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芳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在提高幼儿美术素质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为幼儿提供感知美的环境。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园要顺利地开展美术活动,首先必须为幼儿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由于幼儿的大部分活动是在活动室进行的,因此教师能否在活动室环境的布置上使幼儿产生一种富有情趣的审美感受很重要。以往,教师在布置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儿童特点和童趣性,而较少考虑其审美价值,因此活动室环境布置显得复杂而缺少变化,有明显的模式化特征,缺乏延续性和目的性。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充分考虑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并与日常教学相联系,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充分利用适当的时机,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去感受不同环境的气氛,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二、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幼儿。
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三、在美术活动中注重寓教于乐。
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游戏、喜欢故事,那我们就创造条件,想办法让美术活动与这些方面相结合,在玩玩、画画、做做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以创意的形象表现他们所见、所想、所希望的事情,使幼儿的艺术潜能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发展。单纯的蜡笔画、水粉画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技能的发展,因此,我园在原有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大胆开展创意美术,根据各年龄班不同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开展了印章画、手指点画、手掌画、粘贴画、棉签画等活动;中班开展了吹画、拓印画、肌理画、染色画等;大班增设了线条画、水墨画、刮画、砂纸画、版画等,并利用日常生活中可用来画画的许多废旧材料,如:雨伞、旧衣服、礼品袋、饮料瓶、旧挂历、纸皮箱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和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
四、努力使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
传统的美术活动程式化明显,目的性单一,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要真正进行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表现是困难的。这种活动还会使幼儿对某种工具产生偏爱或单方面发展,从而影响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使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还可以选择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在瓷砖上自由作画。还可以让幼儿用小树枝、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以轻软的沙地作画纸。这样,幼儿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棉签、勺子、瓶子、盖子作画笔;用藕、萝卜、土豆作刻模印章;还可以让幼儿用吹塑纸、旧挂历、废胶片、碎布、盘子等,采用吹、泼、贴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多种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的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合作作画活动,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五、加强家校合作,促进美术教育。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生活、家长行为都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部分家长一方面重视幼儿美术教育,另一方面对美术素质教育不了解,认为跳舞、唱歌、画画、就是艺术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方法简单,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简单地认为只要孩子学会画几样东西就能提高素质,以孩子学会了画什么来衡量孩子的素质提高与否,以“象”与“不象”来判定好坏。不少家长美术知识的欠缺加上对艺术教育了解甚微,造成对美术课的效果要求偏激。美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稳定、持久、内在的"素质"也不是很快就能形成。
应重视幼儿家长学校的建立,在幼儿家长学校中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通过讲座、咨询、辨析、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美术培养的良好方法。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适当安排面向家长的课程,在常规内容之外,普及一般的美术知识,提高家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水平。
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练习或游戏完成。教师只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才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进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像能力及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