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变“学会”数学为“会学”数学,学会转化,学会听课,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转化 听课 生活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服从教师。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一、学会转化
在苏教版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中,要求学会的引入是“转化”的策略,这一策略中提到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就是要把它先转化为旧知识,然后认识理解。比如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分数除法时,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等等。如果我们用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自然就会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内容都有密切的练习,可以互相转化。比如除法、分数和比,这三者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我们只要抓住关键处,就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把它转化为分数学习。
二、学会听课
教师要在上课前就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是对自己的负责,对老师的尊敬,对发言同学的尊重,认真听课的同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现在有很多学生因为提前预习或补习,对于老师上课新授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上课时很容易走神,而听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学生汲取、掌握新知识的必要条件。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会听课的好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会听的好习惯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树好榜样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发言时,老师要专心听学生的发言,肯定他们发言中的亮点,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我们都应给予鼓励,并且帮助他们弥补不足之处。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愿意去听,乐意去听。
2.少说“废话”
学生在家已经听多了家长的唠叨,若是在校又碰到一位“啰唆”的老师,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把老师所说的课的重难点当做无用的“啰唆”话语而自动过滤。我们应该做“简洁”型的老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做到长话短说,废话不说,学生自然就知道要认真听课了。
3.多给予表扬
学生最喜欢、最想得到的就是老师的表扬。老师要充利用表扬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品尝到认真“听课”所带来的成功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认真听讲的学生,老师的一句表扬和鼓励将会给他带来无穷的快乐,长此以往,肯定会让他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4.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你的课产生了兴趣,那么不用你多督促,他肯定会认真听课的。所以,老师应认真备好每节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充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每个学生肯定都会认真听课。
(1)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不应成为敌对的关系,而应成为好朋友的关系,使上课的过程成为师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被教育者,那么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和更饱满的精神参与其中,自然更乐意去听,去学习。
(2)营造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
老师在课堂上要想尽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多媒体手段。当老师把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时,肯定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从而在课上认真听讲,认真学习。
著名的社会学家、语言学加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学生培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后,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自然就会思考、学习。
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也来源于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而在新课的教授时我们往往会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充满趣味性的课件能让他们一节课兴趣浓厚,认真听讲。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五以内的加法”时,我们就创设了漂亮的花园情境,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数学的王国,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和有趣的事情,充满趣味性。再比如,在教学六年级认识利率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实际利率是多少,并在课上让一部分学生当银行的收银员,另一部分学生去存款的人员,立即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起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利率这一和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很快就掌握这类题目。新教材上的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对数学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从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