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娟,方桂珍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将会有3.66亿人患糖尿病,而且大多数新病例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2],患病率国外报道40%~60%[2,3],国内报 道 高 达 85%[4]。 临 床 主 要 表 现 为 肢体远端及躯干部分的麻木、疼痛、异样感,呈袜子样或手套样,甚至肌肉萎缩,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关于DPN的危险因素已有很多研究,其中,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则是公认的危险因素[5]。本研究重点探讨血糖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1.1 对象
1.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行肌电图检查的2型糖尿病病人共269例。以神经肌电图检查为诊断DPN的金标准,将269例病人分为DPN组147例和非DPN组122例。其中男155例,女114例,年龄20岁~90岁(57.55岁±0.82岁);身高140cm~185cm(164.94cm±0.49cm);体重45kg~109kg(68.51 kg±0.74kg);糖尿病病程1d至30年(7.66年±0.42年);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190 mmHg(131.26mmHg±1.09mmHg);舒张压49 mmHg~112mmHg(76.62mmHg±0.68mmHg)。男性合并DPN者83例(53.55%),女性合并DPN者64例(56.14%)。
1.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何时间)血浆葡萄糖(VPG≥11.1mmol/L(200mg/dL);或②空腹(禁热量摄入至少8h)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126mg/dL);或③口服葡萄糖(75g脱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的血浆葡萄糖(2hPG)≥11.1mmol/L(200mg/dL)。DPN诊断金标准:①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即感觉神经及(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参照汤晓芙的《临床肌电图学》标准[6]。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病人;②在浙江省中医院肌电图室完成神经肌电图检查者;③所收集的病人一般资料及血糖指标完整者。
1.1.4 排除标准 ①病人一般资料及血糖指标的检测与神经肌电图检查的时间间隔超过2个月者;②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等以及感染性、中毒性、营养性疾病、尿毒症等原因引起的神经损伤。
1.2 资料收集及观察指标的测定
1.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病人的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
1.2.2 糖尿病指标的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采用国产BIO 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OGTT试验空腹及2h血糖采用AEROSET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随机血糖即为病人入院时随机测得的血糖值,所用仪器为强生的稳豪@倍优型血糖仪。
1.2.3 神经肌电图检查 采用美国产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系统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以及波幅。由肌电图室专业医师操作并做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出DPN的危险因素。
2.1 一般资料分析 DPN组病人年龄、身高、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与非D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BMI、舒张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DPN组与非DPN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糖尿病指标的比较 DPN组HbA1c、随机血糖、FPG与非D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DPN组与非DPN组血糖指标的比较
2.3 单因素分析结果 将病人的一般资料及各血糖指标一一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身高、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c、随机血糖、FPG是DPN的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3。
表3 DPN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4 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HbA1c、随机血糖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DPN的最常见形式是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引起病人肢体疼痛、保护性感觉丧失、足部溃疡甚至截肢,它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重要原因[7],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本研究共纳入269例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DPN病人147例,患病率为54.6%,与文献报道相仿[8]。关于DPN的相关危险因素,国内外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影响DPN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水平、血糖控制差、肥胖、视网膜病变等[9-11]。各研究报道不一,但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则是公认的危险因素[5]。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血糖指标与DPN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积极地监测并控制血糖提供有效的依据。
3.1 年龄、糖尿病病程与DPN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下65例,合并DPN19例(29.2%);50岁~60岁79例,合并DPN41例(51.9%);60岁~70岁76例,合并DPN44例(57.9%);70岁~80岁38例,合并DPN33例(86.8%);80岁以上11例,合并DPN10例(90.9%)。糖尿病病程1年以下54例,合并 DPN20例(37.0%);1年~5年74例,合并DPN32例(43.2%);5年~10年73例,合并DPN45例(61.6%);10年~15年31例,合并DPN23例(74.2%);15年以上37例,合并DPN27例(73.0%)。本研究还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是DPN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增加,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也会增加,这与国外报道[12]相一致。
3.2 血糖指标与DPN的相关性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1c是检测血糖水平的3项重要指标,而随机血糖因其测定快速、操作简单、方便,可随时检测,在临床上可作为补充筛查试验。本研究显示,DPN组的HbA1c、随机血糖、FPG均显著高于非DPN组,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随机血糖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还表明,血糖控制佳与否,也会影响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国外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也证实,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与DPN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7]。其中,HbA1c可以反映病人近8周~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在本研究中,HbA1c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尚未发现2hPG与DPN的关系,这与国内某些研究[11]不一致,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小或DPN诊断标准不一致有关,因此,需要扩大样本量或统一DPN诊断标准以进一步研究确定2hPG对DPN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随机血糖也可能成为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是以往研究所没有的。随机血糖是指任意时刻抽取人体静脉血或者末梢血所测得的葡萄糖含量,在临床中常作为补充筛查试验,同时随机血糖值也是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的一项重要补充指标。因此,研究提示临床在关注空腹血糖和HbA1c的同时,也应重视随机血糖值的变化,监测糖尿病病人入院时的随机血糖对指导治疗、监测病情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病人中患病率较高,而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发现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随机血糖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3]指出,积极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最重要措施。因此,建议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下肢的定期评估和教育,尤其是对老年人以及糖尿病病程较长的病人更应该给予重视,以减少致残率及截肢率,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一是本研究只选取杭州市一家医院的糖尿病病人,样本量较小,尚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病人的情况;二是神经肌电图检查虽然已成为公认的金标准,但它对于小神经纤维受损的病理改变相对并不敏感,临床可以观察到部分病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而神经电生理检查却正常,因此它并不能绝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 Wild S,Roglic G,Green A,et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es Care,2004,27(5):1047-1053.
[2] Kiani J,Moghimbeigi A,Azizkhani H,etal.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 in Hamedan,Iran[J].Arch Iran Med,2013,16(1):17-19.
[3] Lemaster JW,Mueller MJ,Reiber GE,etal.Effect of weight bearing activity on foot ulcer incidence in people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Feet firs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hys T-her,2008,88(11):1385-1398.
[4] 李莉,王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4):310-312.
[5] Boulton AJ,Cavanagh PR,Rayman G.The foot in diabetes[M].Hoboken:John Wiley,2006:137-139.
[6] 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134.
[7] Smith AG,Singleton JR.Obesity and hyperlipidemia are risk factors for early diabetic neuropathy[J].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2013,27(5):436-442.
[8] Tabatabaei-Malazy O,Mohajeri-Tehrani MR,Madani SP,etal.The prevalence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related factors[J].Iranian J Publ Health,2011,40(3):55-62.
[9] Al-Mahroos F,Al-Roomi K.Diabetic neuropathy,foot ulceration,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Bahrain:A nationwide primary care diabetes clinic-based study[J].Ann Saudi Med,2007,27(1):25-31.
[10] Ugoya SO,Ugoya TA,Puepet FH,etal.Risk determinant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Jos North Central Nigeria[J].J of Chinese Clinical Medicine,2008,3(5):285-291.
[11] 宋庆芳,宋光耀.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2-224.
[12] Won JC,Kwon HS,Kim CH,etal.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hospital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in Korea[J].Diabet Med,2012,29(9):e290-e296.
[1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S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