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白孔雀》是英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实主义作家劳伦斯所著的第一部小说。作者用高瞻远瞩的生态观念,运用对比、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手法叙述了女主人公莱蒂与两位男人公乔治与莱斯利的爱情萌芽与婚姻悲剧的整个变化过程。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方面直白而强烈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工业革命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社会环境混乱、人性扭曲的强烈抨击。
关键词: 《白孔雀》 生态观念 爱情 婚姻 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然而,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普遍认识与意识到这些是相当不易的,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自然的盲目崇拜、神化,到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时期的过度的破坏及到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众多思想家、生物学家、文学家们不断探索、宣传、研究。例如我们下面要探讨的这位工业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劳伦斯。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被认为是英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他的作品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主要探究人物的心理活动。劳伦斯生前的作品由于有过多的大胆描写,受到当时社会的猛烈抨击和批评,而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他为文学所作出的贡献。劳伦斯的写作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因此他的作品成为当今学者们研究的热门对象。作为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无疑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据了一个特别的位置。小说写于1906年,之后三易其稿,讲述的是三位主人公莱蒂、乔治和莱斯利之间的爱情悲剧。《白孔雀》充分展现出英国现代社会中自然与文明的对立,这种对立不仅体现在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上,而且突出展现在对人类自然本性的压抑和扭曲上。因此,在小说中,劳伦斯用较大篇幅描写了工业社会中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危机。小说《白孔雀》的意义很大程度在于其对劳伦斯后来生态方面的进一步写作奠定了坚实稳定的基础。
二、文章主题
作为十九世纪早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作品以其深刻而独特的内涵吸引大量读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在美丽和谐的农村长大的劳伦斯对自然有着无比的热爱,然而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破坏了原本周围和谐的自然环境,同时随着工业文明的影响对人类的社会环境带来冲击,从而构造了新一代人的人生价值观与精神环境。因此,在小说《白孔雀》中,劳伦斯形象地描述了人类本性如何臣服于机械文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怎样被资本主义工业化损害的,由此呈现出人与自然对立的这一主题。因小说《白孔雀》显示出劳伦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自身的复杂关系的关注。本文从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和精神生态思想三个方面解读劳伦斯的生态思想。他坚信只有努力协调好这三种关系,人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
三、解读劳化斯生态高瞻远瞩的生态观念与带给我们的思考
劳伦斯生活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盛行、由贫富分化严重引起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由于利益的驱使,资本家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过度索取自然资源,使得自然成了人们榨取和蹂躏的对象。迅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随着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逐渐紧张,“自然”一词已成为学者中的热门话题。劳伦斯也是生态学者,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涉及自然环境的描写,而尤以这篇小说为代表,几乎每个章节都能发现自然的影子。本文从《白孔雀》文本出发,探讨里面体现的劳伦斯的生态思想。由于劳伦斯亲眼目睹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他将小说里叙述的背景总结为:在工业革命发展得越快,自然环境就会变得越糟,人类的精神状态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损害得越严重。劳伦斯在《白孔雀》中侧重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这几种关系恰好是生态批评的三个基本方面。本文从劳伦斯的生态思想,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解读《白孔雀》。劳伦斯认为,这些关系对保持理想平衡的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生态主义包含两种观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前者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同时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主导地位;后者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事实上,“生态中心主义”是很多生态学者渴望实现的目标。劳伦斯尊重自然,反对破坏自然的任何形式,甚至他一生都在寻找人与自然可以与对方和谐相处的方式,而这些做法及思想跟生态批评的实质不谋而合。
劳伦斯是一名自然爱好者,他认为自然等同于其他任何生物,并且具有它自己的内在价值。劳伦斯认为,婚姻中男女既要融合在一起,又要有相互的独立性,两者相辅相成并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才能真正完美结合,并且只有完全基于爱和理解的婚姻才能长久,而小说中这两对主要的夫妇的婚姻失败恰好源于他们不和谐的共存。
此外,精神生态是劳伦斯的生态思想的一个方面;通过它,劳伦斯揭示了工业文明对人性造成的破坏,即人与自身的机械化和人自我的迷失。《白孔雀》中的人性的机械化尤其体现在莱斯利身上。莱斯利是一个强壮而充满活力的矿工,却在身体和心理上显示出严重的失衡。他身上没有任何自然野性,而是彻底地成为工业文明的代言人,以追求矿场的最大利益为毕生目标,视自然的情感为无物。事实上,莱斯利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机械化中,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文明人”。曾经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的乔治,后来在失去莱斯利的绝望中陷入追名逐利的漩涡,迷失自我。为了减轻痛苦,他开始通过酗酒寻求慰藉,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成了工业文明下身心受创的典型受害者。
在小说《白孔雀》中,劳伦斯大胆而尖锐地指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以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此举不仅损坏了美丽的大自然,更导致了扭曲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不平衡的关系,摧毁了人类的自然本性,使得他们只能遭受精神与肉体相分离的痛苦。此外,正常人际关系的扭曲致使人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不能顺利完成自我实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年代,这种现象无疑加快了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渐渐失去自我的进程。在小说《白孔雀》中,劳伦斯意识到了工业文明给人与自然造成的破坏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一定程度上,《白孔雀》表明,工业化和机械化将自然纯粹地视为工业发展的物质来源,并将人视为机器,这样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和引发社会矛盾,而且会使人类的精神僵化以致失去原有的生命力。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当今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劳伦斯的先进的生态哲思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劳伦斯希望通过生态小说中所披露的生态危机,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因此,解读《白孔雀》中劳伦斯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呼吁自然生态意识的觉醒,试图寻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道路中所体现的全面的生态思想。作为劳伦斯的早期作品之一,《白孔雀》并没有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途径,然而,这本小说已生动地表示劳伦斯的生态理念,并劝诫人类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之美,以这种方式恢复人类的自然本性和生命力,从而返回人类的精神家园。
四、结语
在世界绿色运动史上,有许多生态著作以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对家园毁损和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对现代生活观念的历史性反思,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激励他们自觉投入于生态保护事业之中。正是这些著作的广泛传播,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促进了国际性生态保护机酝酿及国际性生态保护运动的风起。《白孔雀》就是这样一本世界文学瑰宝,因为它的传播,对世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先锋、最深、最广的发起与动员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达.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J]
[2]刘海霞.白孔雀中体现的劳伦斯生态思想的研究.
[3]王丽波.解读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