅集中于当代古冶资源枯竭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2-6],对于古冶由传统市镇向近代城市转变等问题探讨不足。本文是以唐山市古冶区的城市近代化为线索,以开滦煤矿的开采与古冶近代城市的崛起为切入点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清代古冶和开滦煤矿的情况

(一)清代前期古冶地区社会状况

古冶在清代属于直隶省永平府滦州①清代至民国时期,地名“古冶”是指当时行政区划中的古冶镇,主要在今古冶区古冶街道办事处下辖区域,与今日古冶区中的“古冶”概念不同。本文所指的古冶地区以今唐山市古冶区的行政区划为准。,北扼长城,东通关外,尤其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以后,地处京东咽喉要地,“形势负山带水,为形賸之地。护京蓟,为京师屏翰”[7]4。古冶成为“神京之肘腋”[8]14,“布置稍疏,则天津山海关两处均难联络一气”[9]118。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开滦煤矿开采前,此地百姓“农务本力作”[10]138,以务农为主。“古冶……等村庄,厥土黄壤,宜六毂。然地狭民稠,生者不敌其所食,转资给于关东口外之粮。”[10]138这说明虽土地肥沃,但人口较多,土地产量已不能承载人口数量,造成人们相对贫困。加之地处华北,冬春季节降水偏少,春旱严重,夏秋季节水灾严重,造成了“夏秋涨发势甚,奔腾临岸,田亩辄被漂没”[10]123。据统计,1469-1986年的517年间,出现旱涝灾害的年份占2/3之多,其中旱涝交替308次,连涝最长达7年,连旱最长达6年[11]83。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同时加剧了当地的贫困。

(二)开滦煤矿的起源

开平煤矿(下称开平矿)由洋务派李鸿章、唐廷枢等人于1878年创办。但“庚子事变”中,英人用欺骗、恫吓的手段,把开平矿权骗入手中,酿成了“不特为环球所稀闻,抑且为万邦所腾笑”的开平矿案[12]31。“为收回开平张本”[13]72,滦州官矿有限公司(下称滦矿)于1908年由袁世凯、周学熙等人创办。1912年双方合议联合经营方式,订立两矿合并计划,成立了开滦矿务总局(下称开滦煤矿)。所以开滦煤矿源于清末创办的开平煤矿和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开滦煤矿先后在古冶开采了林西矿、赵各庄矿和唐家庄矿,这三个煤矿成为古冶近代城市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开滦煤矿的开采促进了古冶近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引入古冶近代工业文明

古冶开采煤炭具有悠久历史,“查该处煤井乃明代开起,遍地皆有旧址”[14]113。但由于采用古法,“所开煤井均系民业,或祖传,或自租……及见煤间子即斜开而入煤层,无论煤之高低厚薄,见煤即锄,由面至底”。“锄至有水之处……遂至锄煤漏水均有不堪之苦……或因工人不慎于火,以致失误。”[15]344因此煤炭的产量极低,且安全事故频发。

开滦煤矿开采以后,唐廷枢等人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革新,使用炸药放炮、汽绞车提矸等西方先进的凿井方法,并引进和使用“有水即提”的抽水机,使矿下“路既干,灯既明”,摆脱了过去土法开采时的“锄愈深,水愈涌,非止路远,而且泥泞”的局面[16]。革新了凿井、开拓、掘进、采煤、通风等方面的技术,在提升、排水、通风等关键环节上也实现了机器生产。林西矿“与唐山无异,但有洗煤楼,为他处所无”①袁棻的《滦县志》卷十四,1937年版第5页,见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方志图书。。林西矿兴建了中国近代第一间煤矿洗煤厂。赵各庄矿和唐家庄矿的开凿和生产系统均是“在德国著名各厂订购汽机、锅炉、抽水机、电机、电灯、绞车、气钻、气机、煤楼及一切料件”[17]546,“选购的各种机器均系外洋最新之式”[18]25。

开滦煤矿的创办打破了古冶原来封闭的社会风气,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带入这里,加速了近代化步伐。

(二)加快了古冶近代城市化进程

开滦煤矿开采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本远离滦州城的古冶一带形成了古冶镇,如图1所示。当时古冶东西大街是商业店铺集中区,远近驰名的就有18家,号称“古冶十八铺”②政协唐山市东矿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唐山市东矿区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政协唐山市东矿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年。,其中“双泰成”的舌饼和“惠泉涌”的烧酒在冀东甚至东北很有名气[11]192。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农历每月逢二、七日在此“赶集”。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区仍为农村。

图1 清代古冶镇图(据光绪《直隶滦州志》)

开滦煤矿开采后,古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

煤矿开采后,大量农业人口转化为产业工人,伴随煤矿开采量的增加,不但是本地人还有大量外乡人员也被招入矿区。以林西矿为例,19世纪末,林西矿建立后,山东及河北大名、保定等地的贫民迁入本地,在充实煤矿工人的同时也带动了古冶城市人口的增长[19]。矿工的增多,促使古冶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出现了大批商贾。他们大多聚集在煤矿周边,以矿工及家属为主要销售对象,“烧锅”酒等本地产品尤受矿工喜爱。同时出现了“销售以化妆品为最畅销,而烟酒茶糖次之”的杂货铺[20],行商逐渐转为坐贾,商业摊点和店铺日益增多。较大的商号有林西的协力公司、三合成,赵各庄的同仁公司、鸿昌泰,唐家庄的新和忠记等。到20世纪40年代,大小商号发展到了400余户[11]94。商业人口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古冶城市人口的比重。

开平林西矿的开采,使林西一带成为矿务用地。滦矿“系为北洋官家用煤便益而设,与他处商矿事体不同,其矿界故较部章三十方里特别宽展”[21]319。矿区占地面积宽展为330方里,矿界“东自范各庄起,迤西无水庄、白道子、石佛寺”[15]368。这些地区也是赵各庄、唐家庄矿的矿址所在地。另外,开滦煤矿附属厂矿也陆续建立起来。1906年林西矿建立小型发电厂,“安装有成本一百余万元的东方最大的发电设备”[13]66,经过逐步扩建,到1916年成了开滦发电厂。开平矿为修建矿山机械设备,设有林西机械修理厂,该厂“最为完全而规模亦大”①张秉彝的《开滦煤矿调查报告书》,1934年92页,天津图书馆馆藏。,“小如针钉,大如车船均可修制”②《开滦矿务总局及其职工》,1931年4页,天津图书馆馆藏。。到20世纪20年代,林西机械修理厂发展成为装备较为齐全的矿区总制修厂[22]828。与此同时,工人的增加,促使工人居住小区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林西矿建成后,矿址所在的林东、林西得以迅速发展形成林西生活小区;赵各庄矿的建成使赵各庄、顾家庄、楼子庄3个村形成赵各庄生活小区;唐家庄矿建成后,原名唐家庄子的小村也发展成了煤矿生活区[11]41。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矿区等城市用地(见图2),标志着古冶城市化水平的继续提高。

图2 开滦煤矿开采前后古冶城市面积对比

(三)推动了古冶近代市政公共事业的起步

古冶地区近代市政公共事业的建设也始于开滦煤矿,主要体现在近代医疗事业、交通运输、新式学堂、近代邮政通信业的建设。

古冶地区近代医疗卫生事业起源于开滦煤矿。开平矿在其《开办规条》中规定:本局医院“均为窑工所设,以防不虞,所有本局司事、住家及厂内窑里工匠人等,遇有疾病,准到医院医治,或请医生到寓所、住宅调理,不取分文。”同时“附近乡人不在本局作工,欲到医院就医者,亦可向局督办领取执照进院医”[23]。林西、赵各庄两矿在开凿之初均设有裹伤处,但条件都很简陋。1912年各矿的裹伤处改建成了诊疗所,1926年各矿诊疗所又改建成了“开滦总医院”的分院,到1930年三矿分院共设病床96张,副医师3人,高级看护妇3人,均配有候诊室、取药室、手术室等科室。

交通运输业的改善主要集中在新式道路和铁路的修建上。开滦煤矿开采前,境内只有乡间土路,伴随煤矿的开采,近代水泥公路开始在各矿的中、高级司员房区出现,但距离很短,而在广大工人居住地则没有修筑。开平煤矿成立之初,唐廷枢就认为“若煤铁并运,即须自筑铁路,方可大见利益……欲使开平之煤大行,以夺洋煤之利……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15]345。1889年,开平林西矿开始出煤,煤炭的外运成为难题。基于此,李鸿章饬令开平矿将已经修好的津唐铁路向东北延伸50里至古冶,并修建了古冶车站。自此,“开平矿所出之煤,更便运销各处矣”[24]25。由于古冶位置适中,处于三矿中心,三矿先后修建了与古冶火车站连接的铁路支线,共计20.3公里[25]419,极大便利了三矿的运输。

古冶新式教育学堂和教育制度始于开滦煤矿创办的子弟学校。清末古冶有新式初级小学一座,由于距离开滦矿区较远,职工的子女就学成为重要问题。为此开滦总局开始着手建立开滦子弟学校[25]5。1922年,开滦开始在林西和赵各庄筹建初级小学,学校是利用新工房改造而成。1923年两个小学正式开学,林西矿小学招收50人,赵各庄矿小学招收30人,各有2名教师。1924年唐家庄矿开采后,也于次年建立小学。到1925年,古冶开滦矿区各小学有了初步发展,课程比较完备,有国文、算术、书法等13种科目。此外学生人数也迅速增多,三矿小学合计约900人[26]18。开滦煤矿“新学”的兴办,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古冶地区的近代邮政通信事业也是伴随开滦煤矿而出现的。1898年清政府规定“凡铁路设站、电报设局之各处,均添设邮政官局”[27]92。除在唐山、开平两地外,在古冶和赵各庄两地增设代办机构,代收邮票或收寄平常信件[22]1525。1919年,古冶有二等邮局一座,并在林西、赵各庄、唐家庄设立支局三处。与此同时,电话、电报线路逐渐架设到古冶地区。1900年前后,林西矿安置了磁石交换机,1902年,在林西矿建立电报设施,林西、赵各庄均设有收发报机[25]252-253。民国初年,“铁路、煤矿、官局三方的电报局,均办理电报公众业务”[22]1535,并且对普通民众开放,大大增强了古冶与外界的通信联系能力。

三、近代工矿业城市发展的意义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一批属于封建社会的传统市镇开始逐步向近代工矿业城市转变。这类城市大都与近代采煤业、冶炼业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依靠本国官营资本或外国资本的投资迅速发展起来的[28]27。近代工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导致了人口和生产的高度集中,从而使近代城市迅速崛起。而城市的发展又反哺工业,使得市政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益综合化、复杂化,从而不断推进近代工业化进程,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开滦煤矿的创办奠定了古冶近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使古冶由一蕞小镇迅速崛起为近代新兴的工业城镇。古冶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已远远超过它当时所在滦州的地位,逐渐成为近代冀东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开滦煤矿彻底改变了古冶的面貌,从根本上促进了古冶地区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近代以来,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的城镇工业化进程中,像古冶这种工矿业城市作为区域增长中心和空间极核,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类城市发展模式的单一性阻碍了其继续前进的脚步,城市发展出现了主导资源濒临枯竭,经济持续衰退,接续产业难以发展,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低收入和高失业长期并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29]。城市结构转型问题成为这类城市面临的难题。因此,研究近代工矿业城市的崛起对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并实现二次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地方志编写领导小组.唐山市东矿区地名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 徐静珍,李赞.古冶资源枯竭区经济转型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43 -45.

[3] 李文利,王超,李赞.古冶资源枯竭区产业转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6):57 -58.

[4] 蒋梁鹏.唐山市古冶区城市夜景规划[J].灯与照明,2004,28(1):26 -28.

[5] 刘抚英.唐山市古冶区工业废弃地活化与再生策略研究[J].建筑学报,2006(8):24 -27.

[6] 侯刚.古冶区经济发展概况[J].经济论坛,2004(23):123.

[7] 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 岳岐峰.唐山经济概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9]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一[M].张静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10] 杨文鼎,王大本.直隶滦州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

[11] 唐山市东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东矿区志[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

[12] 1903年11月袁世凯参张翼折[M]//魏子初.帝国主义与开滦煤矿.上海:神州国光社,1954.

[13]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M].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4] 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15] 开滦煤矿史志办公室.开滦煤矿志:第1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16] 孙海泉.唐廷枢时代开平煤矿成功的原因浅析[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86.

[17]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18] 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厦门大学,2007.

[19] 任庆海,李权兴,王兴业.唐山城市名称由来考[J].唐山学院学报,2011,24(2):7 -11.

[20] 郝飞.唐廷枢与唐山近代社会变迁[J].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5 -12.

[21] 熊性美,阎光华.开滦煤矿矿权史料[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2] 靳宝峰,孟祥林.唐山市志:第2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3] 闫永增,刘云伟.近代工业与唐山医疗事业的发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73 75.

[24] 肯德.中国铁路发展史[M].李抱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25] 开滦煤矿史志办公室.开滦煤矿志:第2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26] 开滦煤矿史志办公室.开滦煤矿志:第4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27]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海关与邮政[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8] 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9] 董锁成,李泽红,李斌,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5):12 -17.

猜你喜欢
林西开平唐山市
干杯吧,朋友(短篇小说)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林西矿业煤场网壳抗推支座设计与受力分析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烧不掉的兄弟情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古镇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