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天然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把它当做呆板的方程来解,教师应该让它像生活一样是“活”的,而
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语文与生活的最佳契合点,使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样,语文教学才不至于一潭死水,无波无浪无吸引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氛围 学习习惯
当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怎样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释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打破模式常规教学模式,让学生“活”起来
一说起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就会想起:复习、新授、巩固、作业四个步骤。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多少教师,大家按照这样的模式有条不紊地上课。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推广,人们越来越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教师正在大胆地进行改革。
例如在教学生用词组“不但……而且……;因为……所以……”造句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介绍词义、详细分析、举例说明等,则显得异常枯燥,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也不容易记忆。但是换种教法,先讲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将今天所学的词组串联起一段段内容,让学生听得起劲,记得深刻。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也用这些词组讲故事,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兴趣索然了。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笑”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你来上课,愿意与你交流,那就表明学生对你上的课感兴趣,师生关系很融洽,这是形成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前提。教师要依靠自己的教学机智,不失时机地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主动的学习环境,实施建立在发展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教学。我们必须在师生互为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伙伴关系,鼓励学生敢于超越书本、超越教师。
其实,教师主动走下讲台,往往意味着新的思想观念开始贯穿课堂教学。教师让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对学生信任的表现。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在一起,不仅不会影响师道尊严,反而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密切师生关系。
2.笑看学生,相信学生:教师笑容满面地走进课堂,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轻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笑对学生多么重要,因此,教师切不可吝啬自己的笑容。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笑着讲解课文。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回答出来。如果教师上课时总是板着面孔,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就不敢动,更谈不上踊跃举手、大胆发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创造机会,锻炼学生:教师要切记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得到提高。我们在课堂上千万不可只求个别优等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而忽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冷落他们。其实,中等生和后进生更需要鼓励和帮助,只要教师给予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努力,也会做得很好。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活泼好动、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创造机会。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动”起来
从孩子终身发展的需求来看,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种种的学习方法是否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要教什么?要教给孩子什么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进行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等基本功训练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语言积累外,还应把阅读的“金钥匙”——阅读方法教给孩子,让孩子手执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书海中尽情地畅游。那么,应让孩子掌握哪些最基本的方法并养成习惯呢?
1.自觉扫除障碍的习惯。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这里所讲的读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告诉我们“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若不自觉地解决就会影响他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因此要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让他们养成自觉扫除障碍的习惯,利用字典或汉字的构字规律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读课文。
2.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问题是学习的动力,问题不断学习不止。要有效阅读:带着问题读书,边读书边思考。而孩子的阅读,缺乏的恰恰是问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呢?行之有效且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法就是“课题质疑读书法”。课题质疑读书法操作的程序:“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再质疑。”读前质疑,即在读一篇文章之前,让孩子围绕课题提出三至五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读中解疑,让孩子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尝试着解决问题(这个环节不要求笔答,只要求“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读后质疑,即针对课文内容或文章的布局谋篇或文本等方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都是生蹦活跳的,呆板的程式化教学只能束缚甚至扼杀他们的灵气,只有还语文于生活,让语文教学活起来,语文教学才能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这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