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视域下高职德育的路径

2013-12-29 00:00:00尹小小罗赣丰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10期

一、当代高职教育的困境

教育是对人价值的发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取向不仅在于强调受教育者自身理性的提升,而且也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康的道德理性和价值理性,成为具备知行合一行为能力的个体。然而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却认为教育宗旨在“使人各有一业,否则教育无用”。今天,在科学主义、技术至上的理念下,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专业化被片面发展为“职业至上论”,一些高职院校更变成职业培训场,漠视培育学生公民素养、道德情怀和爱的能力,造成高职生的知识仅限于专业技能,对自然、社会及人类生活缺乏完整的认识,不能独立判断、反思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侵蚀,成为“经济的人”“技能的人”,而非“真正的人”。

马斯洛曾指出:“人的创造性与自我实现、丰满人性也许是同一概念。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特性是能随遇而安,能以变化为乐,能即席创造,能满怀自信和勇气地对待他毫无思想准备时面临的情境。”然而,生存在这个剧变的时代,面对苍白的教育生态,当代莘莘学子的精神、人格和灵魂又如何呢?一份颇具影响力的周刊曾对北京几所著名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竟有9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不少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反思批判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伦理责任感和忠诚度较差。与此相对应的是,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一部分人却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和不知所措,失意、压抑、自卑、神经衰弱,甚至自杀等现象都层出不穷。

二、人文生态视域下高职德育的路径

在重重迷惘和困惑面前,以高职德育为载体,努力建设高职校园生存和生命的人文生态,便成为提升高职生精神气质和生命价值的根本出路。

高职德育的人文关怀既是尊重人性、丰富高职生发展内涵的需要,又是高职德育自身属性的体现。事实上,当前高职德育实效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文关怀的长期缺乏,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自由性及个体性价值。要实现德育的生态化,树立人文生态观,就必须在培养高职生职业生存和发展技能的同时,关心和满足他们个体成长、成才的需求,尊重他们自由和独立的个性,注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1.建设基于人文关怀的高职校园德育文化,构筑和谐人文生态

如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思想,实践德育养成和自主建构观念,强化制度建设的人本观念、人本内涵和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营造能体现出忠诚、正直、诚信、仁爱、自强等职业人文素养的校园,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意识与情感融洽、平等真诚的人际和心理关系。

2.在生态化的具体环境和教学环节中实践德育

高职