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道:“我真荣幸,我和××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从而建立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影响学生,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只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都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及多媒体等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问题情境,迸发创新火花。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创设信息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师提供“两个工程队要修一条路,甲队修要8天才能完成,乙队修要6天才能完成”这些条件,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甲、乙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2)甲队单独修三天后,由乙队单独修完这条路还需几天才能完成?(3)甲队单独修3天后,与乙队合修剩下的路,两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4)甲队每天比乙队少修多少?
这样,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提出问题,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无任何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对所有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创设探索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新力,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指导练习,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要素。
3.创设猜想情境。猜想是一种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要求在面临较复杂的问题情况时,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中的相关信息,经过总体观察,对问题实质作出大胆的猜想假设和试探,迅速地判断和推理,力求一下子切入问题的关键,迅速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求异情境。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在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