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关注”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2013-12-31 00:00:00刘兆飞
考试周刊 2013年45期

摘 要: “已有的经验”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认知策略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借助已有的经验,实现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构建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生活经验 认知基础 认知策略

一、引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化学学习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理念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已有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借助“已有的经验”,实现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处理,进而构建新知识。

二、把握“已有的经验”的内涵及理论背景

“已有的经验”包括学习者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认知策略三个方面。已有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许多著名教育家都曾作出精辟的论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戴维·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前苏联心理学家利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过这样一个恰当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以上论断告诉我们,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都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活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学中要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认知策略这三个方面的经验。

三、从“三个关注”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世界的化学变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食物腐败、木材燃烧、铁制品生锈、水质污染,等等。新的化学教学理念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多年,认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考虑学生有哪些生活经验,对于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化学知识来说,这些生活经验将为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对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化、学科化,对生活经验所蕴含的道理加以解释,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化学知识等行为,都能使学生形成新的化学知识。《标准》在“课程内容”中的列出的“一级主题”之二是“身边的化学物质”,该主题包括“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都有所接触,而该主题内容的学习又将为后续主题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化学学习必须依赖丰富的生活经验。

譬如,执教“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较好地运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铁的生锈条件。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生活中铁制品的颜色”、“铁在空气中能生锈”是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在空气中的铁锈蚀程度不同”或“长时间部分盛水的铁锅(铁桶)锈蚀”的现象,有少部分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导入新知识,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景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已有知识生长出新知识。

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以以已有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已有知识生长出新知识,通过已有知识促进新的学习和新的发展。比如,学生通过“生活中的铁制品颜色与纯铁颜色不同”的矛盾,可以引起积极思考,再联想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化学性质,学生较容易想到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结果。再通过观察“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在空气中的铁丝锈蚀程度不同”的现象,以及学生已有的“铁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使学生再一次产生“预想结论”与现实不同的矛盾。根据图片的情景,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最后能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一部分较好地利用了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并且比较好地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

3.关注学生的认知策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例如,化学加工信息的方法常用到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这些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和技术不仅适用于特定内容的学习,还适用于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策略,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策略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是化学思维的较高层次,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探究“燃烧条件”的策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出探究“铁的生锈条件”的实验方案。这样,就较好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策略,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

四、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经验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从“三个关注”出发,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努力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建构的转变、由接受学习向探索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