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记者连线

2013-12-31 00:00:00
环球人物 2013年20期

驻瑞典特派记者商璐

儿童读物讲“阴暗”故事

瑞典每出版10本书,就有1本是儿童读物。特别的是,书店里的儿童读物不光是美好的故事,还有 “阴暗”的故事。《别了,穆非先生》是瑞典作家乌尔夫·尼尔松的代表作,讲的是一只叫穆非的豚鼠得了重病,知道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不多了,便回忆起自己的一生,这是要让孩子知道家庭最重要。另一位瑞典作家萨拉·欧尔森的《我今天不能来上学了,我死了》,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圈》则充满悬疑色彩,写的是6个少女发现自己有灵异能力,开始思考如何拯救世界。

为什么给儿童看“阴暗”故事?一位瑞典朋友说:“社会存在很多问题,孩子一定会对身边的死亡、离异、暴力、毒品这些事感到困惑,问为什么,我们得让孩子了解。”作为一个7岁孩子的父亲,他有步骤地为女儿选择读物。“3岁时只念童话,现在教她下载电子书,过几年就让她看‘阴暗’故事。”

驻日本特约记者孙秀萍

时髦的“青老合住”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日本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经济宽裕,住房宽敞,但生活孤寂。相反,年轻人收入少,住得差。于是,一些公益组织推出“青老合住”业务,让年轻人住到老人家。记者探访了神奈川县伊势原市一栋名叫“共居屋榉”的住宅楼。楼里原本住着七八十岁的独身女性,异常寂静;最近,一群女大学生和刚工作的白领丽人搬了进来,每套3室1厅的房子都由1名老年人和2名年轻人合住,整栋楼顿时热闹了。老人们很高兴:“和她们一起住,自己都年轻了,很愉快。”年轻女孩也很满意:“不但房租便宜,还能学习照顾老人,懂得了家庭责任。”如今,“青老合住”成了日本的一大时髦事。

驻沙特阿拉伯特约记者罗凝曦

豪车再多,不及骆驼

沙特有一大奇观:街头跑的除了豪车,就是骆驼。它们十之八九来自利雅得的骆驼市场。记者到那一看,早晨6点就开市,上千头单峰骆驼涌进来,买主接踵摩肩,砍价声此起彼伏。一位阿拉伯哥们儿带着记者四处挑选,最普通的也要300多美元(1美元约合6.1元人民币);漂亮健壮的上千美元;品种优良的上万美元。最终,他牵走了一头天价骆驼。记者目瞪口呆,他乐呵呵地说:“我们早就不用骆驼代步。满大街骆驼,一半是宠物,打扮得漂漂亮亮。一半是参加比赛赢钱,还能当社交工具,王储就给部长送过15头骆驼。我们世代在沙漠里,豪车再多,也要养头骆驼,是回忆,是感情,也是文化。”

驻韩国特约记者赵平

爱管闲事的老人

初到韩国,领教了老人的爱管闲事。地铁里,年轻人坐在老年人专座上,立马会遭到大伯大妈的呵斥,正因如此,老年人专座即使空着,大家也识趣地站在一边。有一次,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前面两人并排站着,挡住了单侧急行道,记者着急,又不好叫人让开,一位大妈冲下来,胳膊肘一拱,把急行道的人拱到边上,朝记者招手:“过吧!”还有一次,在停车场,记者蹭到旁边的车,忙打电话问朋友怎么处置。车窗被敲得“嘭嘭”响,一位大叔怒目而视:“还不下车?想逃跑吗?”起初,记者很不适应韩国老人爱管闲事。后来明白了,韩国有浓厚的尊老传统,老人社会地位尊贵,自然敢当众数落陌生的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