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要改变观众生活”

2013-12-31 00:00:00
综艺报 2013年19期

一条“李湘任深圳卫视副总监”的新闻在网上火热了大半月,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和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平台之间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此前李湘已在深圳卫视主持节目《男左女右》,节目数次在网络掀起热点话题。加之《年代秀》《夜问》和《饭没了秀》等节目的出众表现,深圳卫视的综艺节目强势崛起,成为综艺大战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锐部队。

2014年,深圳卫视的综艺版块将大刀阔斧改革,王牌节目升级,新节目亮相,与新媒体合作,打造线下产业链,在竞争对手们还在围绕着广告转时,深圳卫视的目光显然放得更长远。

《年代秀》保留 力推新类型节目

2014年,深圳卫视的综艺航程分两条路线:一是季播线,将推出数档大型季播节目,涵盖各种品类;另一条线是周播,周播节目也会打季播概念。除保留《年代秀》和《饭没了秀》外,其余都是新节目,《男左女右》和《夜问》都将不再出现。

深圳卫视节目总监易骅介绍,《年代秀》定位了深圳卫视的频道特色,自播出以来,收视和口碑都很可观。2014年,《年代秀》将在舞美、节目内容上有所调整,但依然保留年代情怀青春梦想、有特色的环节和新闻手法的应用。

在后续节目中,《年代秀》主题性的规划将更加细致。这个倾向已在最近的节目中体现,宏大的主题被具象为生活细节。易骅希望观众能从《年代秀》里感受到时代变换,她强调,《年代秀》不是怀旧节目,而是跟美好记忆和青春情怀紧密相关,“《年代秀》就是回顾那些年我们曾经做过的事,但不是简单地讲那些年我们喝的汽水是什么,而是喝汽水时我们的冲动是什么,内心最难忘的情怀是什么。”

去年此时,在商讨2013年节目规划时,深圳卫视的领导纠结于要不要推唱歌类节目,担心在激烈竞争中成为炮灰。“唱歌类节目是最容易引爆的热点,但也会把整体投入拉上去。”有着丰富唱歌类节目经验的易骅深知这类节目的两面性,直到今年的三、四月份她还在犹豫。彼时,《我是歌手》正火爆,各家平台也纷纷宣告将推出唱歌类节目。易骅一度怀疑自己的判断出错了,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易骅如此解释自己的抉择:“如果没有把唱歌类节目做到极致的天时地利,就不要轻易尝试。”以深圳卫视目前正处于成长期的现状来说,应当做性价比高的节目。

深圳卫视2014年计划推出的综艺节目,全部是目前中国电视荧屏上没有出现过的形态和品类。易骅介绍,明年有两个重点季播节目,一个是健康类,另一个是全新挑战类,两个节目都引自国外模式、与国外团队合作。还有一个美食类的节目在酝酿中。

从“小众”到“主流”

2013年夏天,在各家卫视歌声嘹亮之际,深圳卫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和中国音协合办的金钟奖上。此外,秉持着打好基础的理念,易骅和她的团队坚持做好常规周播节目。“这个选择是根据我们的成分、人员情况和市场情况得出的,我们认为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打常规牌。”易骅说。

易骅到深圳卫视做的节目,与她在湖南卫视时相比,显得有点小众,不跟风主流热点。对此变化,她表示“希望特别的小众节目能变得更主流一些,引领大家的观看热情”。如今电视台同质化竞争激烈,与易骅合作的国外同行震惊于中国唱歌类节目数量之多,“太可怕了,一个夏天两三档足以。”摆在频道面前两条路:参与同质化竞争的火热战场,要么成功,要么炮灰;或者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区别于别人,树立频道的个性和特色。

深圳卫视选择了后者,但创新伴随着冒险,新品类的节目对观众来说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观众有从众心理,如果随大流做唱歌节目,别人收视率达到四点几时,我可能也能到一点几。”但做创意节目,就要从零点几做起,花时间积累观众。易骅有自己的坚持,她认为一个平台,不做有自己特色的节目,盲目追随热点,也许短期内收视高,但始终不能成为某种品类节目的代表,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个期待突破的平台,深圳卫视一直期待做一些符合频道定位和规划,稍有个性和特色的节目。这和易骅的前进方向一致,“让深圳卫视成为某种品类节目的代表,这对频道的形象定位大有裨益。”在她看来,独特、形式感强的节目,如果做好了,很有可能成为大题材和主流。但这些“需要尝试,多方面配合,更需要创作者开放想法,积极拓展。”

打通线上线下产业链

深圳卫视对综艺节目的规划不只在荧屏上,对线下产业链的开发也做了很多调研和尝试。

2013年年底前,深圳卫视将引进在英国热播10年、深受欧美生活达人和数码玩家追捧的《The Gadget Show》节目,由英国原版节目团队亲自执导并参与全程制作。四位活力四射的主持人及神秘嘉宾,将用娱乐化的方式演绎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种种新鲜可能。中国版节目将秉承英国原版节目中立、公正的原则,不接受任何产品品牌任何形式的赞助。作为国内唯一一档大制作的科技娱乐秀,《The Gadget Show》将打造完整的节目产业链,探索包括展会、电商等在内的全新的节目商业模式空间。

银屏正在掀起亲子浪潮,随着80后进入生育高峰,新的养育观念正在酝酿,新的收视及产业热点已经形成。深圳卫视打造全新的母婴节目《辣妈学院》,节目为那群当了妈仍有一颗少女心永不放弃自己,与宝贝共同成长的辣妈量身定做,第一次提出母婴节目并非单纯养育观念的教育,而是新的生活方式的传播,其实亲子也关乎品味,这决定着你的快乐与孩子的未来。辣妈,萌宝,型爸将会制造新的收视亮点。《辣妈学院》在保证收视的同时会进一步探讨媒体产业链开发的新思路,李湘将化身“辣妈女王”,深圳卫视希望在收获一个节目的同时也能将触角伸到中国日益成长的母婴市场。

尝试打通线上线下产业链,是深圳卫视明年的重点规划,计划中的还有艺术类节目和饮食类节目。深圳卫视期望构建一系列总局所倡导的生活服务类节目,直接跟观众的生活相关。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和事后都可以参与节目,让节目内容变成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淘宝一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

做综艺节目19年后,易骅尝试把电视节目当做商品来做,这是一条全新思路。

目前来看,再火再好的节目仅能做到影响人们的收视习惯。易骅的目标是,改变观众的生活习惯。她以育儿杂志做比,有的杂志列出1、2、3教导家长如何带孩子;但有的杂志并不说教,而是把理想的生活状态展现给读者,读者内心认同,自然追随。

影响观众的生活状态,易骅的秘籍是把节目做到极致。“所有电视节目,做出来不难,但做到极致化很难,节目要有一种理念和态度。”只有做到极致,观众看完才会忘不了,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而这对团队的要求极高,易骅的团队不管是在自我磨合中,还是和国外团队的合作中,都在努力锻炼,期待早日达到与目标相符的能力。与英国人合作的科技类节目,易骅是执行制片人,负责执行英国人的想法。她从没做过科技类节目,英国的团队做这类节目已有十年以上的经验,跟他们合作,易骅说:“我是学习,学习如何做这类节目。”

这个节目团队中有一大半是营销人员,这是易骅之前做节目时没遇过的情况。营销人员负责节目营销和产品营销。团队还有一个调研组,这也跟别的电视团队不一样,调研组可以不懂电视,但是懂某一类产品,把产品最新鲜的资讯和测评的方法做成方案供导演组选用。这样的尝试外国团队已经成功,深圳卫视刚迈出第一步,希冀借节目孵化出成熟的团队。目前易骅正在为这档科技类节目搜罗合适的主持人——理工科的运动型主持人。

深圳卫视的新锐气质和易骅所追求的节目气质相符,深圳广电集团和深圳卫视全力支持她的创新。“这个尝试是值得的,首先我们收获了一个好看新颖且收视率不错的节目,而在另一个领域,还建立了一条产业链。”

内容极致化

规划中的新节目都有针对性,不同节目主打不同观众。

《年代秀》主打全家福,“各个电视台每年都在做类似的全家欢节目,现阶段仍是主流,但竞争最激烈。”深圳卫视目前探索的道路是,做一些针对性和指向性非常清晰的节目。比如科学类和母婴类节目。科学类节目的目标受众定位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观众,母婴类节目则是给妈妈群体看的,易骅希望多做一些这类目标观众更集中的节目。

挑战新事物对项目管理者的要求更多。“万事都是通的,好的电视导演不是你能做多好的东西,而是善于调动一切资源为你所用。”易骅思考着这类节目是否具备多屏收看的可能性,目前正积极拓展与新媒体的合作。在她的规划中,深圳卫视还将尝试做一些针对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原创音乐节目,这部分节目将和新媒体共同出品。

做了19年电视,易骅感慨新媒体对她做电视的影响特别大,近些年做节目时心里总想着另一个屏。

深圳卫视与新媒体的合作,将摒弃以往的资源置换形式,摆脱单纯的内容提供者身份,尝试打造不同终端,让观众可以选择不同的收看方式。如果合作进行顺利,未来,观众在不同终端收看到的深圳卫视的节目,虽然内容一样,但在时长、播出形式、互动方式上各有不同。易骅期待在网络传播和电视传播中找出一个共同点,参与与贴近人们的生活,能真正做到影响大众的审美、观念、态度,这才是一个好节目的影响力的最佳呈现。

无论新品类,还是新终端,制胜秘诀都是内容,“内容凌驾于一切之上,不管做什么品类,哪个终端播出,只要节目做到极致化,让别人无法复制,我们就赢了。”

(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