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研究

2014-01-01 02:59潘友利孙建华
体育科研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本体育教师院校

潘友利,孙建华

体育校本课程是结合地区自然人文资源、经济及文化发展特点,学校及体育教师的优势特长,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提高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与补充性,以遵循学校培养目标,以体育知识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学校体育特色课程。而很多人将体育校本课程直接等同于体育课、课外活动课。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是为国家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培养准教师更需要多才多艺。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是培养高师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我国高师院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都处于起步阶段。加强高师院校体育校本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是高师院校课程的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师院校开设的体育校本课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有利资源,查阅了有关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校本课程方面的相关著作、教材、期刊文献,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1.2.2 专家访谈法

基于本文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程序等问题,笔者先后访谈了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体育学院、长春师范学院的体育课程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类比、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科学的推理与分析,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意义

2.1.1 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需要

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心智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时期,比较自我和富有个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我国师范类学生人才培养,这就要求我国高师院校体育教育必须要改革。体育是一个基础学科,奠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特长的发挥。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能发挥它特有的作用,满足学生多种不同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2.1.2 是国内教育改革科学化形势的需要

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时数,都是国家统一的。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具有差异性的学生,显然是不合理的。教育部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高师院校的学生将来大多会成为人民教师,而将来的教师成长趋势也是需要多才多艺。

2.1.3 是形成高师院校特色的需要

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质量将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最初建构。通过体育校本课程来培养各种各样的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是高师院校的重要方面和本职属性需要。学校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而构建特色学校就需要积淀和构建本校的核心文化,而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是构建核心文化的重要方面。我国不同省份的大学,同一省份内不同城市的师范大学,通过挖掘当地本校的课程资源构建本校最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是形成高师院校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

2.1.4 是展现体育教师能力的需要

当前我国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待遇差,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受到“职业歧视”,体育课边缘化。体育校本课程开设可以根据学校和体育教师的优势和特长进行,这样可以展现体育教师的价值和风采。体育教师在开设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亲身进行研发、编写和实践校本课程。在这一过程中,会促进体育教师的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提高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成长。

2.1.5 传承和保护地域体育文化的需要

我国体育的产生本身具有明显的民族民间性和地域性文化特点。但是这种地域体育文化正在受当今社会条件的影响,逐渐消退。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让国人堪忧。体育校本课程开设借鉴引用地域体育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地发扬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域体育文化。

2.2 我国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应具备基本条件

2.2.1 经济物质保障

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离不开经济物质保障,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是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加大,有力支撑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了我国高师院校大学学校的办学条件、治学环境,这为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经济物资保障。

2.2.2 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向性

体育课程目标的多样性为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基本条件。体育教育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体育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力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为体育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多个触发点,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在认识和把握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体育学科资源优势,挖掘本校和当地体育课程资源,开设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

2.2.3 国家和政府的多种政策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育部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为高师院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正式进行。

2.2.4 地方和学校独特丰富的体育自然人文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和学校有独特丰富的体育自然人文资源,多个民族传承着各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为各地高师院校开设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3 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原则

2.3.1 “健康第一”的原则

体育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增强体质,学习体育技能,开发学生体育运动潜能。体育校本课程开设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置的内容正是学生所需要的。体育校本课程的开设应具备健康第一的原则,无论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等都要切实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关联。从短期目标来看,应该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保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长远目标来看,应对学生终身体育及成长成才起导向作用。

2.3.2 开放性原则

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心智发展较为成熟的高师院校大学生,他们接受的信息是多样化的。因此,根据高师院校大学生生理心理及体育学科本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时应遵守开放性原则。课程的类型、开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开设的范围可延伸到校外,可与其他高校积极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享受丰富而又优质高效的体育校本课程,才能更大可能地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接触点,进而达到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意义和目标。

2.3.3 经济性原则

在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时都应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少花钱,开设选取的课程资源要以校内和社区内的资源为主,放眼校外并估计社区外的课程资源,避免舍近求远,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宝贵资源,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开设学生有学习兴趣、教师最熟悉和能驾驭住的体育校本课程。

2.3.4 趣味性原则

具有趣味性的东西犹如一块磁石,能够发出强有力的磁波,对周遭的事物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作为校本课程在选择趣味性材料上,体育校本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空间,因为体育本身具有游戏趣味性,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的口味。

2.3.5 创新性原则

开设高师体育校本课程,学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展现出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体育教师展示体育特色课堂,体育校本课程开设必须具有创新性,否则体育校本课程如同传统体育课,哪个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都一样,学生会失去对体育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2.4 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程序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是指学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步骤或工作进程。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的主要模式有斯基尔贝克的、塞勒等人的、托马斯的以及我国学者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这些开发程序在具体步骤上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大体上都经过建立校本课程组织、调研评估、拟定方案、组织实施等过程。

笔者参照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流程,我们从中归纳、总结了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程序(图1),它是依据高师院校的师生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不同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校本课程的程序可以有所不同,但是都应包括:体育环境资源调查评估、组建体育校本课程团队、拟定体育校本课程方案、体育校本课程申报、校本课程确立与实施5个组成部分。

图1 高师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程序Figure 1 Process of Setting Up School-based PE Curriculum in Normal Universities

2.4.1 体育环境资源调查评估

在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时首先应该进行体育环境资源调查评估(图2)。只有完成对学校发展需求、总结经验、客观物质条件、优势与劣势的调查评估的基础上,才可以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否则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会遭受很多得困难与阻碍。

图2 体育校本课程的体育环境资源调查评估Figure 2 Investigation & Evaluation of PE Environment Resources for School-based PE Curriculum

2.4.2 组建体育校本课程团队

体育环境资源调查评估后,就应组建规范有效的体育校本课程团队(图3)。组建有效和谐的课程开设团队是成功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前提。团队主要任务是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团队应容纳学校资深优秀的体育教师,如体育学科带头人、体育骨干教师、体育高级特级教师、体育课程专家等。团队的任务具体分为:撰写开设方案、筛选优质体育校本课程、汇编体育校本教材、监督体育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等。

图3 体育校本课程团队构成Figure 3 Team Composition for School-based PE Curriculum

2.4.3 拟定体育校本课程方案

体育校本课程团队成立以后,就应拟定体育校本课程方案(图4)。

图4 体育校本课程方案Figure 4 Program of School-based PE Curriculum

2.4.4 体育校本课程申报

高师院校校本课程申报程序,一般是由学校体育学科组教师研发设计体育校本课程后,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经过委员会的审议及调查学生选课情况后而做出是否应保留、修改或是否裁掉这一课程的过程。学校课程委员会要鼓励体育教师积极申报体育校本课程,在审议时既要考虑专家的意见又要顾及学生的选择,尽量开设出有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学生喜爱的高质量体育校本课程。

2.4.5 校本课程确立与实施

经过审议入选的体育校本课程,要由申报教师和委员会一起讨论商定对其内容加以修订和编写校本教材,再由学校教务处人员负责排课,确定上课时间和地点。最终将各位教师申报成功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料统一汇编存档,以便日后查阅和总结。经确立设置下来的体育校本课程是可以随着社会发展、知识更新及学生的反馈需求在实际课堂上加以增删完善的,这样就能为体育校本课程不停地注入新鲜的血液。

2.5 我国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2.5.1 缺乏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客观条件

经济物质水平低、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客观条件成为部分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阻碍。我国多数地方师范大学现有客观条件无法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包括校本课程体育教师短缺,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匮乏等。校本课程开设需要足够强大的物质条件作后盾。很多高师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开设校本课程意识。

2.5.2 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评价

体育校本课程合理的管理与评价体系能指导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方向。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调查发现,部分高师院校开设的体育校本课程没有经过体育课程申报和审议,体育校本课程缺乏科学合理性。还有些开设的体育课程对高师院校大学生这个水平阶段是不适宜,有的课程设置偏难。由此可见,我国部分高师院校的体育校本课程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评价。

2.5.3 缺少科学长远规划,随意开设课程

通过吉林省长春市部分高校的专家及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得知,当前我国部分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体育教学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实施,没有一定的标准规范,也不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3 建议

3.1 做好体育环境资源调查评估

高师院校在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前,体育环境资源的调查评估很重要。认真调查研究这些体育环境资源,为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所用,使之更适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体育课程发展与学科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研究成为课程开发的指南针。课程实践的实施是以系统和详尽的理论研究为前提条件的,高师院校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应以先进的科学研究为指导。

3.2 指导学生校本课程选课

高师院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设成功,增加了师范类学生选课的种类,且在课程实施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没有深入体验,对自己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也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学生选课时,体育校本课程团队成员有必要对其编制具体的选课说明和指导。向学生说明开设的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意义、授课形式等。在开始授课前两周,可以设置体验式课堂,之后学生对体育校本课程有了了解之后,根据个人兴趣需求特点等再选择是否选中这门课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3.3 重视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培训

目前,只有很少的高师院校的体育教师接受过专业的体育校本课程开设技能的培训,对体育校本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认识不深。若要开设高质量的高师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体育校本课程确定实施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团队,应组织力量对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培训。体育教师应当遵循高师学习阶段体育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放性、趣味性规律,遵循教学基本规律,依据高师院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实施教学,并结合个人优势特点,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风格。

3.4 丰富完善教学手段

课程的改革必然伴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丰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被迫接受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制作体育校本课程视频,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让学校师生自由学习。同时,学校还可广泛聘请校外教练、专家开展体育教学、学术交流。

3.5 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管理和评价

高师院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师应制定与体育校本课程相对应的课堂管理规范,对学生体育校本课程上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考核管理,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应给以鼓励和表彰。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的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同时设置学校网络评价教师系统,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对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及建议。

[1]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16.

[2] 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二)[J].中国学校体育,2012(5).

[3] 吴键.教学技能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4(3).

[4] 肖林鹏.现代体育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7):242.

[5] 陈淑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5).

[6] 张义泉.高等师范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7] 范玲玲.地域文化视域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3(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4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EB/OL].http://www.dss.gov.cn/News_wenzhang.asp?ArticleID=348153

[9] 百度百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SLMUSMRO9QNuR U66k7noyictXn9t9QR73o_QZHMK-J2RUGAdcei2-T47UFAO_B4amIdj0Z3WlYjH8FX99lgq

[10] 陈燕慧.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6).

猜你喜欢
校本体育教师院校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