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013-12-31 00:00:00刘俊立
考试周刊 2013年45期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必须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作者在教学实或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创设情境,以学生为本,关注生活热点,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实验,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初中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贯彻和实施,笔者在教学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夕阳西下时,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为何撑竿跳高运动员借助一根小小的撑杆,便能跨越高高的横杆?同时,选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投影、多媒体等引入课堂,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本

注重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真正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关键是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那些未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用眼神,微笑、手势等表情和身体语言加以暗示、提醒,鼓励其参与学习,尽量不点名,不大声训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良好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学习探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探究未知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避免因过分的批评、指责影响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老师要善于以柔克刚,及时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为同学间的小纠纷影响整节课教学的开展,此时老师若漠然置之,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简单粗暴对待,往往效果不好。如果能耐心倾听学生的叙述和要求,及时帮助学生化解矛盾与纷争,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带有各种情绪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毫无生气的机器。

三、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实验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要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目的,发挥想象力,再根据已学的知识、收集的资料进行设想,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明确分工,各自完成相关任务,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并不是一门远离人们生活、带着冷冰冰的科学面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科,物理与现代生活密不可分,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从早上叫你起床的“闹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到上学的各种“交通工具”(摩擦、相对运动、热机、速度),从“吃饭”、“使用各种电器”(能量转化)到“穿衣”(摩擦起电、热传导),从“看电视”、“听音乐”(电学、光学、声学)到“运动打球”(力学),物理学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物理知识或生活体验,但是对许多物理现象却是一知半解,甚至有很多误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拘泥于书上所列举的物理现象和知识,把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信手拈来,使学生感觉到现代社会的方便快捷,上天入海(航天飞机,核潜艇等)都与物理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体验到物理学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

五、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相对滞后的问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学校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提高实验设备的配置要求,提高实验设施的配置标准,完善实验设施。第二,采用新课程教材,建设和改进实验室,增加实验课程,切实完成“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第三,加强对实验经验的总结归纳,提高实验创新能力,组织物理方面的骨干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改进实验,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验方案。第四,加强教师实验观念培养和实验技能的培训。从而贯彻落实实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估学生表现,总结反思

学生一走进实验室,教师就应该留心观察,主要是发现学生好的、积极的、新奇的、独特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哪些问题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操作中有没有失误,设计合不合理,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等。

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讲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时,有学生提出:光是不是也由分子组成?对于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教师不要用套话(“你们上大学时会学到的”等)敷衍了事,而要紧紧抓住这个课程资源,让学生互相讨论,争辩。教师不要急于解释,而要让学生寻求解决办法。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学生再不是盼着“万能”的老师解答,而是自己主动上网查资料,在课堂上带着骄傲自信的表情侃侃而谈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上课“满堂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完物理只记得单调的公式和题型;而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体验到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物理的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动力,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