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的七个维度

2014-01-02 07:39李文明马伟伟侯晓青
关键词:大学校园伦理维度

李文明,李 勇,占 佳 ,马伟伟 ,侯晓青,曹 莉

(1.江西财经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研究生部, 江西 南昌 330013)

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的七个维度

李文明1,李 勇1,占 佳1,马伟伟2,侯晓青1,曹 莉1

(1.江西财经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研究生部, 江西 南昌 330013)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维度问题是有关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全面而系统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应包含知识、技能、意识、伦理、行为、评价与建议以及意愿等7个维度。7个维度下又包含个25个亚维度和50个基础维度。7各个目标维度(包括其属下的亚维度及基础维度)之间的互利共生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层次提高、内涵丰富、效果提升的必由之路。

目标维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互利共生;大学

X321

A

1673-9272(2014)06-0199-04

2014-10-25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编号:10JY11);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校级重点课题:“国民环境素养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编号:201314);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游客环境教育共生机制研究”(编号:2014016)。

李文明(1968-),男,江西临川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文化、环境教育研究。

校园环境教育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之间关系密切,21世纪初,有关校园生态文化议题的研究伴随着环境教育议题的研究热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一些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其中,覃逸明、吴文亮首开了国内校园生态文化研究的先河,[1]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到本议题的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校园生态文化的价值、[2]意蕴、[3]功能、[4]方向、[5]哲学基础、[6]景观设计、[7]与生态文明的关系[8]等。尽管有关校园生态文化的研究已渐成热点,但关于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的研究却非常薄弱。事实上,截止到2014年7月31日,在诸多的研究者中只有个别研究者聚焦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问题的专题研究。其中,祝杨军提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学术目标、环境目标和系统目标四个部分;[9]李国新主张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目标分别为教育目标的生态化、学术目标的生态化、环境目标的生态化及系统目标的生态化;[10]而于巍则强调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实践目标由人才培养目标、学术科研目标及和谐环境目标三部分组成。[11]因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的设定涉及到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路径选择、主体参与和效果评价等重要问题;同时,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相对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具有其层次高、视野广等特殊性,前者对后者具有一定的示范或参考意义。同时,国内外本议题的研究尚显薄弱,尚有待加强。本文拟基于生态学中互利共生的视角,系统地探讨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谱系问题,以丰富有关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体系,并推动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实践效果的提升。

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维度

参考和研判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的思索认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维度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意识目标、伦理目标、行为目标、评价与建议目标以及意愿目标等7个方面,这7个目标维度下面又包含生态学基础知识、校园生态系统知识等25个亚维度以及生态系统构成知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养分及水循环知识等50个基础维度(见表1)。具体包括:

(一)知识目标维度

这里的知识概称环境类知识。通过课外专题活动和课内课程渗透以及校园自导式环境解说系统来传播环境知识始终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有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环境知识的增长是衡量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实现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环境知识对环境意识的养成以及环境伦理观念的形成等均有基础性的作用。在众多的环境类知识中,生态学基础知识,校园生态系统知识,环境保护类政策、法规等知识这3个领域是知识目标下的重要亚维度。在生态学基础知识亚维度属下又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构成知识、食物链与食物网知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知识、生物多样性知识等4个基础维度;在校园生态系统知识亚维度下又主要包括校园自然生态系统知识、校园社会生态系统知识2个基础维度;在环境保护类政策法规知识又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3个基础维度。

(二) 技能目标维度

包括一般性环境保护技能、资源节约技能、低环境影响技能和生态审美技能等4个亚维度。前三者是基础性技能,后者是提高性技能。其中,一般性环境保护技能亚维度主要包括垃圾的收集技能、垃圾分类投放技能2个基础维度;资源节约技能亚维度主要包括节水技能、节电技能2个基础维度;低环境冲击技能是指主体在避免或降低对环境造成冲击的技能,这一亚维度属下主要包括低动物及其生境冲击技能、低植物及其生境冲击技能2个基础维度;而生态审美技能是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中所展现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以及动植物的自然美等事项进行审美的技能,掌握正确的生态审美技能是获得生态审美愉悦进而增进对生态环境热爱之情的重要途径之一[12]。这一亚维度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审美技能、文化多样性审美技能、校园自然生态和谐审美技能及校园社会生态审美技能等4个基础维度。

表1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维度谱系

(三)意识目标维度

这里的意识(Consciousness)概称环境意识。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外界以及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觉知状态和敏感性。在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中,意识一词特指各个主体的环境意识,即其环境、生态、资源及其与自身和自身行为的关系的觉知状态和敏感性。意识目标是高于知识和技能的较高层次目标。因为从知识和技能转化和升华为意识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它一般包括环境保护类意识、环境忧患意识、环境冲击敏感意识和环境学习意识4个亚维度。其中环境保护类意识亚维度下又包括动环境污染防治意识、生态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3个基础维度;环境忧患意识亚维度下又包括自然环境忧患意识、人文环境忧患意识2个基础维度;环境冲击敏感意识亚维度下又包括自然环境冲击敏感意识、社会文化环境冲击敏感意识2个基础维度;环境学习意识亚维度下又包括校园环境标示牌阅读意识和自主获取环境类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意识2个基础维度。

(四)伦理目标维度

广义上的伦理既包括环境伦理,又包括人际伦理。涉及到相关主体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助于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伦理目标维度下有环境伦理、环境权益伦理、社会组织伦理、学术生态伦理以及消费伦理5个亚维度。而环境伦理亚维度下又有人与自然平等的基础维度,环境权益伦理亚维度下又有环境权益代内公平观念和代际公平观念2个基础维度,社会组织伦理亚维度下又有校内不同组织间互利共生观念基础维度,学术生态伦理(主要适用于教师)亚维度下又有学术生态位交互作用及学术能力演替基础维度,消费伦理亚维度下有消费权益与消费便利和谐共享观念以及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2个基础维度。

(五)行为目标维度

这里的行为是环境保护行为或低环境冲击行为的统称。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固然强调知识的获取、技能的习得、意识的养成和伦理的培育,但更重视行为的付出。没有积极的环境行为的付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就没有落到实处,就有陷入“空谈”的危险。显然,利益相关者环境保护或低环境影响行为的付出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外在行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可持续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积极环境行为的付出本身有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措施、自控能力、个人癖好、社会舆论、利益让渡等。行为目标维度下主要有自律行为和律他行为(干预行为)2个亚维度。而自律行为亚维度下又主要包括自产垃圾处理和他人产垃圾处理2个基础维度,律他行为(干预行为)亚维度下又主要包括对他人资源浪费行为进行提醒或制止以及对他人环境破坏行为进行提醒或制止2个基础维度。

(六)评价与建议目标维度

这里的评价与建议是指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主体在经历并接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影响后对相关的环境问题、环境事件、环境影响水平、环境可持续性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的行为。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谱系中,本目标维度属较高层次的目标,主要包括环境审美评价及合理化建议2个亚维度。二者属下又包括动植物审美评价、环境行为审美评价以及校园节约能源建议、校园环境影响管控建议、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效果优化建议等5个基础维度。

(七)意愿目标维度

在心理学上,意愿是指个体将来实施某一行为的心理倾向。在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领域,也可采用意愿目标维度来衡量或评价利益相关者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成效的影响程度。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意愿目标维度属下主要包括捐赠意愿、从事环保型消费活动的意愿、(学生)从事生态环保类工作的从业意愿、(学生)持续(或终生)从事环境学习的意愿等4个亚维度;其中,捐赠意愿亚维度下主要包括环保公益捐赠意愿和扶贫捐赠意愿2个基础维度;而其他3个亚维度属下则各包括1个基础维度,分别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的意愿、(学生)毕业后在生态环保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意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持续地学习环境知识和技能的意愿。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相关主体的意愿并不必然导致所指向行为结果的出现。然而,意愿有无的本身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衡量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达成的程度。

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维度间的共生关系

在生态学上,所谓共生是发生关系的双方均有肯定的效果(互利共生)或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偏利共生)。[13]在上述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七个目标维度中,之间发生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其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知识及技能二个维度是基础。环境知识的获取有利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的认识和感知,有利于积极的环境态度的形成,这对于环境意识的养成、环境伦理的培育、对环境现象或事件的科学评价、合理的建议的提出、环境保护行为的付出均有基础性的意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当利益相关者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也付出了自己认定的环境保护行为,但行为结果却有可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她)环境保护知识或技能的缺乏,结果积极的意愿却导致了“无知识”或“无技能”的消极或不当行为。

(2)伦理维度是最高层次,也最为关键的目标维度。特别是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构建“人的生存利益可以大于自然的生存利益,但人的非生存利益不应该大于自然的非生存利益”[14]这一环境伦理或生态伦理后,利益相关者赋予环境以道德关系主体的地位,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环境和环境问题。这一伦理观念的形成对主体的意识养成、日常环境行为的实施、积极意愿的产生等均具有引发和催化作用。

(3)审美与建议目标维度与其他目标维度联系紧密。它凸显利益相关者相关主体“亲环境”和“亲社会”的价值光芒,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具有知识传播和伦理观念践行的示范效应、警示作用和参考价值。同时,较强的环境伦理观及环境意识会导致事审美与建议的主动性更强,层次也更高;同时,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扎实和娴熟,又会驱动审美及建议的结果也更富有具建设性和可行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在目标维度上总体上具有多维性,包括知识、技能、意识、伦理、行为、评价与建议、意愿等方面的多重目标维度,这些目标维度之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些目标之间的互利共生是增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提升建设的层次,实现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效果的最优化的必由之路。

[1] 覃逸明, 吴文亮. 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构思[J]. 高教论坛, 2003, (1):134-136.

[2] 叶宗波. 论校园生态文化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德育价值[J] .学术论坛, 2005, (12): 198-200.

[3] 刘月岭; 武立敬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意蕴及价值[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2(4): 114-116.

[4] 胡祖吉. 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 教育探索, 2007,(12): 106-107.

[5] 李素敏.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三面向”[N]. 盘锦日报, 2006-07-13. 001.

[6] 冯 婕, 祝杨军. 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哲学基础[J]. 北京教育(德育), 2008, (3): 17-19.

[7] 李 静,傅 莉. 突显校园生态文化——安徽大学新校区植物景观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 2007, 5(2): 36-38.

[8] 刘月岭, 武立敬.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及其生态文明[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 (2): 6-10.

[9] 祝杨军. 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目标与实现路径[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 2010.20.

[10] 李国新.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学理论, 2012, (3): 169-170.

[11] 于 巍.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目标研究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30 (3): 152-154.

[12] 李文明, 钟永德. 生态旅游环境教育[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65.

[13] 李景文. 森林生态学(第2版)[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191.

[14] 李文明. 整合与超越——论新生态伦理观的建立[J]. 求索, 2008,(1): 141-143.

[本文编校:李浩慧]

A Study of the Seven Dimensions of the Object of Ecolog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Campus

LI Wen-ming1, LI Yong1, ZHAN Jia1, MA Wei-wei2, HOU Xiao-qing1, CAO Li1
(1. Tourism and City Management Faculty,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2. Postgraduate Department,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The object dimen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ecologic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research area of ecolog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The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object dimensions are supposed to consist of 7 ones: knowledge, skill, consciousness, ethics, behavio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illingness, with 25 subdimensions and 50 basic dimensions. And the rise of depth, the enriching of connot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effect depend on actually the intergrowth between and among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sub-dimensions and basic dimensions.

object dimension; campu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tergrowth;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伦理维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