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多很好,但是学生学习不主动,没有效率。③学生基础不一样,能力有高有低,讲课的难度很难把握,讲难了成绩差的同学听不懂,讲简单了成绩好的不想听,单独辅导又不现实。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这种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1.对高中物理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那么绝大多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布鲁姆理论观点使我们认识到如果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情感上的关怀,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挥人性,追求自我实现,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应该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与经验为研究主题,认为决定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内在的意识经验与动机,而非外在的刺激或潜意识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性抱积极态度,认为人类具有实现自我及开发潜能的倾向,视人为主动的、理性的成长,其最终目的是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开发自己的各项潜能。基于这些论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协助学生发展人性,并促进自我实现。
2.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1)了解差异,分层次科学建组。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主要采用三种方式:
第一是通过问卷研究和了解学生,主要是弄清楚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特征等。分析、概括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教学中的日常表现特征,为教学中尊重差异、分层教学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二是通过访谈法,为了对每一个学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采用教师与学生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
第三是通过大量练习测试定量研究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了解学生能力的差异,给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材、新课程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设计、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包括课时目标分层、阶段目标分层、长期目标分层。这些分层对教学活动中的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激励作用。
(3)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备课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巩固训练到作业布置,都坚持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果说前两个分层是备课环节中的备学生、备教材活动,那么这个分层施教则是教与学在上课环节的结合活动,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方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各方的“分”环节,通过同课异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分层中,要首先处理好小组的分与全班的合。
(4)学科辅导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学科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分层次辅导。如帮助A组学生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帮助B组学生成立互助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帮助C组学生成立补差辅导小组,进行补偿性辅导。辅导实行分类型、多样形式的辅导,使自学、讨论、上课、讲座、选修、竞赛,课内、课外相结合,或个别指导、或分层补救、或小组互助,灵活安排,对症辅导,讲求实效。
(5)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注意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加以鼓励,更强调纵向对比。分层评价,能明显地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以个体评价为主,宜粗不宜细,多鼓励、表扬,并扩大评价的范围、内容(口答、概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仅仅只是书面测验),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正确归因(个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体和环境因素),重树成功的信心。
3.结语
在倡导平等,尊重个体,面向大众教育,努力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务必提升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务必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务必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发展空间,满腔热情地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公正地关爱问题学生和学习障碍者,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沟通的育人过程。这样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才是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分层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自我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教育,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