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突出精讲巧练,加强学法指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理念 学法指导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在课堂上导引学生的活动,使学生认真聆听教学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到的知识或方法。学生要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学。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使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比较流畅的状态,把握教材的要求、动向,同时,注重新知识的引入、内容及练习的编排,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力求使学习材料的设计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练习的编排按梯度分层。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强调抓住主干,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式。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更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二、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突出本学科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富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使命。教学过程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增加了,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会利用各种信息资料和已有的技能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做一做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实现学习经验共享,师生互动突出以学生为主,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逐步形成数学学科思想,提高交流能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转变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精神,并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a(m,n都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a·b(n为正整数)。强调不要把幂的乘方性质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混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三个运算性质要防止符号错误:例如,(-x)=-x,(-x)≠-(-x);还要防止运算性质发生混淆:(a)≠a,a·a≠a,等等。理解幂的乘方性质并能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演绎,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
合适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在初学数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由于课堂上学生人数较多,且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加强学生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出本课的疑点、难点,做好适当记录,避免听课时处于被动地位,提高听课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及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听课习惯,指导学生哪些该记,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难点部分要求学生做上着重号,这样学生课后复习就有了依据。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课后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习惯,帮助学生端正作业态度,明确做作业的目的。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启发性和针对性,要及时检查,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指导学生注意及时复习,减少遗忘,巩固记忆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四、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个体都是多种相对独立、智能错综复杂的组合,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新课标提倡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只有根据学习个体的不同潜能、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最大限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改革中,我深感在教学理念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能面对新的挑战,要让学生扮演好主角,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