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西楚文化资源,推动美术校本课程建设

2013-12-31 00:00:00王艳燕
考试周刊 2013年45期

宿迁自古被称为“第一江山春好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拥有丰富深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积淀,如皂河龙王庙行宫、项王故里、真如禅寺、泗阳云渡桃雕、泗洪大柳巷玉带折、宿迁琴书、淮红戏、淮海戏、霸王锣鼓等,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西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西楚文化资源,开设与西楚文化相关的绘画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掌握西楚文化及绘画技艺的同时,形成乡土情感和乡土意识,增强建设家乡和振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一、当前西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但仅限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的检验;二是传统美术教育理念陈旧,只注重美术学科本位,在学科渗透融合上缺乏探索,应注意将资源开发与社会、文化资源利用相结合;三是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仍然采取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四是美术教育针对性不强,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育与实践无法产生共鸣;五是美术课程教育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需要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作为有益补充。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一些课题和内容离本地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亲身体会到,不容易引起共鸣,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二、开发西楚文化资源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一是选材上突出因地制宜。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必须突出地域差异,强调个性化。西楚文化是自秦至西汉早期,以苏北地区为核心的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一种很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内容丰富,内涵博大精深,是宿迁地方文化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页,必须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加以充分利用。二是内容上强调有所取舍。要本着择优择近的原则,在充分了解本地区美术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学生有所耳闻又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摒弃糟粕,寻找与美术课程相匹配的资源,使开发的美术资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实践上强化动手能力。要强调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通过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走上社会开展教学实践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的意识。四是尺度上要求整体把握。要从总体上把握好美术学科内部、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关系,综合利用美术学科领域的各种知识开展教学,并注重密切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避免人为地将美术与人类文化割裂开来。

三、西楚文化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模式

1.渗透模式。即把西楚文化资源直接、间接地加以借用,将西楚文化物质的、非物质的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中,在进行美术学科教学的同时,“春风化雨”式地传承西楚文化资源的精髓。要把握教学渗透的两个原则——相关性和适宜性,即引入的地方文化资源既要与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经验、课堂的主题相关,又要恰当地针对本地和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2.介入模式。即在筛选、整合、加工的基础上,将系统化的西楚文化资源有效引入美术课程系统并付诸教学实践,通俗来说就是编辑地方校本课程、开展本土文化教学。这一模式是由地方或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契合度高,教师的参与度、学生的趣味性都比统一教材要高,教学效果必然远优于传统课本。但是这一模式对于教学设备、场地、资金等资源和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较高。

3.实践模式。即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深入宿迁的自然景观、文化艺术活动现场、手工艺作坊或美术馆、展览馆等场所观摩学习,获取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比如组织观摩乾隆行宫,这一教学实践过程中既包括对于色彩、构图等美术教学,又包括房屋结构、间架力学等物理知识,还包括树木花草等植物学知识,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学能够使这些原本互不相干的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教学合力。

四、开发利用西楚文化资源的一般步骤

1.背景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对西楚文化资源的相关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学生喜欢的或者想了解的内容,学生喜欢的学习模式,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环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2.收集整理。对本地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作出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美术课程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归类整理,分门别类,筛选出其中具有美术学科利用价值的资源。

3.确定课题。在调查分析、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能力和地方文化中的优势资源等三方面因素,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

4.教学设计。不仅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将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寻找西楚文化资源与美术学科内部各个领域之间的连接点,如绘画、欣赏、雕塑、书法等,并寻找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如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以及寻找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连接点。

5.活动开展。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发展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完成,并使导入、新授、练习巩固、小结、评价等环节环环紧扣,使得教学内容多而不乱。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方式、方法,并注意协调与学生的关系。

6.教学评价。依据美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作出判断,这是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保障,需要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7.教学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对每一位美术教师来说都是值得探索的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惑是难免的,关键在于能针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反思是教师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自我发展的最根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