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变的“写作卡” 助写作轻松有效

2013-12-31 00:00:00万新陈安
考试周刊 2013年46期

摘 要: “写作卡”是将写作内容、写作方法或写作重难点以简洁、明了和新颖、活泼的卡片形式呈现出来,使用起来方便、灵活。“写作卡”的设计与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写作难度,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与实效。它就像一个扶梯,能促进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写作乐园。

关键词: 写作卡 写作教学 设计 利用

“写作卡”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写作类型,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而成的,它将写作内容、写作重难点、写作思路或写作方法以简洁、明了和新颖、活泼的卡片形式呈现出来,使用起来方便、灵活。“写作卡”按功能可分为观察卡、预作卡、赏评卡等,不同功效的写作卡运用于写作教学的不同阶段。

一、精心设计“写作卡”

1.针对学生写作难点,精心设计“写作卡”。

在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学生的难点往往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无序”——观察无序,看到什么说什么;表达无序,想起什么写什么。二是“能说不会写”,课上说得挺好,一到提笔写时就大脑空空,又回到“起跑线”。

为了解决这两个难点,经过反复研究与尝试,在二年级的一次写话课中,实验教师设计了“看图写话提示卡”。

根据提示卡上的内容,学生能先“整体观察”再“聚焦画面一点”;先重点观察一只猴的动作表情,再略观察其他猴。当学生动笔写作时,按照卡上的提示,就会想起刚才说的内容和顺序,这样对全班学生,特别是写话能力较弱的学生起到了帮扶作用,语无伦次的写话大大减少。

又如,三年级学生的习作难点是因为观察事物不具体,造成习作内容空洞。根据这个难点,在进行《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这篇习作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观察记录卡”。利用“观察记录卡”,对小动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与记录。既观察全面,又积累写作素材。

正是关注了学生习作中遇到的难点,小小“习作卡”发挥了大作用。

2.抓住写作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写作卡”。

四年级有一篇习作是“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学生知道写景文章的基本特点,但不会有选择地写出景物特点,常常出现“流水账”现象。

将此次教学重点确定为:指导学生重点抓住一两个景物的特点,表达喜爱之情。为了有效突破这个教学重点,一位老师设计了“我的旅游足迹卡”。

“我的旅游足迹卡”重在引导学生选择景点中有特点的景物,并以阐述理由的方式写出景点的特点及自己的独特感受。避免景物多,特点少,感受浅。

再如:四年级的一篇习作《成长中的一件事》,习作要求是:在你成长经历中,哪件事你最满意?哪件事你最受感动?哪件事最有趣?哪件事最后悔?……选择其中一件写一写。

我们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例。为了培养学生的选材意识,特设计了“选材卡”。

教学中,教师利用“选材卡”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过程中的三个事例,并简单写出原因,然后通过比较,顺利地筛选出每位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例。

3.结合文体特点,设计“写作卡”。

在小学3~6年级的习作中,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的应用文等均有涉及。由于习作文体不同,写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我们借助“写作卡”凸显文体特点,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写作思路。

例如北京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习作是:“学习《鲸》第一自然段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动物。可以使用一种说明方法,也可以使用几种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动物。实验教师根据文体特点和习作要求设计了本次习作的“习作卡”:涉及动物特点、主要特点、搜集的相关资料、说明方法等内容。

设计这样的“习作卡”,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习作之前围绕所写内容搜集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了解说明文的特点,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即先确定要介绍的动物,抓住它的主要特点,收资料,明确要使用的说明方法,这样才能将想要介绍的动物写清楚。再与中年级用过的“我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习作卡相对照,学生就很容易地与用记叙文的文体介绍一个动物的写法区分开来。

4.根据习作的不同阶段,设计“习作卡”。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一篇作文至少需要40分钟,但好不容易完成的草稿,往往因选材单一、材料不典型或不符合写作要求,还要进行大篇幅的修改甚至重写。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预作卡”,指导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充分观察,打开思路,减轻重写或反复修改的负担。

《可喜的变化》是北京版中年级的一篇习作。这篇作文需要写出一个地方的变化,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实验老师设计了“预作卡”,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先根据“预作卡”上的提示,进行调查,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老师再根据学生填写“预作卡”的情况给予指导,最后让学生动笔写文。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写作“大返工”的现象。

再如,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为了让学生参与评价,我们设计了“评价卡”,包括“实话我说——自评”“实话师讲——师评”“评头论足——互评”。

过去只有老师有评权价,从“评价卡”可以看出,自己、同学都是评价者,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评价中提高习作水平。

小小习作卡,因需而设,它的“善变”为学生充满乐趣的习作搭建了不同的台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充分利用“写作卡”

1.利用“写作卡”,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年龄不同,习作内容不同,这对习作卡的设计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低年级习作卡图文并茂;中年级习作卡形式多样;高年级习作卡简洁明了。

如:《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三年级的一篇习作。根据习作要求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实验老师创设了评选“小动物明星”的情境,激起学生希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能成为“明星”的愿望,同时设计了“小动物明星卡”:

每张习作卡都依据习作内容和要求进行精美设计,力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习作更具趣味性,符合儿童活泼、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特征。善于“变身”的习作卡从形式上为习作教学带来一袭清风,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起到了很大作用。习作卡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对习作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合理的分解,从而降低了习作难度。形式多变的习作卡的出现,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它简洁、直观、有效的形式,使习作教学过程充满了乐趣,提高了实效。

2.利用“写作卡”了解学情,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填写的“写作卡”及时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鲸》第一自然段的说明方法,练习写说明文时,教师从学生填写的“预作卡”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抓住所要介绍的动物的主要特点,也能够确定自己所要运用的说明方法,但是,所搜集的资料有的是大段抄袭,过于繁杂、凌乱,有的则过于简单、无用,不能为清楚明白地介绍动物特点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以猎豹为例,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了筛选指导。

再如:在教学《可喜的变化》这篇习作前,老师阅读了学生已填写完的“预作卡”,发现大多数学生观察的视野还比较窄、内容单一。为此,教师将修改“预作卡”作为手段,重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教学中,教师凭借“预作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大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利用“写作卡”,实现选材的个性化。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班四十多名学生,尽管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选择的写作素材却惊人相似。

如,《我是一个?摇?摇 ?摇?摇的孩子》原本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题目,但通过对学生习作选材的调查,我们发现写《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的有14人,写《我是一个爱玩的孩子》的有6人,写《我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的有8人,写《我是一个胆小的孩子》的有4人……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选材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分析原因,我们发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的,个性是独特的,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这次写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学生一同上网浏览喜爱的明星小档案,了解明星是如何利用个人小档案介绍自己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建立“个人小档案”为切入点设计了“习作卡”。

习作卡上每一个栏目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最真实的独特的地方。可以说,学生填写个人小档案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的过程。

通过填写档案卡,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运动”一栏,发现自己爱登山,有的则是从“喜欢的食物”一栏,发现自己是一个爱吃零食的孩子。学生从不同的栏目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进而写就《我是一个爱帮倒忙的孩子》、《我是一个爱摄影的孩子》、《我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我是一个爱玩电脑的孩子》、《我是一个喜欢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我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孩子》等文。这些作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富有童趣,一个个真实而独特的“我”跃然纸上。

4.利用“写作卡”,落实重点段落的修改。

学生写作难,修改作文更难。学生面对一篇作文,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行修改。为此,我们引导学生先从修改写作卡开始,根据习作的重点,有选择地指导学生修改写作卡中的相关栏目,既突出了重点,又降低了难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喜欢的一处景点》这篇习作,实验老师设计了“我的旅游足迹卡”,目的是引导学生选择景点中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并以阐述理由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由于“习作卡”的设计突出了习作的重点段落,因此,在填写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本次习作的重点段落进行了修改。

如一位学生原来填写在习作卡中的一段内容没有突出动物园缆车的特点。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名学生回忆了当时坐缆车的情景,对其进行了修改;坐在缆车上,我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不用担心野生动物会伤害到我。还可以悠闲地观赏各种野生动物休息、玩耍、捕食的样子,太有趣了!请同学们也来坐坐吧!

通过修改,这位学生写出了野生动物园坐缆车的独特感受。虽然只修改了足迹卡中的一个栏目中的内容,但更加突出野生动物园里景物的独特之处。

由此可以看到,由于写作卡的设计突出写作的重点内容,且分栏出现,因此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只需根据其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不会发生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提高了修改的效率,减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畏难情绪。

总之,借助灵活多变的写作卡,写作z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了,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有效了。正如实验老师所说:“写作卡,确实值得拥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作.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