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三年了,实践证明,实施新课程不仅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还要认真研究并重视新教材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把握教材的主要特点,努力为学生搭建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平台,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的高效率是教学之命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呢?
1.对课堂获取知识的巩固,是对课堂高效性的保持
研究表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训练过程两个方面。语文训练过程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虽然学生为了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能力或是迎考做了大量试题,但这些试题的安排布置,老师无计划性,也根本无法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本做不到因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步骤。语文训练始终是模糊的,而非科学有序的,在盲目的重复中做了许多无用功,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语文科目是这样,其他科目或多或少也存在这种情况。
科学的语文训练体系应该使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保障有科学的训练系统,包括训练的总目标、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以现代文阅读为例,先根据文体分类,每种文体都分分项训练与综合训练二步,分项训练按能力点逐个分解,包括词的理解、句的理解、某一局部内容的理解、段的理解、篇的分析理解,每个能力点集中训练,由浅而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分项训练通过之后,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2.开展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拓展语文课堂信息空间
新课标要求语文选修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地发展,为学生提供语文素养拓展和提升的空间。但是选修文本信息量大,内容多,而语文课的时间少,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完成任务。采取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拓展语文学习的信息空间。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主题,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主题,由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收集、整理、归纳等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小组间协作、交流、分享,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解决选修课量大时间少的矛盾,促进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提高。
我在教学《唐诗宋词选读》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以李清照为例。
(1)学生课前自学(一周):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阅读她的作品,让学生对李的词风有初步的了解。教师负责推荐基本阅读参考资料。
(2)组织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研究小组,学生自愿组合,讨论组内分工,推举主持人,共同拟订发言提纲。课后各小组共同为发言人准备资料,并制作配音朗读录音和幻灯片。
(3)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每个研究小组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要求:每组主持、重点发言、补充说明和朗读等要分别由不同学生担任。所有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
(4)最后一课时对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进行总结讨论,梳理宋词发展的脉络。由教师主持。
(5)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就宋词某家某篇或点评议论,或抒发感想。体裁不限,命题自由,一周内完成,在班内张贴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在交流活动中,为了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有承担电子文稿的演示的,有负责文字加工的,有负责进行演讲的,各司其职,积极投入。特别可喜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小组交流的信息量和容量远远超过教师预设的框框,教师明显感到学生创造的灵性。
3.探索课堂教学新内容
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1)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牵引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
(2)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口头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口头语描绘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结构、美的语言,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得到的思想启迪。通过口头表达,使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模糊的、不大鲜明的文学形象,经过梳理后变得更清晰、更鲜明。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推荐有关评论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别人对作品的评价,参考别人的见解,以发散思维。
4.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的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学习状态,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