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把抽象的数学放到生活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注意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机整合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让数学联系实际,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情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 生活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活动应当是社会性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把抽象的数学放到生活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注意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有机整合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让数学联系实际,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情趣。
一、让生活进入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入手,立足学生生活上好数学课。
1.开展模拟实践,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学习活动是“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从而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比的应用”中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师:这82根铅笔要分给我们班的学生,按每组学生数来分发铅笔给4个组的学生,第一和二组都是11人,第三组10人,第四组9人,该如何分发呢?”
生1:铅笔总数除以总人数算出每人可得2根,再用2根乘以每组人数,就可以得出每组分到的铅笔数。
生2:算出每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总根数乘几分之几等,就可以得出每组分到的铅笔数。
师:这种按份数多少分配的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计算出各组可得多少根铅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事例为教学内容,令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爱上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运用数学思维,观察认识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观察、认识生活。如教学“百分数”时,课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涉及百分数。课前开展“购房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各房地产业的环境、绿化面积、房价、房屋面积、契税和贷款等有关问题,记录下来,利用掌握的百分数,计算你推销的房屋面积、房价、绿化面积、契税、购房总价和每月还贷款额,还要求设计详细购房方案,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等知识在购房中的应用。同时也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学生在收集整理、运用中,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了学习信心。
二、让课堂再现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师要给学生研究、探索、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让课堂再现生活。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准备着数学问题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习“平移”时,为了让教室变成一个小游乐场,各式各样的玩具都被请进了课堂,放满了教室。为学生创设了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情境中自由地游戏,分享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认识了一种运动叫“平移”,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特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挖掘数学资源,探索数学奥秘。现行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从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使知识有了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活泼的学习材料与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使用教材时应立足学生实际,根据教学所需设计课堂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身边数学,体现数学的价值,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让学生积累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发现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知识,激发探索兴趣。如学习“时、分、秒”,结合教室墙上的大钟表,观察上、下课时间,还可以观察自己一天中学习、活动的时间。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学、用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索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从而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它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图形,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观察、回忆。大多数学生发现:书面、课桌面、黑板面、门、玻璃、商店的牌匾的形状等都是长方形;地板砖、磁盘等都是正方形;楼梯扶手、篱笆格子、玻璃的影子、编织图形和家具上的某些图案等都是平行四边形。又如引导学生理解“单价”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有关“单价”的例子:“每支铅笔10角、每件外衣150元、每双鞋76元、每斤鸡蛋5元等都是单价。”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如日常购物问题时刻伴随着学生生活,买东西、量东西、出门散步,都与数学同在。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思考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令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与数学时刻在一起。
总之,我们应努力搭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积极挖掘数学中的生活内容,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进行课堂教学预设,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数学学习,学到实用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