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不管课改如何进行,教师教学手段如何转变,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数学。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而是因为他喜欢该科任教师。因此,新时期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学识,更要勤于“修炼”“内功、外功”,提升个人魅力,善于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极富感染力、号召力的口才;“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几何作图等。下面我就如何施展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数学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近学生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人为什么喜欢语文呢?是因为喜欢上语文老师的课。某人为什么数学成绩好呢?是因为太喜欢数学老师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上他所任教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首先必须让学生先喜欢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面对学习。新时期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学习应该是愉快、有趣、令人向往的,学校不仅是每个人必须接受教育的地方,而且应该成为每个人自发学习、自发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场所。教师是使学生产生愉悦心情,乐于学习的最重要的软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的关键。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权利、选择、差异,特别要宽容犯错误、说错话的学生。尊重是爱的前提,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移情”效果,从而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
其次,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学优生,又不歧视“差”生,而是多鼓励关心“差”生。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是母亲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教师应从点滴做起,关心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情感融合,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言行上效仿这位老师并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思想,进而主动接受教育和指导,即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总是相互的,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学生学习数学的浅层倾向,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差”生而言尤为重要。
二、展示教师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
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很自然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吸引力是无法想象的。学生喜欢你,就会喜欢听你说每一句话,喜欢你的每一个做法,就算你不修边幅,学生也不会在意。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的综合,是树立教师威信的基石。人格魅力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与教师的年龄、身高无关,而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良好的仪态、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博爱之心。
1.良好的仪态:包括仪表和精神面貌,仪表应该整洁大方端庄,精神面貌包括温和的笑容和饱满的精神。教师心中有阳光学生才有阳光,避免哈欠连天、无精打采、简单粗暴。
2.高尚的师德:简单说就是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等都应该是学生效仿的榜样。
3.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准备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课堂严谨而不失生动,讲解让学生折服。对于学生的任何问题都能以耐心细致的态度解答,问题的设计与探索过程让学生暗暗佩服,不拿课本却讲得得心应手。
4.博爱之心:博爱就是广博的爱,是平等的爱。尤其对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付出更多的关爱,其实很多成绩差的学生是很聪明的,只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他的成长。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永不言弃”必定会赢得学生的敬重。
三、展示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佩服
虽然课堂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但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其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的高低,一个教师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能否驾驭课堂。一个新教师在课堂上考虑最多的是自己怎么“教”,生怕自己讲错了、讲漏了,而成熟的教师在课堂上,考虑更多的则是学生怎样“学”,他不仅能熟练地组织教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恰当地调控学生的情绪,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具体来说,怎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精心备课。除了要考虑如何引入新课、过程设计、教材整合、例题作业设计、导学等外,还要考虑能力培养,课堂气氛,师生的具体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甚至教师语言的设计。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一定要站在差生的角度去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就是指考虑学生怎么学,学些什么,怎样才能学懂,站在后进生的角度备课是指一些学生基础差,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如果这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了,那备课就成功了一半。
2.有效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一开始,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因此,新课引入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立即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活力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课,使数学课堂生活化、情趣化、问题化。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4.启发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的效果的强弱,关键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了启发思维的“点金术”。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启迪学生的智慧,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适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从而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四、发挥语言的魅力,以风格感染学生
“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个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就是语言。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最基本的工具,教师要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因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课堂上语言要生动,还应配合和谐的形体语言,形体语言是一种最原始的语言,也是一种最生动、最能吸引人的语言,它能将许多抽象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且能收到十分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方式,喜欢你的讲课风格。
总之,有的教师用自己的微笑,让学生倍感亲切;有的教师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让我们牢牢记住,数学教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兴趣爱好、身体健康、课余生活、经历体验等,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施展精湛的教学魅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喜欢你,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